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國說演講稿
從“少年全球說”到“少年中國說”
如果我問你你最喜歡的國家,你可能會說法國,荷蘭,甚至是冰島——但這都不是我想要聽到的答案——中國,為什么我們的第一反應不是中國?我最喜歡的國家,就是我的祖國,那是如此的自然,如此美妙。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越來越覺得標新立異,崇洋媚外是一種品位獨特的體現(xiàn),反而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正在逐漸被遺忘。西方學者說:“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自動放棄自己傳統(tǒng)文化的國家!
從前,作為書生15歲之前便要把四書五經爛熟于心,他們對經典的了解,足以讓今天的古代文學博士生絕望。1912年1月19日,當國民政府第一任教育總長下令“小學堂讀經一律廢止”的時候,這是一個解放思想的壯舉;作為后果,近一個世紀后,已經沒有多少人回答得出來什么是四書五經了。孩子對以《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易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為代表的古代中國的支柱思想體系,一頭霧水。我們是從周杰倫的《東風破》里才開始接觸到古典詩詞之美,是不是有點遲了?《全唐詩》有42863首,《全宋詞》有19990首,李白有詩900余首,陸游有詩6000多首,這還只是中國詩詞曲賦的一點零頭。
何為忠孝仁義?何為信禮智勇?現(xiàn)在只有在臺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見到它們了!熬汲几父缸幼印敝酪S護的那個軼序不再回來,也切斷了我們與“忠孝仁義”的關聯(lián)。
我們是不是從未別這樣教育過——與長輩共餐一定要等,到長輩動筷子,我們才可以開動,現(xiàn)在呢,不僅我們是第一個開動的,而且反而是全家的長輩都為我們夾菜。經常有人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腐朽落后,不符合時代潮流的,那么我反過來問你一句,難道長幼有序腐朽么?最起碼的孝道是落后的嗎?有些人一輩子總結的處世之道,到頭來只不過是古圣先賢的一句話。
過年摸門釘放鞭炮,上元吃湯圓放花燈扭秧歌,端午插艾條掛香符賽龍舟……隨著大城市全面禁燃鞭炮,這些節(jié)日離我們漸行漸遠,孩子們的非物質所獲得的野趣,也就逐漸稀釋。有多少孩子還知道飄色?有多少孩子還知道臺閣? 90后的我們開始相信圣誕老人了,開始在麥當勞必勝客里過生日。我們不知道阿福,沒放過風箏,沒見過長命鎖,沒上過八仙桌,沒爬過大門檻,所以,傳統(tǒng)的東西在我們看來,是沒有質感的,是蒼白的。
古人曾把道德修養(yǎng)視為人生的終極追求,不過,在全球化的今天,個人奮斗、快樂、自由通通比道德來得重要,我們還有很多別的事要忙。
我們實在太忙了,忙到忘記了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是中國的少年,是建設祖國,繼承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