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沒有人比你更在乎你的未來
該怎樣培養(yǎng)自學能力?很簡單,你必須學會問“為什么”。在應試教育體系中, 只要學會“什么”就可以及格了,但在大學里,一定要學“為什么”。當你真正理解一件事為什么如此時,你才能舉一反三, 無師自通。
第二種能力是從理論到實踐的能力。不要只知道公式是什么、理論是什么,而且要知道在實際工作中如何運用。很多人進入社會才知道,以前學的會計、統(tǒng)計、哲學、文學之類,可能都不是你的老板要求你掌握的知識。有人說,其實在大學里學到的真正有用的知識,只是一生中要用到的5% 而已。所以,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學以致用。
第三種能力是critical thinking,也就是批判式思維的能力。每一件事情,都有多方看法,不是只有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見,每個意見都值得了解和珍惜。不要被教條束縛,要學會用不同的觀點來看問題。怎么樣培養(yǎng)批判式思維能力呢?建議你們每碰到一個知識點的時候,不但要學會問“為什么”,還要學會問“為什么不”。為什么一定是這樣, 為什么不可能是那樣?這會讓你更深入地了解問題的本質(zhì)。
培養(yǎng)情商,避免成為孤獨、被動的人。
這種現(xiàn)象很自然。在應試教育的氛圍中長大,你們可能很少有時間,在學習之外培養(yǎng)人際關(guān)系。我建議你們利用大學四年,努力提高自己的情商。
所謂情商,就是和別人交流的能力、將心比心的能力以及得到別人信任的能力。進入業(yè)界以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事,特別是得到別人信任的能力,因為信任需要很多時間來培養(yǎng),但犯一次錯就可能將其毀于一旦。
培養(yǎng)情商的第一步是培養(yǎng)友情。讀大學時一定要交幾個要好的朋友。大學的友情不容易變質(zhì),往往可以受益終生。希望你們能將心比心,像好朋友對待你一樣對待好朋友,成為你的好朋友的好朋友,與朋友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第二,要培養(yǎng)自己的表達能力,也就是口才。不要認為自己很聰明、能夠思考就足夠了。希臘哲人說過,一個善于思考的人如果不善于表達,其實就等于一個不善于思考的人。
創(chuàng)業(yè)者想要成功,他必須影響他周圍的人,如投資者、顧客、用戶等。一個有口才的創(chuàng)業(yè)者,可以更好地領導員工,可以讓員工理解自己的愿景,可以激發(fā)員工的斗志和潛力。雖然只有口才是不夠的,但我見到的每一個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者都有出色的表達能力。口才不是學校里哪一門課程可以學到的,必須自己努力鍛煉。
第三,在校期間要多爭取實習、實踐的機會。大學四年,如果想成為一個受人喜歡、有魅力的人,就要多學習團隊合作。進入社會后,團隊合作代表了一切,但在課堂里面,通常是不那么鼓勵團隊合作的——考試時的團隊合作不就等于作弊了么?所以,在讀書時一定要充分利用實習、實踐的機會學習、培養(yǎng)團隊合作能力。
不少大學畢業(yè)生對我說:“李老師, 我感覺很孤獨,很被動。”有一位同學說:“我的人際能力不強,人際圈子小,又沒有什么特長引起別人的注意,即便在社團,也不知道怎么跟別人建立聯(lián)系。”我在谷歌工作四年,在創(chuàng)新工場工作兩年,在這六年的時間里,我沒有雇用過一個沒有實習經(jīng)歷的畢業(yè)生。所以, 當明年暑假到來的時候,你們不要回家去玩一個暑假,而要去找實習的機會, 因為暑假是少數(shù)難得的可以自己支配所有時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