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珍愛生命五分鐘演講稿(精選3篇)
有關(guān)珍愛生命五分鐘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曾經(jīng)有一個青年,身上就剩80美元了。假設(shè)是你,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看看這位青年吧,他就做出了一個常人想也不敢想的決定——周游世界。他就是在常人困惑之時,決定不去比較結(jié)果,為此而一拼,去實現(xiàn)自己多年以來的夢想。最終通過各方努力,就憑著這80美元,他成功了。試想他若沒有成功,他依然是可以滿足的,因為至少他已擁有了去實現(xiàn)的過程,他在這過程中所擁有的已足以表明他這一生不平凡了。
面對學習和考試,也是如此。很多老師在考試之前經(jīng)常這樣教育我們:“天道酬勤,只要全心付出,考試成績一定不會令你失望。”但老師的話或許過于絕對,畢竟勞而無獲或勞多獲少的例子并不少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付出后可能沒有取得好的成績,但是,你付出的過程就是一個鍛煉的過程,這樣的鍛煉其實就是一種收獲,因為,它為你以后的生活中埋下了希望的種子,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它會令你收益匪淺。
“我們無法把握結(jié)果,但我們可以享受過程。”看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英雄諸葛老師吧。他幫劉備打天下,雖然最終沒能成功?墒,他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氣勢、智慧、忠誠已足以表明了他生命的價值,令后人所尊敬了。
因此,我們決不能只注重結(jié)果而忽略了過程。直接給你一百分,而不需你學習,這個一百分有意義嗎?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當我們把過多的目光投向結(jié)果,一心想要達到某個目標時,我們有時便會因為承受太多的壓力而失利。所以,與其盯緊勝利而給自己加上無謂的包袱,還不如享受過程本身。如果讓我選擇,我寧愿在學習上做一個勤勤懇懇的“農(nóng)民”,而不是一個為達目的而投機取巧的“商人”。
正如托爾斯泰所說:“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處世。這也便是真正的為人處世了。”懷著勇氣和力量,在學習的海洋中劈波斬浪,然后奮力到達了某個高度,不必在乎你是不是最高的,因為在你向某個目標逼進時,你的收獲已遠遠超過取得一個最好的成績了。
有關(guān)珍愛生命五分鐘演講稿 篇2
生命——每個人都有,當降臨于這個世界的時候就要去珍惜它,不能糟蹋它。
我曾在書里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對孿生兄弟,他是一次火災(zāi)中僅存的兩個人,但是大火把他們燒的面目全非。哥哥因為失去了美貌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再也沒有活下去的勇氣,總是自暴自棄地說:“與其這樣或者還不如死了算了!钡艿芸偸侨窀绺纭
當這對孿生兄弟出院后,哥哥還是忍受不了別人的諷刺,偷偷服下了安眠藥安靜的離開了人世。弟弟卻努力活了下來,曾說過多少諷刺他總是那么堅強的活下去,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生命比其他人的生命要可貴。
一次,他到外地,天下著雨路很滑,開車開得很慢,他看見一座橋上站著一個年輕人,可這個年輕人已經(jīng)跳下了橋,他連續(xù)救了他3次,直到他差點淹死。最后才知道,這個年輕人是個億萬富翁,億萬富翁為了感謝他就和他一起做起了事業(yè),最后他成了3。2億元的人。
還有一次,我在墻角發(fā)現(xiàn)了一根小樹苗,這里沒有陽光,也沒有水,可它還是那么堅強的活著。最后成了茁壯的小花。
我們要珍惜生命、愛護自己的生命。我懂得了!
有關(guān)珍愛生命五分鐘演講稿 篇3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作家海倫·凱勒的代表作。
海倫·凱勒是美國作家、教育家,生于亞拉巴馬州。海倫出生才十九個月就不幸患了急性胃充血和腦充血,雙耳失聰,雙目失明。她七歲時,安妮·莎莉文教師擔任了她的家庭教師,才讓她的靈魂從黑暗中走向光明。她一生共寫了十四部著作,代表作就是這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在這部自傳式的作品中,海倫·凱勒以一個身殘志不殘的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yīng)該熱愛生活,珍惜生命,讓人生過得充實而豐富。該書完整地介紹了作者豐富、生動、真實而偉大的一生。全書共分三章,其中最后一章《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全書最精彩,也是影響最為深遠的篇章,作者希望充分利用僅有的三天時間,去用眼睛了解這個可愛的世界。作者以自己的痛苦經(jīng)歷和對光明的渴望,勸世人珍惜時間和光明。
讀了這本書,我受到很大的觸動。我們常常是在失去一件東西之后,才知道它的可貴。可是,這往往已經(jīng)太晚了。就說光明吧,對我們眼睛正常的人們來說,是多么平常的一件事,簡直是理所應(yīng)當?shù),絲毫不覺得這是上天對我們的恩賜。但對于那些眼不能見物的盲人,能看見東西,卻是他們一生的愿望。所以,我們真應(yīng)該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要好好的利用這一切,為世界多造福,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充實而多彩。
埃利諾·羅斯福說得好:“這個故事永遠不會完結(jié)。因為人類的精神之美一旦被認識,我們就永遠不會忘記。凱勒小姐給我們這些沒有經(jīng)受那么多困難的人,上了永不遺忘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