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儉勤家風演講稿(精選3篇)
孝儉勤家風演講稿 篇1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
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huán)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環(huán)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睆亩沧阋娂绎L的重要了。
家風是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習慣、情感、態(tài)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種成分的綜合體。如語言環(huán)境、情感環(huán)境、人際環(huán)境、道德環(huán)境。家是成長的第一空間,在孩子身上處處會烙有家風的印記。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jīng)常的教育,它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征、道德素養(yǎng)、為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梢哉f,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孩子。
對于我來說,我家的家風就是“學會做人”。這里講的“學會做人”指的是在道德品行做好,不是說要做到,但在一般情況下,
我都以此來告誡我自己。在為人處事方面,對別人要做到寬容、和善、認真地對待;在生活上,我會做到細心,對每件事都堅持認真地去處理;在道德方面,我時常提醒自己絕不做任何破壞、違反社會規(guī)則的事情,我會盡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從身邊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但我會盡自己的努力去對待它們。
正是有了良好的家風,我們才成了一個合格的家庭成員。有時,我所學到的家風,是從父母的身上借鑒而來的。我覺得在此方面,父母對我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一些好的家風就會養(yǎng)成一些優(yōu)秀的品質,正是有了這樣良好的家風,我們才能更好地成長。
家風雖是一個家庭的指路明燈,如若它指引家人做好了,那家中的人也就差不到哪去,要是把一個國家的千百個家風組合在一起,那就是一個國家的家風,一個國家的風氣,就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去努力進取,遵紀守法,互幫互助,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能算得上是一個強國,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國風的重要性。
孝儉勤家風演講稿 篇2
中國是一個文明的大國,自從盤古開天辟地以來,五千年來悠久的文明歷史文化傳承一代代每一位中國人。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每個人都應嚴格要求自己。長輩們常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從小奶奶就教育我長大后要樂于助人,要誠實、正直、守信用、尊老愛幼,勤勞節(jié)儉。還要自信,自愛,這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有傳統(tǒng)美德,也是每個家庭的希望。
在奶奶那一代的時候,她的媽媽教育她說要把人先做好,才能做好事。漸漸地有了爸爸,他長大成人以后,爺爺奶奶對他管教很嚴,不允許爸爸抽煙喝酒,還規(guī)定他晚上不能超過十點回家,到哪去都必須經(jīng)過父母同意才能出門。聽奶奶說;‘爸爸小時候非常有禮貌,見人就叫,連在路上遇見乞丐也要跑上去叫他。一直到現(xiàn)在,這個好習慣從未變過。在這點上我要向爸爸學習。養(yǎng)成有禮貌的好習慣。
每次奶奶送我去上學,在公交車上看到有老人上車,總會叫我讓座,甚至還會把自己的座位讓給比她年紀更大的老人。其實奶奶她也是老人,她也六十多歲了,可是他覺得那些年紀更大的老年人比她更需要那個座位。奶奶這幾十年來從沒忘記她媽媽的話,一直是按著媽媽的話做的,她在我家這一帶是出了名的好媳婦,好女兒。
奶奶一直是個樂于助人,善良的人,只要別人開口,她一定會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哪怕是吃點虧,她也從不計較。奶奶常說;“吃虧是!部赡苁悄棠套隽嗽S多好事,老天爺都看在眼里,奶奶跟同齡人比起來比他們都要健康,這都是奶奶的善良、正直、樂觀的心態(tài)換來的好身體,這就是大概人們說的好人有好報吧!
每次我去朋友家玩,奶奶、爸爸媽媽經(jīng)常提醒我到別人家要有禮貌,不能亂翻別人家的東西,更不能把別人家的東西帶回家。告訴我無論在哪里,只要遇到有需要幫助的人,一定要積極地去幫助他。在父母的教育和帶領下,我也知道怎樣節(jié)約用水,不亂花錢,有空時幫媽媽做家務,盡量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奶奶,爸爸媽媽為人處世的方式上,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慢慢地,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也正在努力的向著這個目標前進。
孝儉勤家風演講稿 篇3
眾所周知,家風是人們在家庭生活中行成的一種穩(wěn)定的風格、作風和傳統(tǒng),它包括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和行為準則,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心靈、塑造著我們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
正如古語所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風清儉是君子圖大業(yè)之初始,“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記得小時候,家中大鏡子邊上永遠插著一張小日歷紙片,那是我爸的記賬單,上面密密麻麻地寫著米、面、醬油、醋等生活用品的價格。因為那個時候老爸每月的收入只有70多元,一家人的開銷如不精打細算根本不夠花。雖然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但老爸勤儉持家的習慣卻始終如一。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jié),則常足!庇∠笞钌羁痰氖巧蠈W的時候,有一次媽媽帶我去買鞋子,當路過耐克專賣店時,我情不自禁的駐足停留,媽媽也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當她準備付錢時,我看到媽媽從背包里掏出一個用布縫制的錢包,那發(fā)白的錢包讓我的心不禁一顫,這個錢包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用了,至今已不下十年,錢包的一個角已經(jīng)用線縫過了,可媽媽還在用著。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勤儉,于是我一把拉住了媽媽的手阻止了她的付錢;氐郊,我把之前穿過的舊鞋子重新翻出來,使勁刷干凈,就是這雙舊鞋子,伴我度過了美好的學生時代。以后每當看到同學們穿著名牌衣服出現(xiàn)在我面前的時候,我就會想起了媽媽常說的一句話,“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
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風清。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我們已漸漸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遺忘,當有人問起何為“五!,何為“八德”時,我相信在座的90%甚至更多的人會被問的啞口無言。因為我們遺忘了仁、義、禮、智、信這“五!,遺忘了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八德”。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單單這13個簡單的漢字就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倘若我們能身體力行將這13個字踐行到我們平時的工作與生活中去,那么借用時下流行的一個詞,那就是“完美”!
家風如細雨,潤物細無聲。透過如水的歲月,穿過一生的紛繁,我們向往的是心與心的交流,人與人的互助,家與家的和諧,是充滿色彩、灑滿陽光的五彩世界。當我們白發(fā)蒼蒼的時候,看繁華落盡,生命中唯一生動、鮮亮的,便是這一份精神,一份家的溫暖。讓我們用心找回被遺忘的家風、打造美好的家園,為重塑風清氣正的社會大環(huán)境獻上自己的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