在2016年開學會上的講話
新學期要有的任務。在新的學期,我們該如何使我們自己得到新的發(fā)展呢?新學期有一個主題,我們學校要創(chuàng)建“濟南市中小學生行為習慣示范學!薄N覀儗W校確定的的主題是“學守則、遵規(guī)范、講文明、樹新風”。我們要圍繞這個主題來制定方案。當這個方案一旦制定,我們就要組織各個班來學習、來實施。那么,如何來進行創(chuàng)建呢?在這兒,我從三個方面對大家提三點要求
一、學習和紀律
我們同學們來到學校,就是來學習的,不然的話,你為什么叫學生?來到學校,你就是來學習的。當然,這個學習的內容非常廣泛。我們要學習書本知識,也就是我們的教材。要把這六年,十二冊語文、十二冊數學,還有其他課本上的知識融會貫通,學到自己腦子里去。在這些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發(fā)展自己的能力。
課本之外的知識眾多。但老師不可能時時都在我們身邊。那我們應該如何學習這些課本之外的知識呢?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課本知識的過程中所練就的“學會學習”這種本領了。學會學習————這才是你終生的老師。所以說,課本上的知識你不去學習,你不會學習,那么其他的知識你就學不好。你也不是一個會終生學習、終生發(fā)展的人。所以,課本知識的學習、教材的學習這是第一位的。這是基本的基本,
這個學習,說實在的,越到高年級的同學越可能更深的體會到學習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學習不是游戲,不能靠玩一玩、游戲游戲就能學會的。年級越高,體會就會越深。為什么到了高年級有的同學皺著眉頭去學習呢?因為知識越來越多、越來越難。不付出、不努力,不刻苦,你是學不好知識的。現在不吃苦,將來有你作難的時候。想想我們的父母,有的因為各種原因放棄了學習的機會,讓現在的他們留下了終生的遺憾。而有的則因為珍惜學習機會,成為了為社會發(fā)展做出貢獻的人,成為了我們所尊重、所學習的人。
那么要想學習好,這就需要談談紀律,不遵守紀律、不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你是學不好的。<蓮~山 課件>俗語說“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就是說的這個道理。遵守紀律,首先要做到聽老師的話。老師比你們的年齡大,知道什么該去做,什么不該去做。如果老師的話,你都不聽,布置的作業(yè)不完成,讓你預習也不預習,你怎么能把學習搞好呢?其次我們還要經常反思自己: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我們遵守了嗎?學校的安全制度我們遵守了嗎?學校的文明制度我們遵守了嗎?校園文明歌,我們會唱,但我們做到了嗎?
對于學習和紀律,我們要形成一種共識:班內不是追逐打鬧的地方,不是大聲喧嘩的地方,如果這個班的紀律不好,那這個班的學習也肯定不好。
二、文明和習慣
文明說起來容易,就兩個字?墒亲銎饋黼y。因為它滲透在你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你的一言一行,你的一舉一動,無一不在體現你的文明素養(yǎng)。每個人,在整個人生中,在整個學習和生活中,都在時時被別人評價著,被同學評價,被家長評價,被老師評價。有時候,你會聽到家長說“我的孩子長大了,懂事了”。這是什么意思?這就是對你文明行為進步的肯定。文明是你相融于你的班級、相融于這個集體的前提。你不去講文明,你怎么能夠與你的同學團結友愛?怎么能夠團結互助?文明就是你與集體的粘合劑,就是一塊敲門磚。
那么習慣呢?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習慣決定性格,習慣決定成功,習慣決定命運,習慣決定未來”。這說明了什么?說明習慣非常重要。做事需要習慣、學習需要習慣,生活需要習慣。
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簡簡單單的。他需要從一開始要求自己去做,到最后逐漸形成自己的習慣,這需要一個過程。有這樣兩個例子。第一個,有一個小孩子,他的爺爺有糖尿病,每次吃飯的時候都要服用一種藥物。開始是他的爸爸媽媽提醒,孩子學著提醒,幾天之后,提醒爺爺吃藥就成了這個孩子的習慣,每次吃飯,他就主動提醒爺爺服藥。根本不用自己的爸爸媽媽提醒了。還有一個例子。一個編輯,從小就有一個特點———只要一緊張,就出汗。后來他的老師告訴他:一出汗的時候,就用左手在左口袋里拿出手絹來擦汗。慢慢的,這就成了這位編輯的習慣,他的左口袋里總有一塊手帕,每當他審閱稿子出汗的時候,他就很自然的掏出手絹來擦汗。一個好的行為習慣都對人的一生產生了這么大的影響。更何況是好的文明習慣呢?
文明習慣分三種:做事、做人和學習。做事呢,要認真、要負責任、要講求效率、要講求合作。做人呢?要講誠信、要自信、要感恩。學習呢?應該是主動學習。我們應該形成哪些好的行為習慣、文明習慣?應該如何主動學習,這是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要經常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