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大賽三分鐘演講稿集萃(精選6篇)
2025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大賽三分鐘演講稿集萃 篇1
歡迎來到新一期的《人物》,我是主持人白影。
我采訪過不少優(yōu)秀的工匠和企業(yè)家,但最打動我的卻是一個“笨小孩”。他叫蔣應成,二十一歲,代表中國參加了世界技能大賽的汽車噴漆項目。說到這個項目,聽上去簡單,可全中國有這門手藝的不到五千人。比賽現場,當他放下手中的噴槍,身邊的翻譯哇的一聲哭了出來,看著他說:“應成,太不容易了!辈僮鳟斨,薄薄的車漆至少分為十幾層,每一層都用不同的材料噴涂,而能夠允許的誤差是0.01毫米,相當于六分之一根頭發(fā)絲,呼吸重一點都會影響結果!暗褂嫊r三二一”。噴漆誤差0.01毫米以內,噴漆色差為零,蔣應成幾乎完美地完成了。他戰(zhàn)勝了二十多個國家的選手一舉奪冠。
奪冠之后,應成的第一個電話從阿聯酋打回了云南老家。從小沒了父母,是爺爺奶奶種田養(yǎng)豬把他拉扯長大的,爺爺離世之前對他說:“應成,我們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無寸鐵!蹦侵蟮囊磺О税俣鄠日夜,他像一個苦行僧一樣把自己關進了車間,每天伴著晨曦走進去,再披星戴月地出來。訓練最苦的日子里,他創(chuàng)作了這幅《星空圖》。我想,如果說命運給過這個少年哪一樣好東西,那就是夢想。當應成登上自己夢想中的領獎臺,中國的五星紅旗是因為他在世界舞臺上冉冉升起。蔣應成用奮斗的青春詮釋了自己的生命,我們的采訪結束他起身離開戴上了耳機,我問“在聽什么呢?”他說:“《笨小孩》。”對,就是那首歌。
曾經也是一個“笨小孩”。十二三歲的時候背起了行囊,從湘西的大山深處走出來,追尋我的夢想,今天,我想卸下一切包袱,懷抱一顆初心,登上這個新時代的舞臺。為夢一戰(zhàn),為夢發(fā)聲!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2025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大賽三分鐘演講稿集萃 篇2
現場以及屏幕前的觀眾朋友,歡迎來到首屆《謝謝您了》頒獎典禮的現場,我是主持人沙海波。
頒獎典禮這種形式在你我的生活中都不陌生,但今天這一場一定是與眾不同,卻讓您感覺到無比熟悉。
首先為您頒發(fā)的第一個獎項是最“自以為是”獎。獲獎者,我媽。如果說愛情讓人變得盲目,那親情能讓人完全失去理智,我這樣一個平淡無奇的“小土豆”,在我媽眼里那就是完美無缺的“金疙瘩”。吃飯吃多了——強壯。吃少了——健康。談戀愛了——搶手。分手了——我就說她配不上咱吧!皨,人家先提出來的。”“那你總得允許人家知難而退嘛!钡。我這回參加主持人大賽我媽更是信心滿滿,說:“去吧,我兒子天生就是主持人的材料,你看這五官長的,跟撒貝寧長的一模一樣。”像嗎?各位。
沙海波:五官哪像?數量嘛?我這回幸虧參加主持人大賽,我要參加表演比賽,我媽敢說我長得像古力娜扎。但我媽說了:“行了,就你那樣,我不夸你誰夸你?吃飯去吧。”老媽,謝謝您了。
要為您頒發(fā)的第二個獎項是最“懟人不倦”獎,獲獎者姚璐,我的大學老師。如果說我這老師對其他學生是耐心、責任心,對我那簡直就是獻愛心了。即使我?guī)锥缺罎⒔^望,她也從未放棄懟我。每次我惴惴不安地把比賽稿子給他,她都會特別慷慨地表揚我:“沒事,我見過比你這篇還爛的呢!薄袄蠋熡质前参课遥也恍,除非你發(fā)給我看看!边真給我發(fā)了份稿子,我打開一看,我的初稿?墒蔷褪沁@個愛懟我的老師,曾經跑遍北京城帶我買衣服,曾經陪我練習稿件到凌晨兩點。璐姐,謝謝您了。
很多人都是取得很大的成就之后才去這個開感謝會,我現在這個狀態(tài),別說成就了,個頭連成人都算不上。但是感恩,永遠不會太早。在你我心中其實都有這樣一個頒獎晚會,早已把一個個重要的獎項頒給那個重要的人。我們常常特別習慣對陌生人說謝謝,卻吝惜對最親近的人表達一份感恩之情。請你記住,無論我們已經成功,還是仍在追夢,都請給那個在你追夢路上力量與溫暖的他說一聲:謝謝您了!一路走來,承蒙關照,往后余生,我賴上你了。謝謝。
2025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大賽三分鐘演講稿集萃 篇3
加油向未來,科學一起猜!大家好,我是芝麻!
很多人問我,你長得一點也不像芝麻,為什么要叫芝麻呢?這個名字其實有知不知道的意思。你的兩只眼睛為什么都要長在前面,不能一只在前一只在后,你知嗎?還有人說,你的發(fā)型很特別,我這是有設計有講究的,這叫“爆炸頭”,因為宇宙是大爆炸產生的。芝麻會從宇宙爆炸、生命起源開始陪伴你探索神奇世界的奧秘。我們這一季《加油向未來》的主題就叫:身邊的知識,你知嗎?
首先進入第一道實驗猜想題,打哈欠會傳染嗎?正確答案:會。熱身結束,正式答題。打哈欠會傳染是因為:A,身邊的人打哈欠導致我大腦缺氧;B,這是基因遺傳;C,這是一種語言表達方式。正確答案是,C。原始社會,人還不會說話,但需要經常搬家,老人孩子走累了怎么辦?這樣一個夸張的面部動作,信息傳達就非常準確。
下面進入線索搶答題,請根據我提供的三條線索,猜出我說的是哪個成語。線索一,大腦的松果體會分泌褪黑素,陽光會刺激褪黑素的分泌。線索二,凌晨五點大腦完成前一天信息的編碼工作,這個時候記憶力。線索三,在古代“聞”這個字既可以表現聽覺也可以表示嗅覺。猜出來了嗎?答案就是“聞雞起舞”。怎么樣?成語里也有身邊的科學。
最后一題,我想邀請大家跟我一起玩一個實驗。請拿出一根手指堵著一邊的鼻孔。感受一下,是不是既能呼吸也能聞到味道?再堵住另一邊,我還能用嘴呼吸。請問人類為什么要長兩個鼻孔呢?A,兩個鼻孔交替工作;B,因為我們有兩個肺。你的答案是什么呢?有沒有感覺身邊的知識越猜越好玩?
在這里我要感謝我的內容團隊,今天的第一題來自十四年前。我和攝影師、導演一起,在北京的末班地鐵上對著一個個下晚班上夜班的朋友一遍遍地打哈欠積累下了素材。第二題,我嘗試從科學的維度解讀成語,每道題我都經過了幾個小時的創(chuàng)作和幾十遍的打磨。第三題其實是這些年我走進了全國六百多所小學,在六百個操場上和孩子們一起玩過了六百遍的科學實驗,這個實驗也讓他們對身邊的科學產生了興趣。每道題都是一個故事,也是一次奮斗的經歷,它們也指引我為了夢想,向著未來,加油。謝謝大家!
2025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大賽三分鐘演講稿集萃 篇4
讓國寶來傳情,歡迎收看《國寶會說話》,我是主持人劉熙燁。
如果編鐘會說話,或許它會對著現代鋼琴說:“瞧,我能奏出你身。上所有黑白鍵盤的音符,可我卻比你大了兩千多歲呢,而且我在一個鐘體上還能夠發(fā)出兩種完全不一樣的聲音!蹦懵牐囊,側鼓音。沉睡了兩千四百年的曾侯乙編鐘,從擂鼓墩的泥土當中蘇醒之后,以它恢宏的氣勢,豐富的樂律銘文,一鐘雙音的非凡效果,驚艷了世界。在很多次重要的歷史場合,發(fā)出了它鏗鏘有力的中國之聲。而我,有機會在曾侯乙原鐘的復制件上,帶領著外國駐華大使敲響它的時候,我多么想跟它說說話,我想告訴它,我看到了外交官眼里的震撼和驚嘆,我想告訴它,我是多么地驕傲呀。
和我-起敲響編鐘的是譚軍老師,就是他讓古老的編鐘煥發(fā)出了年輕的聲音。曾侯乙編鐘在出土的時候鐘體保存完好,但是所有的鐘槌都已經腐爛了,所以他開始在鐘槌。上下功夫。不停的試不停的改,有的時候甚至會用上“肉槌”,就是用手去拍打這個鐘體,就是為了尋找那個美妙的聲音。這些全都是和譚老師朝夕相處的伙伴,當譚老師小心翼翼地交給我的時候,再三地叮囑我說:“這可都是我的寶貝呀!边@里邊有二十多年前在曾侯乙編鐘原件。上演奏過的槌子,我來帶大家稍微的感受一下。木質的鐘槌在編鐘上發(fā)出的聲音可以圓潤而飽滿,可如果換成橡膠的鐘槌,它可以讓編鐘的聲音更加的醇厚綿延。不同的材質,不同的形狀,譚老師已經研究出了五十多種鐘槌。這些鐘槌讓曾侯乙編鐘不再是博物館里面那個冰冷的青銅器,它讓我們看到了國之重器的響器之魂。我想帶大家來聽一聽古老而年輕的中國聲音。這就是我們當代人發(fā)出的年輕聲音。
謝謝大家。
2025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大賽三分鐘演講稿集萃 篇5
各位好,歡迎收看今天的《話說長三角》,我是主持人高嵩。
今天要跟您分享的,是一個遲到了22年的諾言。位于江蘇的周莊古鎮(zhèn)被稱為中國第一水鄉(xiāng),各位可能都去過。古鎮(zhèn)往東跨過一條河,就到了上海青浦的金澤,兩地呢,常年是擺渡來回,而連接兩岸的渡船也促成了不少上海和江蘇的跨省聯姻,村民張泉勇就是其中之一。22年前,他把妻子從周莊迎娶過岸的時候,曾經許下了一個諾言,他說:“你嫁給我吧,聽說這兒很快就要造橋了,有了橋就什么都方便了!鞭D眼二十多年過去了,村子里的路一修再修,橋卻一直沒有架起來。老張每次和妻子回娘家還是得坐渡船,而且一般不敢留下來吃晚飯,因為天一黑船就得停,繞路回來得多花四十分鐘。每天晚上的五點半是最后一班船出發(fā)的時間,但通常都會再等一等。有不少村民在對岸的周莊上班,他們都得搭最后一班船回家。聽村子里的人說,這個渡口已經運行了超過百年,除了晚上船不能開,遇到臺風大霧天還得停航,造橋幾乎就成了所有村民的夢想。直到去年,長三角一體化_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交通的互聯互通是基礎保障,而第一件事就是要打通省界斷頭路。借著這股東風,在去年(20xx)八月,兩岸的造橋工程終于啟動了。今年(20xx)三月兩岸合龍,步行的通道已經開放。終于,村民去對岸。上班,不用再擔心天黑了回不了家。如果要過河去走個親戚,也可以踏踏實實地留下來吃頓晚飯。而那個遲到了22年的諾言,真的實現了。
當見證時代變遷的渡口終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一座新橋不僅讓老張的諾言實現,也讓兩岸百姓的生活更加緊密的相連。當然,撤渡架橋只是第一步,未來我們期待長三角一體化,能讓三省一市的更多地方架起一座座看得見和看不見的橋,讓更多的藍圖變?yōu)橥ㄍ。而作為一個主持人,我也會繼續(xù)奔走在長三角的土地上,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座通往觀眾的橋。而這要從講好每一個長三角故事開始,感謝各位收看今天的《話說長三角》。
2025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大賽三分鐘演講稿集萃 篇6
大家好,歡迎您來到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匠心傳承》,我是主持人孔皓。
我手里的這把扇子是中國戲曲舞臺上最常用的一個道具。那它的主人是誰呢?照片上的人是豫劇大師常香玉先生的弟子,被譽為“中原第一小生”的王希玲,在生活里我也叫她姥姥。這把扇子就是她在豫劇《風流才子》中飾演唐伯虎時的重要道具。它在臺上的每一次翻轉開合都是姥姥“不瘋魔不成活”的匠心寫照。
三十年前,《風流才子》第一次和觀眾們見面,為了展現唐伯虎詩、書、畫三絕的才子形象,排完戲回家的姥姥在飯桌上還忍不住用筷子蘸著菜湯寫寫畫畫。三十年過后的今天,七十五歲高齡、裝著人工膝蓋的姥姥仍然堅持著踩上三寸的厚底靴被人攙扶到臺側,可當鼓點響起的瞬間,她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在臺上走得步步生風。這種忘我的精神也讓我明白,原來匠心就是在重復的歲月里對得起每一寸光陰。
姥姥的匠心就像這扇面上的畫一樣,一經亮相那就是“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這把扇子在二十年前就曾跟著姥姥把豫劇帶出了國門,一位外國觀眾演出結束后深情地握著姥姥的手,他說:“這出戲精彩得我看兩遍都覺得不夠。”您看,二十年前我們對于文化自信或許還沒有很明晰的認知,但在那一刻,我們也真切地感到了在新時代構筑文化高地的可能。
20xx年我去了美國留學,姥姥鄭重地把這扇子交到了我的手里,她說:“都說戲比天大,但這靠的是一代代人的堅守,咱家這根弦到了你這兒可不能斷啊!蔽抑,這把扇子背后,姥姥教給我的不僅是從初心到匠心的堅守,也是從傳承到傳播的重擔。只身在海外的日子,這把扇子將陪我一同度過。不論是站在這個舞臺還是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我都要把血脈里的文化講給你聽。感謝您收看本期《匠心傳承》,我是主持人孔皓,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