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秋月圓演講稿(精選3篇)
最新中秋月圓演講稿 篇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后天是中秋節(jié)。它被稱為“中秋節(jié)”,因為農歷八月十五日在三秋。中秋節(jié)是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我們人的團圓節(jié)日。每天都有很多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趕回家,和父母、親戚、朋友聚一聚,好好玩一玩。
中秋節(jié)是一個充滿親情的節(jié)日,也是一個團圓的季節(jié)。此時,感受、釋放、增進親情;這個季節(jié),我希望,追求,享受團圓...
每一次思念家人,是的,中秋節(jié)當然會更深,尤其是月亮高的時候。與家人共進晚餐,為遠在他鄉(xiāng)的親人送上真摯的祝福,是中秋節(jié)最重要的章。切一大塊月餅,給遠在他鄉(xiāng)的親人留下一份思念,舉杯,分享日常的點點滴滴,說說生活中的煩惱。是你感情最真誠的表達。
中秋最美的東西不見了。一家人聚在一起,說不完的話,說不完的話,告訴人們同樣的心聲。中秋節(jié)的滿月會把我們的目光和思念傳達給我們想念的人和我們關心的人。祝他們永遠無憂、幸福、煩惱、快樂!
最美的中秋節(jié)是感恩!不用多說,給父母一個微笑,給親朋好友一個問候,一杯綠茶,一口月餅。這是我們對你父母最好的回報。感謝父母給的生活,感謝父母給的栽培...
老師們,同學們,這個中秋節(jié),我們將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度過!要感恩!感激所有造就我們的人,感激所我們成長的人!有了感恩,我們才能尊敬老師,關心幫助別人,努力學習珍惜自己,擁有幸福!
老師們,同學們,中秋節(jié)是最美麗的,但美麗的是一顆感恩的心!中秋節(jié)是最美的,但它是真誠的祝福!在此,我代表學校祝老師和同學們中秋節(jié)快樂,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最新中秋月圓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九月的晨光中靜靜醒來,秋天已經(jīng)鋪滿了床。伴隨著涼爽的秋風和金黃的落葉,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農歷八月十五是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也是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八月十五日正好是秋天的中間,所以它被稱為中秋節(jié)。
中秋的田野里,月色皎潔,古人把滿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8月15日也被稱為“團圓節(jié)”。古往今來,人們常常用“月圓”和“缺月”來形容“悲歡離合”,而生活在異地的游子更是對月亮情有獨鐘。如唐代李白的“舉頭望去,發(fā)現(xiàn)是月色,再沉回去,我忽然想起了家”的詩句,杜甫的“他知道今夜的露珠會是霜,家里的月色是多么明亮!”還有宋代王安石的《春風與綠江南岸,明月幾時歸我,明月幾時歸我》,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jié)是一個古老的節(jié)日,拜月賞月是這個節(jié)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日祭月的社會制度。人們在中秋節(jié)也有祭月之風。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享樂。
賞月的風俗盛行于唐代,許多著名詩人都有詠月的詩。比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懊髟率鞘裁磿r候?問天酒!钡鹊取6际橇鱾髦两竦暮霉适隆5侥壳盀橹,有許多歷史遺跡,如拜月祭壇、拜月亭和望月樓。北京的“月壇”建于明朝嘉靖年間,用于皇家祭祀月亮。每當明月空的時候,都會在露天立一個案,桌案上擺著月餅、石榴、棗等水果。拜月之后,全家人會圍坐在餐桌旁,邊吃邊聊,一起賞月。
吃月餅是節(jié)日的另一種習俗。月餅象征著團圓。自唐代以來,月餅的制作變得越來越復雜。蘇東坡寫過一句詩:“餅如嚼月,餅中有餅,餅中有餅!鼻宄臈罟飧懙:“月餅餡是桃肉,冰淇淋是用糖霜加糖的!焙孟癞敃r的月餅和現(xiàn)在的還挺像的。
還有許多關于中秋節(jié)的傳說。其中,最熟悉的故事當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傳說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長生不老藥,飛上月宮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奔月之后,嫦娥居住的廣寒宮其實是一個非常偏僻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只兔子,什么都沒有。后來,在拜月的中秋節(jié),普通女人會在月宮向嫦娥遙祭。
老師同學。各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每個民族長期積累的文化遺產,傳統(tǒng)節(jié)日蘊含著民族。民族的價值取向隱含著民族的文化基礎。作為當代青年學生,我們不僅要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探索和發(fā)掘傳統(tǒng)節(jié)日背后的價值。“時尚的東西很耀眼,但民族的東西可以長久。”
升海明月,照亮整個天堂。最后祝大家中秋節(jié)快樂,闔家團圓!
謝謝大家!
最新中秋月圓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秋節(jié)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tǒng)節(jié)日一樣,也是慢慢發(fā)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jié),對著天上又亮又圓的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tǒng)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jié)才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xiàn),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jīng)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jù)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逄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逄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fā)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逄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jié)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