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度中秋演講稿(精選3篇)
歡度中秋演講稿 篇1
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是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也被認為是中國人的團圓節(jié)。每天都有很多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趕回家,和父母、親戚、朋友相聚,暢飲美酒。中秋節(jié)是最圓、最亮、最美的一個月。中秋月如鏡,詩情畫意,飽含深情。
現在,我想問你:你知道中秋節(jié)的由來嗎?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就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秋佳節(jié)。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一詞最早在周朝就已出現,而中秋節(jié)的盛行開始于宋朝。為什么農叫“中秋”呢?因為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jié)還有許多稱呼:“八月節(jié)”、“八月半”、“月節(jié)”、“月夕”等等。
中秋節(jié)原是豐收的節(jié)日。過去,人們在豐收的季節(jié)里,總要大事慶祝一番,慶祝一年的好收成,享受豐收的喜悅。中秋時節(jié)云稀霧少,月光皎潔,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中秋節(jié)還有許多美好的傳說,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等等。這些無不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人們吟誦中秋節(jié)的詩詞歌賦很多,最的當然要數宋代大文豪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同學們,在這美好的日子里,你有何感想呢?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想家,想念爸爸媽媽。是的,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中秋節(jié)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掛的時刻。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學子在這美好的日子里,都會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掛念著祖國,希望與親人團圓,共享歡樂。
在這佳節(jié)到來之際,我倡議每位同學都做三件事:
第一,孝敬父母長輩,為自己小家的幸福和諧做能力所及的努力,小家安定才是祖國繁榮的前提!
第二,為那些不能回家辛苦耕耘在講臺上的老師發(fā)個短信,道一聲:中秋快樂!
第三,為祖國的繁榮,國力強盛,為早日實現祖國統(tǒng)一立下壯志。請記。荷倌陱妱t中國強,你們是國家的希望!
最后我衷心地向忘我工作的全體教職員工,向勤奮學習的全體同學,向你們的家人和朋友提前道一聲:中秋快樂!
歡度中秋演講稿 篇2
1、合唱《同一首歌》《青春舞曲》
2、葫蘆絲獨奏《月光下的鳳尾竹》
3、女聲表演唱《守望藍天》
是一顆恒星就要守望一片藍天,是一輪圓月就要照亮一方熱土。今年5月,18名女警壯志凌云地投身到防暴一線工作,她們不甘示弱,在操場上與男同志一起戰(zhàn)高溫,斗酷暑,巾幗不讓須眉,并取得初步的訓練成果,她們有決心,有信心,為維護社會的安定穩(wěn)定作出自己積極貢獻,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4、小品《十五的月亮》
露起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一輪圓月鉤起大家對親人的無限眷念,但是為了人民的安定,為了福州長治久安,我們夜以繼日地堅守著崗位,頑強拼搏,無私奉獻,鑄就了公安隊伍的無限忠誠。
5、女聲獨唱《十五的月亮》
6、雙人舞《戀●舍》
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會出現我們的身影;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會閃耀著徽章的光芒。為了人民的安居樂業(yè),為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們總是舍小家顧大家;在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面前我們恪盡職守、勇挑重擔,捍衛(wèi)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
7、小號二重奏《走進新時代》
8、情景劇《我們的訓練場》
不管是寒冬臘月,還是流火七月,大隊領導和新警們始終堅守訓練場,刻苦訓練不松懈。那綠色的迷彩服與草場渾為一體,是那么樸實,而又那么深遂,給人豪情,給人力量,給人一生的鼓舞。
9、器樂歌舞《人民警察新一代》
我們防暴大隊有一批風華正茂、素質過硬的新人。新世紀的人民警察勇立時代潮頭,肩負神圣使命,只爭朝夕、刻苦訓練,在各級領導的幫助下正茁壯成長,用忠誠慶實踐自己的錚錚入警誓言,甘灑青春熱書寫自己平凡的人生。
10、武術表演
11、女聲獨唱《在那東山頂上》
12、群口相聲《五味情》
13、男聲合唱《真心英雄》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經歷了防暴大隊的歷練,我們就是鐵骨錚錚的男子漢,我們是真正的英雄!
歷史昭示,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要在偉大的時代洪流中成長,建功報國就必須堅定信念、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奮發(fā)拼搏,我們必須牢記歷史無情、大浪淘沙,我們既要經受的住各種誘惑和考驗,健康的成長、成熟起來,善于在艱苦的實踐中歷練意志、錘煉品質、增長才干。我們相信在大隊黨支部的帶領下,我們一定能以昂揚的姿態(tài)和嶄新的風貌,迎接公安部考核,向支隊黨委遞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14、舞蹈《忠誠永遠》
歡度中秋演講稿 篇3
大家好!
中秋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zhèn)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jié)才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jié)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jié)有許多別稱:因節(jié)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jié)”、“八月半”;因中秋節(jié)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jié)”、“月夕”;中秋節(jié)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jié)”。在唐朝,中秋節(jié)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團圓節(jié)”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段骱斡[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兜劬┚拔锫浴分幸舱f:“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溆袐D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jié)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征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中秋節(jié)時,云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