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勵志演講稿——學習競賽的經(jīng)歷與感受
我在鄭州學化學的學習生活可以清晰地分為四個時期。從XX年11月8日到11月29日,我稱之為迷途知返、幡然悔悟期。鄭州之行剛剛開始,我身上還有不少山大王習氣,甚至,那時去鄭州的目的就是為了每周坐兩次動車組。這種性格特征使得我在火車上,乃至杜老師家中沒少說掉板話。11月29號,杜老師無意問到的幾句話,我在回答中把我來鄭州上課是為了坐動車的出發(fā)點暴露無遺。當時我就發(fā)現(xiàn)了自己流露出的這種情緒,我為這幾句話后悔了整整一星期。至此,我突然意識到,我的性格中有諸多的缺點有待我去克服,我一直天真地以為我比同齡人更成熟,我已經(jīng)在迷途上走了兩個月。除此之外,還有一事值得一提。11月13日,在杜老師看完我上一周做過的試卷后,說我做的“還可以”。此前,我?guī)缀鯖]有接受過任何有組織的學習、訓練,幾乎完全靠自學,為何我還沒入門就得到了杜老師的肯定?我直到今年的寒假才明白,我通過看書自學、做實驗,盡管沒有經(jīng)歷過系統(tǒng)的訓練,但獲得了無形而且十分寶貴的化學方法、思想和化學素養(yǎng),它讓我在一個陌生的問題前,比較清楚地知道應該用什么理論去解答這個問題。比如有機反應中,我會自覺地用碳原子電性判斷反應如何進行,用空間、能量、成鍵、機理判斷產(chǎn)物類型;無機化學中,我會用能量最低、結(jié)構(gòu)最穩(wěn)原理判斷生成物的結(jié)構(gòu);分析化學中有的題很怪,這種滴定實驗以往從未聽說過,我就會想題上每一個步驟在滴定操作中都起到了什么作用。這種化學的方法、思想、素養(yǎng),是通過長期的學習積淀形成的化學能力,而做題只是能帶來零碎的經(jīng)驗。
經(jīng)過那一周痛苦的反思,接下來的一次課,即12月6日,我不僅帶去了自己總結(jié)的酸堿滴定筆記,更是問了一個難倒了杜老師的問題。(我相當興奮,回家就給爸爸說,我的問題杜老師沒辦法解答!)12月6日到XX年的3月初,是我的勵志階段。這一階段,我養(yǎng)成了記日記的習慣。我的日記中主要寫我對學習狀況、效率的反思,提高學習效率的創(chuàng)新思維、時間安排,對高二競賽后迷失經(jīng)歷的反思,在鄭州一中的競賽班中對自己進行定位,在許昌高中對自己進行中學課程學習的定位,思考當時的處境及下一階段學習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其中也有站在人生角度上的思考,比如人生價值、生活理念。這一階段,在逐漸進入最佳狀態(tài)后,我感受到了學習任務太多帶來的壓力,開始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這一階段,我也做出了人生中的許多第一次:XX年元旦,我頭次列出了我的新年目標;牛年臘月二十八晚,離除夕兩天,我第一次一個人在外地,也就是鄭州過夜,因為前后兩天杜老師安排的都有課;虎年正月初八,我第一次一個人出省,來到北京,在學長的伴隨下參觀了北師大、清華、人大、北大……那時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的興奮、激情、緊張、辛酸,至今還被我回味。
高二下學期開學到期末,是第三階段。我對它的評價就是:在壓力中掙扎。這半年里,我吃的苦要比以前任何一段時間都要多。(補:具體有多少,我也說不清楚,因為糾結(jié)得不堪回首,而且每天都過得渾渾噩噩。)我想從容地控制發(fā)生在我身上的每一件事,想深刻地改變自己,想無時無刻地掛念著學習,想讓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為學習服務。但是,從現(xiàn)在看,我的這些想法是信奉工作至上的工作狂們的瘋狂信條,違背了規(guī)律與常理。我這么做的結(jié)果出乎我當時的預料,卻在理智、眼光放得遠的人的預料之中。我沒有哪一刻不念叨著學習,卻也沒有哪一刻真正地快樂過,就連我向來推崇的學習的樂趣也離我而去。我陷入了我給自己設(shè)下的僵局中。在我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著“我每次滿懷信心地做完培訓題后,看著一成不變甚至下降的成績,我很自責,怪罪自己為什么沒有做對,甚至感覺那張試卷上滴著我的血……”我到最后,陷入了唯分是從的泥淖,而不斷下滑的各科成績,也在增加著我的壓力。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我在那封信中也寫道“當我們遇到挫折時,我們別無選擇,必須強忍著傷痛,理智而冷靜地審視這個傷口,想想怎么療傷,否則,它將成為永久的傷痕……如果我們做到了,我們得到的,就是生活最珍貴的禮物。”遇到困境時,往往就是我們需要突破的瓶頸,突破了它,海闊天空。區(qū)分強者和弱者的,不是命運,而是困境和苦難,當每個人都奮力反抗而沒有成效之時,弱者選擇屈從,強者決定在困境中換個方法繼續(xù)努力,超越困難,站到更高的高度。于是,困境面前,弱者仍為弱者,強者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