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jié)日兒童節(jié)演講稿小學生(精選5篇)
我們的節(jié)日兒童節(jié)演講稿小學生 篇1
一年一度的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終于被我們盼來了,為了慶祝這個節(jié)日,我們學校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
早上舉行了新少先隊員入隊儀式和親子活動,下午每班在教室舉行游園活動,其中最令我難忘的就是那下午的游園活動。
到了中午,個班在教室里舉行游園活動。同學們來到以后,老師便叫我們把桌子向四周拉開,布置游園活動的會場,過了幾分鐘,會場布置好了,同學們也來齊了,老師便宣布游園活動開始,首先舉行的是文藝表演,有的唱歌,有的雙人閱讀,有的猜字謎......
文藝表演結束后,老師發(fā)給我們四個大組長一些貓多哩軟糖和一些小楷本,讓我們做獎勵用,然后叫我們介紹自己大組準備的游戲玩法,介紹完后,我們老師對大家說:“想去哪個組做游戲就去哪個組!边@時,全班同學的臉上流露出快樂的神情。先前來我們大組做游戲的人很少,我身為大組長,心里有點不爽,但慢慢的,來我們組做游戲的人越來越多,過了十來分鐘,來我們組做游戲的人數(shù)就占了上風,我心里樂開了花。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一晃眼就到了放學的時間,我們戀戀不舍的離開了學校,就這樣,一個意義無窮,給我們快樂的六_一就結束了。
我們的節(jié)日兒童節(jié)演講稿小學生 篇2
六一對我們這些兒童來說應該是最快樂的一天,我也不例外,而且我還要比他們更加喜歡六一兒童節(jié),因為六一兒童節(jié)小門兒外會有許多小攤兒,他們賣的有吃的,有玩兒的,還有可以應用的,或者是戴的,反正讓我最快樂的一個節(jié)日應該就是六一兒童節(jié)。
過六一的前一天晚上,我半夜11點起來了,卻怎么也睡不著了,可能是太想過六一了,后來才好不容易睡著了。
第二天我一看下雨了,我還以為不過六一了,后來老師說過,我就立刻沖出了家門,來到學校,興高采烈的舉行了檢閱。瞧!檢閱最開頭的是升旗的哥哥姐姐,保護著我們的國旗,邁著整齊的腳步,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把國旗升上了天空。國旗后面是彩旗,彩旗五顏六色,讓人看了就會覺得心曠神怡。接下來就是看不清手的軍鼓隊,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在接下來就是能吹出響亮的聲音的號隊,號隊應該是比較輕松的,因為他們一圈兒只吹六次。最后就是我們的腰鼓隊,腰鼓隊穿著紅色的衣服,給人一種很喜慶的感覺,我也身在其中也感到驕傲。從腰鼓隊往后,就是各個班級從空中看我們,就像一條巨龍在跑道上盤旋。當我們進入操場,就會有各種儀式。儀式結束,老師宣布所有運動員退場,接著就是才藝表演,每個班級都有各自的精彩節(jié)目。才藝表演完成之后,就是運動大會,我有好幾項運動呢。下午三點半運動會結束,也就是六一兒童節(jié)結束了,雖然依依不舍,但是該過去的就應該過去。
六一兒童節(jié)使我快樂,使我成長!回憶起以往的六一,有好多歡樂和悲傷,最使我難忘的是這兩年的兒童節(jié),因為有田老師和爸爸姐姐的陪伴。
我們的節(jié)日兒童節(jié)演講稿小學生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端午節(jié)那天一大早,奶奶和媽媽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們先把粽葉卷成一個漏斗的形狀,然后把糯米裝進去,再放進去蜜棗、花生,用粽葉把它們整個包好,最后拿來一條繩子把它捆綁起來,這樣一個粽子就完成了。粽子煮好后,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開開心心地吃起了粽子,媽媽還給我講了端午節(jié)的來歷:楚國時,有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他連續(xù)幾次寫出改革朝綱的奏折呈給皇帝,但是昏庸的皇帝不但沒有采納屈原的正確主張,還把他拘禁起來。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屈原以死抗爭,毅然跳下汨羅河。他的愛國精神感動了人們,人們紛紛趕來用葦子葉卷成一個尖尖的小筒往里面裝上糯米,包成一個個粽子,丟進河里喂魚兒,希望魚兒們不吃屈原的尸體,為了世代紀念屈原,人們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為端午節(jié),以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的方式永遠紀念屈原,聽了端午節(jié)的來歷,我不禁流下了晶瑩的淚水。
這個端午節(jié),我過得很有意義,因為我不僅吃到了粽子,還知道了端午節(jié)的來歷。
我們的節(jié)日兒童節(jié)演講稿小學生 篇4
親愛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五月五過端午》。農(nóng)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jié)”,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jié)稱之為五月節(jié)、艾節(jié)、夏節(jié)。端午節(jié)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歷史。端午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很多,主要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和紀念曹娥說;據(jù)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jié)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jié)的賽龍舟和吃粽子,都與紀念屈原聯(lián)系在一起。
今天我就給同學們介紹一下屈原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流放。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有
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蛟龍水獸喝醉暈倒,就不會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今天的棕子。
而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yōu)椋撼贼兆樱慅堉,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jù)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節(jié)定名為“詩人節(jié)”,以紀念屈原。至于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jù)說是為了壓邪。
端午節(jié)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吃黃鱔吃面扇子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區(qū),端午節(jié)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涂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wǎng)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兇化吉,平安無事。吃打糕吃煎堆等等。我最喜歡吃粽子了,南北各地風俗習慣不同,粽子大小不一,有甜有咸,大的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而小的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我吃過咱們四川樂山產(chǎn)的肉粽子最好吃,黃澄澄的糯米里夾著臘肉,肥而不,吃起來一股花椒和竹葉的清香,口齒留香,味道悠長。最可貴的是價格低廉,每個重有八兩,才二元五角錢。
時至今日,端午節(jié)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jié)日。從20__年開始,我國為宏揚民族文化,保留民族傳統(tǒng),將五月初五列為法定節(jié)假日。)
我們的節(jié)日兒童節(jié)演講稿小學生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jié)。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jié)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
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tǒng)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jié),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nèi)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huán)、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tǒng)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jié)。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