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青年大學習五四特輯》主題團課觀后感(通用5篇)
2022《青年大學習五四特輯》主題團課觀后感 篇1
103年前,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的愛國運動,在神州大地爆發(fā),英勇的中國人民用行動書寫了一首雋永的青春史詩,為“愛國”做了最好的時代注腳。
愛國不拘泥于時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愛國使命,不同的時代,孕育著相同的愛國情懷。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愛國是拋頭顱、撒熱血,為國捐軀;在太平盛世的年代,愛國是謀復興、圖未來,為民服務。新中國成立前,我們面臨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主義三座大山,外有列強虎視眈眈,內(nèi)有軍閥各自為戰(zhàn),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關頭。抵御外敵入侵,結束軍閥紛爭,實現(xiàn)民族獨立是那一代人的使命,為此,無數(shù)革命先輩前赴后繼,用獻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他們是愛國者。新中國成立后,千瘡百孔,百廢待興,解決百姓溫飽,實現(xiàn)國家富裕是那一代人的使命,為此,在偉大領袖的指引下,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改革開放等,中國解決了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國力蒸蒸日上,他們同樣是愛國者。新時代,我們處在了一個新的歷史方位,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為此,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黨的領導下,凝心聚力,克難奮進,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我們立志做愛國者。
愛國不局限于身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情懷不是某一個階層獨有的特權和標簽,相反,保家衛(wèi)國是每一位公民的責任和義務。于軍人而言,愛國就是維護國家安全,捍衛(wèi)祖國尊嚴,隨時準備為國家和人民犧牲一切。于執(zhí)政者而言,愛國就是科學管理國家,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上幸?登f大道。于教師而言,愛國就是為人師表,兢兢業(yè)業(yè),傳道授業(yè)解惑,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人才。等等。不同的崗位,不同的身份,但在愛國上是沒有差別的。無論多么高大上的行業(yè),都需要愛國精神的熏陶;無論多么普通、平凡的崗位,也都可以涌現(xiàn)愛國楷模。新時代,每一個人都要立志做一個愛國者,我們青年人更是要帶好頭,樹立榜樣,人人爭當愛國典范。
愛國不是口號,空喊不代表愛國;愛國不是空泛,虛頭巴老詮釋不了愛國。愛國更不是自我標榜、自我陶醉,愛國是行動,是腳踏實地的作為;愛國是底色,是純真樸素的情懷。
2022《青年大學習五四特輯》主題團課觀后感 篇2
102年前爆發(fā)的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展現(xiàn)了青年知識分子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追尋時代潮流的科學民主精神、無私奉獻的社會責任感。百年后的知識青年更應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勇立時代潮頭,爭做時代先鋒。
“廣大青年對五四運動的最好紀念,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以執(zhí)著的信念、優(yōu)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擔負起歷史重任,讓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奪目的時代光芒。”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人的期許,我們肩負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目標的同時,要秉承“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理念,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勇前進。
勤學,致廣大而盡精微。青年人應該牢記勤學是個人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要將勤學作為一種生活態(tài)度。根據(jù)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工作需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積累知識和經(jīng)驗,拓寬學習途徑,向書本學習理論、向同事學習方法、向?qū)嵺`學習如何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通過學習及時更新和掌握與工作需要相適應的知識和技能。從細節(jié)學起,不斷深化對事業(yè)的熱愛,進而形成大志向、大視野、大情懷,登高望遠、知行合一。
修德,君子以厚德載物。我們黨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充分彰顯了對干部道德品質(zhì)的重視。德是首要、是方向,青年人修德,首先要樹立忠誠的政治品德,做到政治堅定,自覺把共產(chǎn)主義信仰作為安身立命的根本,牢牢樹立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面對困難和誘惑,堅守初心。同時還要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jié)開始起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踏踏實實修好公德、私德,嚴格約束自己的操守和行為,戒貪止欲、克己奉公,切實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造福于人民。
明辨,是是非非謂之知。青年人是非正,方向清,路子正,方能行穩(wěn)致遠。面對世界深刻復雜的變化和各種思潮的沖擊,要全面而準確地洞察其的本質(zhì),判明利害,把握發(fā)展趨勢,分清政治風浪和大是大非的主流和逆流、真理和謬誤、真善美與假丑惡。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善于分析、正確抉擇,做到穩(wěn)重自持、從容自信、堅定自勵。同時將明辨落實于工作,甚至是日常生活中,通過明覺辨析后的行動,便當一往無前,義無反顧。
篤實,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nèi)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青年人要堅持在實踐出真知的原則,在實踐中歷練自身本領,主動尋求挑戰(zhàn),提升自己工作能力和為民服務的能力。要擔當起時代賦予的重任,青年人任何時候都不能懈怠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在工作中遇到不同的環(huán)境和機遇時,要把艱苦環(huán)境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多想一些“怎么干”而非猶豫“怎么辦”,多想一些“我來干”而非推脫“我不管”,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做到順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難事看擔當,當真正遇到事情的時候能夠擔起大任,順利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任務。
回首五四百年,時與勢不斷把青年推到一個個十字路口,新時代五四精神就是那盞明燈,指引青年走向未來奮斗前進的正確方向,讓偉大的五四精神在振興中華新的實踐中放射出更加奪目的時代光芒,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xiàn)實。
2022《青年大學習五四特輯》主題團課觀后感 篇3
1919年5月4日,北京十幾所學校的學生3000余人在天安門前集會,隨后舉行游行示威。6月3日,北洋軍閥政府出動大批軍警,兩天內(nèi)逮捕千余名學生。6月5日,上海工人2萬余人開始罷工,揭開了工人罷工的序幕。五四運動的中心從北京轉到上海,運動的主力從學生轉為工人,形成了一個以工人階級為主力軍,包括城市小資產(chǎn)階級,和民族資產(chǎn)階級在內(nèi)的全國規(guī)模的具有廣泛群眾性的愛國運動。
光陰似箭,近百年的時光彈指一揮間蒼茫巨變。而今中華民族又來到了復興之路的重要路口。在這偉大的歷史時刻,我們應更加銘記“五四”運動的精神。因為他是重籌中華輝煌的重要力量來源。
五四運動以來,祖國的守護者、建設者們,一直傳承著五四精神,我們在這些人身上看到的崇高品質(zhì)。他們考慮的不是從國家和社會那里索取,而是自己要為國家為社會貢獻什么。他們對人民、對國家、對社會的態(tài)度是“給”而不是“取”。
五四精神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近代以來追求的先進的價值觀。今天的中國不再是1919年的中國,但我們不會忘記,正是“五四”的覺醒與吶喊,為中國人換起了沉淪已久的民族精神,帶來了從未有過的現(xiàn)代意識,也建設了擁有新面貌的中國。
2022《青年大學習五四特輯》主題團課觀后感 篇4
正是因為有一群有志青年,不怕流血、不怕犧牲,用生命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那么我們作為新一代的青年,又該如何將五四精神發(fā)揚光大呢?有人說,現(xiàn)在是和平年代,沒有那么多的事件可以來給我們創(chuàng)造成就英雄的機會。我想說,這些人你們錯了,英雄本身并不想成為英雄,就像我們的消防戰(zhàn)士、我們的公安民警、我們的戍邊軍人、還有那許許多多見義勇為的人,如果有機會,可能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和戰(zhàn)友平安歸來,每一次的沖鋒陷陣在面對危險的那一刻難道他們沒有想過自己的安全嗎?不是,我想他們也想過吧,但是為什么他們還是要義無反顧的為了解救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而面對犧牲,我認為,這就是犧牲精神,這就是奉獻精神,就是我們當代青年應當學習和發(fā)揚的五四精神。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的,“五四精神是五四運動創(chuàng)造的寶貴精神財富”。今天,我們回望五四百年,正是要明確當代中國青年的使命是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激勵當代青年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回首五四百年,我們致敬青春的力量,鼓蕩青春的激情。立足當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波瀾壯闊;再向前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重任在肩。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面對活力無限的“流動中國”,面向民族復興的壯闊征途,當代青年建功立業(yè)的舞臺無比廣闊、夢想成真的前景無比光明,更需要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不負韶華,不辱使命。
2022《青年大學習五四特輯》主題團課觀后感 篇5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奮斗是幸福的源泉,需要年輕教師永遠葆有奮斗追求、時刻保持奮斗狀態(tài)、大力弘揚奮斗精神。年輕教師應發(fā)揚艱苦奮斗作風,有如《金縷衣》詩句“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所示,青春之火,為祖國而燃燒。
我們處在這么好的新時代新機遇里,更應該利用好這一時光,積極的有所作為。正如未來之路,因奮斗而精彩。如果說愛國是我們不變的信念,奮斗應該就是永恒的底色。奮戰(zhàn)在脫貧攻堅一線的第一書記,堅守三尺講臺的“最美教師”,趕赴火場的“逆行英雄”……無數(shù)努力拼搏的青年,用年輕的肩膀托舉起這個大有希望的新時代。是他們,寫下了豪邁的追夢宣言:無奮斗,不青春!
為此,年輕教師必須要堅持與時俱進,并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貫徹執(zhí)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積極培養(yǎng)應變謀略,必須具有冷靜的頭腦和隨機應變的能力,要做到自信、機制、沉著、果斷、以不變應萬變,要時刻保持清醒和冷靜的頭腦,修正錯誤,發(fā)揚經(jīng)驗,吸取教訓,埋下身子、踏實苦干,以飽滿的奮斗激情,認真推進偉大事業(yè)、偉大工程。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時代青年的使命就是要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就要聽黨話,跟黨走,忠于祖國和人民,樹立遠大理想,把自己的遠大理想和祖國的前途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融入奮進的新時代,努力提升自身素質(zhì),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學習、生活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在知行合一中奉獻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