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頌母親散文朗誦稿
可是,或許就因為母親是位太好的家庭主婦,而我天性中卻太缺少這方面的細胞,所以,母親總覺得教不好我做家事,是一種失敗。而我也因為太怕她在家事方面對我的要求,而經(jīng)常設法逃避。
好在我一上初中,也就自然而然地避開了。
母親非常舍不得我。甚至當我因為想家,而坐火車逃學回來的時候,她也不責備我。而還要勸父親,讓我不要去讀中學了,說:“鎮(zhèn)上沒有中學有什么關系?”“女孩子何必非讀那么多書不可?”幸虧父親比較理智,堅持讓我“渡過難關”,以后果然生活境界豁然開朗,不再想家,而接近了廣大的天地,發(fā)現(xiàn)了屬于我的世界。
但也因為這個緣故,我不再有機會受到母親的“女教”。我現(xiàn)在能夠會做幾樣普通菜,會縫一些衣裳,而且速度很快,產(chǎn)品不差,是靠著12歲以前,在母親嚴格督導下,所練出來的“幼功”。偶爾以會打舊式中國鈕襻傲視同年女友,并且也略會料理家務,不致因傭人難找、求救無門而已。
我自認不是不會理家,但這在我,始終只是責任,而非樂趣。
我的樂趣在家之外。
對大自然的熟悉與愛好,是來自父親的遺傳和導引。他自己愛田園,愛風景,愛旅行,因此,把這些和子女們分享。我對人生世相的想象力也得自父親的熏陶。他每天晚上,必定在我們三個人的床前,講一連串的故事。他有非常好的口才,講起故事來,生動感人,使我們百聽不厭。
因此,多年以來,父親在我記憶中,代表著一份人生的理想,和對天地宇宙的欣賞與探索的感情。母親在我記憶中,起先是代表著一種現(xiàn)實生活的煩瑣與壓力,后來,則是代表著一大片無可避免的、身為女人的悲哀。
這一大片無可避免的、身為女人的悲哀,在我年紀越大、閱事越多之后,越來越清晰,越來越覺得對母親歉疚,也越來越不敢下筆寫母親。因為我在記憶中的母親的影像上,漸漸看到了我自己,因為我覺得自己終于也成了一個看似勞而無功的母親。
母親的任務使她關心瑣碎小事。
母親的任務使她細算收支。
母親的任務使她來不及高雅而只能“庸俗”。
母親的任務使她不能好好地跟上時代。
當母親在廚房又洗、又切、又燒、又炒的時候,父親可以很“高雅”地帶著孩子去郊游。
當母親在臥室哄著弟弟、喂著妹妹的時候,父親可以“很有學問”地和已漸成長的孩子們談古論今。
當母親忙著灑掃擦洗、買菜、縫補,來不及穿用自己愛好的時樣新裝,或根本舍不得去買自己的時樣新裝時,父親可以有理由為了工作或事業(yè),必須穿戴整齊。使孩子們心目中的母親越來越舊式,越來越配不上父親。
當母親因終日悶在家中,沒有講話的對象,而不得不對好容易下班回來的丈夫滔滔不絕的時候,父親或孩子有理由嫌她嘮叨;也有理由竊笑她的見識淺陋。
當母親習慣了量入為出,為父親當年微薄的薪水,捉襟見肘的生活而處處克難,即使日后經(jīng)濟情況好轉,也舍不得多花一文錢的時候,父親和孩子們有理由罵她“小氣”。
當母親把青春與中年一古腦兒奉獻給丈夫和子女之后,紅顏老去。她在子女記憶中,只是個操勞的母親,沒有豐采。如今更是白發(fā)皤皤,跟不上日新月異的時代。于女們高唱代溝,覺得母親對他們無助。父親在手頭寬裕之余,未免會對外面的“少女”生羨,深悔自己結婚太早,失去了追求妙齡新女性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