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副校長法制講座講課稿
因此我們應當學習〈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學習了這些法律就知道自己如果違法犯罪將會得到什么樣的處罰或刑罰。法律不因你不知自己的行為犯了哪條法律而不追究責任。 舉例:
三)10周歲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18周歲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0周歲以下或不能辯別是非的精神病人屬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于自己的過錯對它人造成侵害的由其監(jiān)護人負民事責任。因此我們應當學習〈民法〉,〈民法〉和每個公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涉及人身、財產(chǎn)、婚姻、經(jīng)濟等方方面面,學好了民法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
四)在道路上我們基本上都屬于騎自行車或行人一族,當然也有少數(shù)家庭條件好的還騎摩托車、開車等!吹缆方煌ü芾項l例〉規(guī)定12周歲以上方能騎自行車上路,18周歲至60周歲允許駕駛機動車輛(小客可至70周歲)!兜缆方煌ò踩ā稾X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2004年5月1日起施行,本月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宣傳月。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車輛駕駛人、行人、乘車人以及與道路交通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本法。第六條第四款明確規(guī)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納入法制教育的內容。因此要在道路上保障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管理條例〉。
三、〈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當然生活中我們涉及的法律法規(guī)很多,在此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僅就我們中學校園里容易發(fā)生的案事例來簡要介紹〈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和〈刑法〉中的一些基本常識,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們簡要介紹一下道路上的一些知識。
行政違法和刑事違法行為的界線主要在于行為情節(jié)及后果的輕重,違法行為較輕的構成行政違法,適用行政法律法規(guī),較重的構成犯罪適用刑法,追究刑事責任。行政處罰和治安處罰的區(qū)別:行政處罰涉及許多行政法律法規(guī),治安處罰只是行政處罰的一種,比如偷稅,偷稅數(shù)額在一萬元以上的適用〈刑法〉追究刑事責任,一萬元以下的適用〈稅法〉由稅務主管機關予以行政處罰,而毆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予以處罰,構成輕傷以上的適用〈刑法〉予以處罰,再比如盜伐林木,二立方以上的構上刑事犯罪,以下的構成行政違法由林業(yè)主管部門處罰。也就是說〈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只是規(guī)定了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種類及如何處理,也告訴大家并不是所有的違法行為均屬于公安機關管轄。政府各部門各司其職,而不能跨越職權辦案!坝惺抡埓110”,“有困難找警察”這種說法也是相對的,警察也不是萬能的,它只能在法律賦予他的權限內維護好老百姓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不受侵犯。
一)原則: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罪行法定 3、罪刑相適應 4、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14---18周歲的人違犯治安管理的可以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如小寨所去年辦理的一起多人合伙盜竊廢鐵案件,主犯系成年人受到了刑事追究,被判了刑,而其中的從犯均是我們學校的學生系未成年人,且系初犯,為了教育他們改過自新,我們僅僅給了他們警告處罰,這就體現(xiàn)了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也體現(xiàn)了我們對未成年人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