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抒情演講稿(精選3篇)
三分鐘抒情演講稿 篇1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感謝對手》。
請大家隨著我的聲音,將思緒撥回到20xx年7月12日,地點是瑞士的洛桑。讓我們將目光凝聚在“國際田聯(lián)超級大獎賽”110米欄的決賽現(xiàn)場。當聽見裁判員的發(fā)令槍響,8名勇士像箭一樣沖了出去,向著他們的夢想飛奔過去……然后依次沖過了終點線。讓我們將鏡頭拉近,只見第一名是一位黃皮膚黑頭發(fā)的中國少年——他名叫劉翔。
讓我們再將鏡頭轉移,計時器停留在“12.88”這個紀錄之上。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繼20xx年雅典奧運會之后全世界又一次領略了中國小飛人的超凡實力;這意味著由英國人格倫-約翰遜保持了20xx年之久的“12.91”這個世界紀錄就此作古。
劉翔將五星紅旗披在肩上,張開雙臂繞場一周。他振臂高呼,向全世界宣泄著他的驕傲。這一刻,榮譽屬于劉翔;這一刻,榮譽屬于全世界中國人。
回到場邊,劉翔的競爭對手,本場比賽的亞軍——美國人阿諾德就走過來緊緊地同劉翔擁抱,他欣慰的向這位比自己小了整整十歲的對手表示祝賀。
而與此同時,央視記者冬日娜也趕了過來,將話筒輕輕地遞到劉翔的嘴邊,然后激動的問劉翔:“劉翔,請問你是怎么做到的?”劉翔靦腆的說道:“我也不知道。當時只看到我旁邊的對手們都跑得飛快,大家都很拼命,而我只想著要比他們更快!”冬日娜接著問道:“那你此刻最想說的是什么?”劉翔接著回答:“我最想感謝我的對手,因為我知道,沒有他們,我根本跑不了這么快!”
是啊。對手就是我們不放棄的動力。假如我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學習中取得了一點成績,那么請記得感謝那些和你競爭的人,因為沒有他們,你跑不了這么快!
三分鐘抒情演講稿 篇2
聽泉
[日]東山魁夷
鳥兒飛過曠野。一批又一批,成群的鳥兒接連不斷地飛了過去。
有時候四五只聯(lián)翩飛翔,有時候排成一字長蛇陣?,多么壯闊的鳥群啊!……
鳥兒嗚叫著,它們和睦相處,互相激勵;有時又彼此憎惡,格斗,傷殘,有的鳥兒因疾病、疲憊或衰老而失掉隊伍。
今天,鳥群又飛過曠野。它們時而飛過碧綠的田原,看到小河在太陽照耀下流瀉;時而飛過叢林,窺見鮮紅的果實在樹蔭下閃灼。想從前,這樣的地方有的是?扇缃,到處都是望不到邊的漠漠荒原。任憑大地改換了模樣,鳥兒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它們繼續(xù)打這里飛過。
不要認為鳥兒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飛翔的。它們?yōu)槭裁达w?它們飛向何方?誰都弄不清楚,就連那些領頭的鳥兒也無從知曉。
為什么必須飛得這樣快?為什么就不能慢一點呢?
鳥兒只覺得光陰在匆匆忙忙中逝去了。然而,它們不知道時間是無限的,永恒的,逝去的只是鳥兒自己。它們像著了迷似地那樣劇烈,那樣急速地振膈翱翔。它們沒有想到,這會招來不幸,會使鳥兒更快地從這塊土地上消失。
鳥兒依然忽喇喇拍著翅膀,更急速,更劇烈地飛過去……
森林中有一泓清澈的泉水,發(fā)出叮叮咚咚的響聲,悄然流淌。這里有鳥群休息的地方,盡管是短暫的,但對于飛越荒原的鳥群說來,這小憩何等珍貴!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這樣,一天過去了,又去迎接明天的新生。鳥兒在清泉旁歇歇翅膀,養(yǎng)養(yǎng)精神,傾聽泉水的絮語。鳴泉啊,你是否指點了鳥兒要去的方向?
泉水從地層深處涌出來,不間斷地奔流著,從古到今,閱盡地面上一切生物的生死、榮枯。因此,泉水一定知道鳥兒應該飛去的方向。
鳥兒站在清澄水邊,讓泉水映照著身影,它們想必看到了自己疲倦的模樣,它們終于明白了鳥兒作為天之驕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鳥兒想隨處都能看到泉水,這是困難的。因為,它們只顧盡快飛翔。
不過,它們似乎有所覺悟,這樣連續(xù)飛翔下去,到頭來,鳥群本身就會泯滅的,但愿鳥兒盡早懂得這個道理。
我也是群鳥中的一只,所有的人們都是在荒涼的不毛之地上飛翔不息的鳥兒。
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煩亂生活,遮蔽了它的聲音,當你夜半突然醒來,你會從心靈的深處,聽到幽然的鳴聲,那正是潺諼的泉水啊!
回想走過的道路,多少次在這曠野上迷失了方向。每逢這個時候,當我聽到心靈深處的鳴泉,我就重新找到了前進的標志。
泉水常常問我:你對別人,對自己,是誠實的嗎?我總是深感內疚,答不出話來,只好默默低著頭。
我從事繪畫,是出自內心的祈望:我想誠實地生活。心靈的泉水告誡我:要謙虛,要樸素,要舍棄清高和偏執(zhí)。
心靈的泉水教導我:只有舍棄自我,才能看見真實。
舍棄自我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我想。然而,絮絮低語的泉水明明白白對我說:美,正在于此。
三分鐘抒情演講稿 篇3
隨風吹笛
林清玄
遠遠的地方吹過來一股涼風。
風里夾著呼呼的響聲。
側耳仔細聽,那像是某一種音樂,我分析了很久,確定那是嫡子的聲音,因為蕭的聲音沒有那么清晰,也沒有那么高揚。
由于來得遙遠,使我對自己的判斷感到懷疑;有什么人的笛聲可以穿透廣大的平野,而且天上還有雨,它還能穿過雨聲,在四野里擴散呢?笛的聲音好像沒有那么悠長,何況只有簡單的幾種節(jié)奏。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鄉(xiāng)下的農田,左右兩面是延展到遠處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樂顯然是來自麻竹林,而后面的遠方仿佛也在回響。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時候我覺得所有的林間,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歷史悠遠的竹林。因為所有的樹林再密,陽光總可以毫無困難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葉,有時連陽光也無能為力;再大的樹林也有規(guī)則,人能在其間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無規(guī)則的,有時走進其間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親就告訴我們“逢竹林莫人”的道理,何況有的竹林中是有亂刺的,像刺竹林。
這樣想著,使我本來要走進竹林的腳步又遲疑了,在稻田田硬坐下來,獨自聽那一段音樂。我看看天色尚早,離竹林大約有兩里路,遂決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樂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時,整個人被天風海雨似的音樂震攝了,它像一片樂海,波濤洶涌,聲威遠大,那不是人間的音樂,竹林中也沒有人家。
竹子的本身就是樂器,風是指揮家,竹于和竹葉的關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發(fā)現(xiàn),原來竹子灑過了小雨,上面有著水漬,互相摩擦便發(fā)生尖利如笛子的聲音。而上面滿天搖動的竹葉間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風,發(fā)出許多細細的聲音,配合著竹子的笛聲。
每個人都會感動于自然的聲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蟲鳴唱,春晨雀鳥的躍飛歌唱,甚至刮風天里濤天海浪的交響。凡是自然的聲音沒有不令我們贊嘆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靜的夜里聽到遠處的春雷乍響,心里總有一種喜悅的顫動。
我有一個朋友,偏愛蟬的歌唱。孟夏的時候,他常常在山中獨座一日,為的是要聽蟬聲,有一次他送我一卷錄音帶,是在花蓮山中錄的蟬聲。送我的時候已經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著錄音帶,一時萬蟬齊鳴,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無數(shù)的蟬在盤飛對唱,那種經驗的美,有時不遜于在山中聽蟬。
后來我也喜歡錄下自然的聲籟,像是溪水流動的聲音,山風吹撫的聲音,有一回我放著一卷寫明《溪水》的錄音帶,在溪水琤琮之間,突然有兩聲山鳥長鳴的銳音,盈耳繞梁,久久不滅,就像人在平靜的時刻想到往日的歡愉,突然失聲發(fā)出歡欣的感嘆。
但是我聽過許多自然之聲,總沒有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聲音。原來在自然里所有的聲音都是獨奏,再美的聲音也僅彈動我們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響整個包圍了我,像是百人的交響樂團剛開始演奏的第一個緊密響動的音符,那時候我才真正知道,為什么中國許多樂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為沒有一種自然的植物能發(fā)出像竹子那樣清脆、悠遠、綿長的聲音。
可惜的是我并沒有能錄下竹子的聲音,后來我去了幾次,不是無雨,就是無風,或者有風有雨卻不像原來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來要聽上好的自然聲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變化無窮,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沒有風,竹子只是竹于,有了風,竹于才變成音樂,而有風有雨,正好能讓竹子摩擦生籟,竹子才成為交響樂。
失去對自然聲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當有人說“風景美得像一幅畫”時,境界便低了,因為畫是靜的,自然的風景是活的、動的;而除了目視,自然還提供各種聲音,這種雙重的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創(chuàng)造的境界。世上有無數(shù)藝術家,全是從自然中吸取靈感,但再好的藝術家,總無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為自然是有聲音有畫面,還是活的,時刻都在變化的,這些全是藝術達不到的境界。
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藝術一定有個結局。自然是沒有結局的,明白了這一點,藝術家就難免興起“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寂寞之感。人能繪下長江萬里圖令人動容,但永遠不如長江的真情實景令人感動;人能錄下蟬的鳴唱,但永遠不能代替看美麗的蟬在樹梢唱出動人的歌聲。
那一天,我在竹林里聽到竹子隨風吹笛,竟忘記了時間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陽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經停了,我卻好像經過一場心靈的沐浴,把塵俗都洗去了。
我感覺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沒有自暴自棄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