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豐碑(精選3篇)
不朽的豐碑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8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36年10月17日我們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因為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被迫走上了長征路。紅軍不怕遠征難,8萬紅軍將士爬雪山、過草地、涉險灘,克服了千難萬險,打破了敵人的圍追堵截,經過兩萬五千里的征途,終于抵達甘肅會寧,勝利會師。“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紅軍將士展示了不怕失敗、不懼艱難的樂觀主義精神。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紅軍將士又充分展示了不懼犧牲,無堅不摧的英雄主義精神。長征是宣言書、是宣傳隊、是播種機。長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同學們,80年彈指一揮間。80年后的今天,我們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感受著知識的力量,享受著和平的幸福。這些都是無數的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應倍加珍惜。
80年后的今天,作為職業(yè)學校的學生,我們在求學的路上,在探索未來職業(yè)夢想的途中,也不會一帆風順。我們每個人也都可能會遇到艱難險阻。我們應傳承長征精神,勇于面對困難,不懼艱險,努力學習專業(yè)技能,努力拼搏,為實現自己的職業(yè)夢想不斷奮斗。
同學們,在我演講的最后,讓我們共同通過毛主席的七律長征,緬懷80年前的英雄吧!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不朽的豐碑 篇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初一8班的陳小璇,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時代的豐碑》。
1963年3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向全國人民發(fā)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從此,學雷鋒活動一浪高過一浪,雷鋒這個響亮的名字早已家喻戶曉,雷鋒精神也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大批雷鋒式的先進人物為社會和諧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如今,改革開放為國家經濟帶來了更大的繁榮,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人們在享受著不斷提高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必須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精神文明和文化生活,因此,學習雷鋒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那么,我們到底應該學什么呢?對于我們學生而言,首先就是搞好學習。雷鋒10歲才上小學,16歲小學畢業(yè)后就參加了工作。一個小學畢業(yè)生,在工作中無數次被評為各種先進,單是大會發(fā)言以及在報上發(fā)表的文章就有十多篇,雷鋒日記更是編寫成書在全國發(fā)行,被全國人民學習,他不刻苦學習,能發(fā)表文章,能出書嗎?我們生活在這個經濟發(fā)達、文化繁榮的社會,家庭條件優(yōu)越,不需要種地、放羊,學校辦學條件又這么好,我們更應當好好學習。因此,一心搞好學習,是我們目前的首要任務。
其次,學習雷鋒,要學會感恩。雷鋒7歲就成了孤兒,是人民軍隊救他于水深火熱之中,是黨和人民哺育、培養(yǎng)了他,是他周圍的人幫助、支持了他,他才成為英雄。在雷鋒日記里,字里行間,處處體現了對人民的感激之情,他在日記中寫道:“我要做一個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國家、社會的人”。因此才有了“火車行了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的生動感人事例。而同學們做的怎么樣呢?我們暫且不提感恩祖國,感恩人民,你是否為自己疲勞的父母做過一頓飯,倒過一杯水,你是否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你是否經常參加學校、社會組織的義務勞動或公益活動……今天,我借此機會與大家共勉,我們要培養(yǎng)愛心,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把我們帶到了這個精彩的世界,并養(yǎng)育我們;感恩老師,是他們教給我們知識,使我們懂得做人的道理;感恩社會,是它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幸福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感恩周圍的每一個人,平時的一張笑臉、一聲鼓勵、一句安慰、一次幫襯,都是那么給力;感恩大自然,是你為我們提供了一縷縷溫暖的陽光、一口口甘甜的清水、一顆顆飽滿的食糧……有了這感恩之情,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親切,我們人類也會因為有這種感恩之情,生活得更加健康、幸福,也才能更好地學習、工作和繁衍生息。
最后,我希望同學們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上好每天的課,完成好每次的作業(yè),做好每次的值日,珍愛學校和家庭環(huán)境,尊重父母、尊重老師、團結同學——其實這就是學習雷鋒精神,踐行雷鋒精神。同學們,愿雷鋒精神在我們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閃光,愿雷鋒精神時刻滋潤著每一位青少年的心田,哺育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謝謝大家!
不朽的豐碑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無私奉獻鑄豐碑。
伴隨著和煦的春風,崮云湖街道“五型”創(chuàng)建活動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懷揣著赤熱的丹心,胸涌著澎湃的激情,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我想把心中的千言萬語凝聚成一句話:無私奉獻是我們最大的快樂!隨著區(qū)委王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深入人心,全區(qū)如期開展了“建五型機關、做五型干部”主題實踐活動,隨著活動的開展,逐漸從一項活動慢慢成為一種對待工作的方式和態(tài)度,周圍的領導和同事們都積極的投身到這場破蛹化蝶的蛻變當中,崮云湖街道正在一步步的展現出新的精神面貌。
曾記得,九年前,這里還是一片普普通通的村落:道路泥濘不堪、寸步難行;群眾吃水也要到村里或鄰家的井里去挑;孩子們趕好幾里的山路才能到鎮(zhèn)上僅有的幾所小學讀書;困難的群眾一家?guī)状藬D在祖上傳下來的、用磚石壘砌的平房里歷史賦予了我們發(fā)展機遇,讓崮云湖走在了長清發(fā)展的前沿,20xx年隨著大學科技園建設,崮云湖的機關干部們九年如一日,整體搬遷了十七個村,一萬八千多人,同樣的工作他們重復了十七次,大學科技園內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他們的腳印。九個年頭,3200多個日日夜夜呀,這其中有艱辛的汗水,也有酸楚的淚水,他們?yōu)榻M織群眾搬遷貢獻出自己的熱情、自己的血汗、自己的力量和自己對群眾赤子般的愛。剛開始,由于群眾對大學城建設有眼光上的局限性,許多群眾看不到大學城在長期將帶來的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效益,再加上群眾濃厚的“故土情結”,舍不得離開祖祖輩輩居住的“老宅子”,尤其涉及到補償金的分配問題,群眾十分敏感,一些群眾難免產生不滿和抵觸情緒,為把工作做得具體而又細致,街道領導和機關干部們一起,從各村的村干部、黨員入手,挨家挨戶進行政策的宣傳和教育,那些日子,幾乎每個村子每戶人家都要反復做工作,一次、兩次、三次有的要十多次。有一句話來自我們的村干部:“老鷹眼、刀子嘴、草包肚子、兔子腿”,正是那時他們工作形象的寫照。不知道那些從陌生到熟悉的道路被他們用雙腳丈量了多少遍,不知道那幾座山被他們用雙腿翻越了多少次,更不知道那耳熟能詳的政策被他們用淳樸易懂的語言解釋了多少回,那幾十億的補償資金誰也沒有克扣一分錢,幾百億的工程誰也沒有為親朋承接一點。憑著這種敬業(yè)和努力,在這片土地上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北部大學城一座座大學節(jié)次毗鄰,大學路、丁香路、紫薇路條條大道寬廣通暢、綠樹蔭蔭;南面崮云湖、高爾夫游客源源不斷;村民們搬進西邊安置小區(qū),住上漂亮舒適的樓房,幼兒園、學校、超市和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各項設施一應俱全,許多的家庭購置了電動車、轎車,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農民變市民,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東部以山水集團、陸豐集團為首的工業(yè)帶蓬勃發(fā)展;園博園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崮云湖的腹地;人杰地靈,斯文在茲!氨背、南湖、東帶、西區(qū)”一座現代化新城區(qū)崛起在長清大地上,為崮云湖的發(fā)展樹立了一座豐碑。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憑借著五型創(chuàng)建活動的春風,他們又開始了新的征程,在第三安置區(qū)建設工地上,崮云湖的機關干部們又開始了重復第十八次,甚至是第十九次,第二十次同樣的工作。無論早上還是晚上,無論星期六還是星期天,你都會看到這樣一群人的身影,他們或是在群眾家中耐心細致地解釋著搬遷政策,或是在山間林地清點的現場,或是在協(xié)調項目建設的工地上。他們就是這樣一群普普通通的人。質樸善良,充滿智慧和愛心,挑起囑托和責任;舍小家顧大家,心系百姓、不辱使命。
我曾以為“奉獻”是個很難做到的詞匯,它需要一種驚天動地的大氣魄,需要超脫平凡才能夠被贊美。但從他們身上我深深感到那么遙不可及的兩個字,其實也蘊藏在平日里真實而又平凡的事情里邊!暗离m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我們只要把工作當事業(yè),把群眾的事當家事,把群眾工作當家業(yè),用我們無私地奉獻就能為我們的發(fā)展鑄立豐碑。五型創(chuàng)建的號角已吹響,五型建設的旗幟在飄揚,讓“五型”意識滲入到我們工作的方方面面,讓五型爭先進一步展現出新的風采,用全部的激情和無私地奉獻,共創(chuàng)長清的美好明天!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