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為主題的演講稿(精選3篇)
包容為主題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天地混沌,盤古開天辟地,以犧牲自我成全了世界。神話傳說在中國代代相傳,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神傳文化。
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儒家的“仁政”、“以義制利”;墨家的“兼愛”、“尚賢”;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廢私立公”、“以法治國”……各家爭奇斗艷,但也或多或少地吸收了其他流派的學說。而雜家更是“兼儒墨,合名法”,博采眾議,成就了《呂氏春秋》。這種情況,就如各種食材充力發(fā)揮出自己的作用,形成了一席文化盛宴。
相反,秦始皇焚書坑儒,阻止文化的發(fā)展,諸多著作因此失傳,文化也差點斷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單一的文化,造成儒家獨大,其余名家逐漸在滾滾紅塵中消失……
狂放不羈的酒中仙太白,之所以在詩歌史上成就如此之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多種文化對他的熏陶。太白祖籍甘肅,生于中亞碎葉城,少時其家遷入四川江油,青年只身出川,開始了廣泛地漫游。南到洞庭湖、湘江,東至吳、越,中途求仙問道。豐富的文化經(jīng)歷造就了他獨特的浪漫主義風格,形成了詩歌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
但往深層想一下,李白的成就不也是得益于唐朝對于文化的開放包容嗎?中原大地孕育了道教,但佛教卻是從西域傳來。若是沒有玄奘西行,帶回許多經(jīng)書,及唐朝對于外來文化的包容,佛教就不可能在中原大地繁衍生長,香火遍及神州。寬容的唐朝,書寫了中國歷史上輝煌的一頁。
多文化的包容,亦吸引人才的到來。著名數(shù)學家陳省身在學有所成之后,曾回國講授幾何。但在新中國成立之后不久,他卻選擇了遠赴美國,因為開放的美國,多文化共存的美國才能使他更好的發(fā)展。陳省身也曾想過和華羅庚一起回到祖國,為祖國的建設(shè)添磚加瓦,但在那種形勢下,他放棄了。直到鄧小平復(fù)出以后,陳省身開始幫助推動中國數(shù)學的復(fù)蘇及發(fā)展,并在不久之后,離開美國回到故鄉(xiāng)天津,落葉歸根,把自己余下的光和熱全部貢獻給祖國,直至逝世。只有如大海般包容萬物,才能形成人才的發(fā)源地。
文化,它由包容的“風”編織而成。它曾汲汨羅江水養(yǎng)育成長;它曾搖響在南山東籬下;它曾搖響在天姥山腳、岱宗絕頂、潯陽江頭;它也曾搖響在古道、棧橋、楊柳岸、溪亭、孤舟、桃花林……
包容為主題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人生有幾多追求?人生有幾多夢幻?人生又何曾有后悔藥。沒有經(jīng)歷過傷痛,哪會知道如何少走彎路;沒有當過家,又哪會知道油鹽貴,F(xiàn)在我們一個個都還是豆蔻年華,沒有讀懂過包容這個詞,又哪會知道這個大千世界的美麗與溫暖。
(一)小時候的那些往事
小時,我雖有一個小妹妹,但我也還是家里的“小公主”,在家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叱咤風云”,從不會謙讓妹妹,如果是爸媽給我買的玩具,那么妹妹想要拿到就比登天還要難,并且妹妹有時不小心碰到我,我便會大發(fā)雷霆,一發(fā)不可收拾,那時候連化干戈為玉帛都不會,就更談不上什么包容了。
(二)長大后才懂得包容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發(fā)現(xiàn)同學們的疏遠,時時刻刻提醒著我,我是一個沒有知心朋友的孩子,我是一個不會體諒他人的孩子,我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自卑過,沉淪過,想去改過這個毛病,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可每當別人不小心把顏料弄到我衣服上時,把我心愛的水杯摔碎時,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無論他在怎樣道歉,我也不會原諒他,而去“以牙還牙”。很多次,我哭著跑回去,去問爸爸什么是包容?可爸爸每次都只會語重心長的說:“包容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只有自己親身領(lǐng)悟過,理解過,才真正的懂得包容。”
直到有一次,我獨自一個人走在鄉(xiāng)下街上,低著頭完全沒注意前方,那時的面前突然閃出我的一個同學,我完全沒有一點點準備,就在這之后的幾秒鐘,她果然被我推到了地上,原本我以為她會罵我,于是我手足無措,呆呆地站在了旁邊,沒有去扶她,卻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甚至害怕的把眼睛都給閉上了?伤齾s笑嘻嘻的拍了拍身上的灰,面帶微笑地對我:“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不用太介意了,反正我也沒有什么事。”聽了她這一番話,我心里懸起的大石頭終于落了下來,由衷地笑了笑,我第一次體會到了被她人體諒的滋味,也第一次懂得了包容。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不再是一個斤斤計較的我,而是一個即使不小心被別人打到了,也會因他簡單的一句“對不起”而去原諒他;即使衣服上被他人不小心弄到了顏料,也會被當作是一種“繡花藝術(shù)”而去原諒他……不過現(xiàn)在我也感覺到我的生活更快樂充實了,我的好朋友也越來越多了,我的笑聲也總能傳到每一個角落,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包容”。
包容,的確是一種良藥,它可以使人與人之間更信任,可以使自己更快樂,更充實,可以使自己的心靈更豁達……
我也會努力的去讀懂包容,去探索這里面的奧秘。
包容為主題的演講稿 篇3
到底什么是理解,是一種高貴的語言?還是心靈的一種升華?人生在于理解,正如居里夫人說的:生活沒有什么可怕的東西,只有需要理解的東西。我震撼了,生活之中,有誰真正理解過呢?理解的背后是一個純凈的靈魂!卻沒人懂得去理解,去寬容……!我不止一次錯過理解的機會,再次回首了過去。
我,是個不懂得理解的人。依稀記得,在大人眼里,我永遠是個不懂事的小孩,每天需要呵護,需要鞭策,需要疼愛。而我卻一再因此埋怨父母,“我已經(jīng)長大了!”卻從沒想過,那就是父母對我的愛。說來也慚愧呀!我的脾氣確實也有些急噪,在學校里,不免與同學發(fā)生爭執(zhí)。而正因為我一時的沖動,一時的不理解,甚至失去了最寶貴的友誼!常說老師的用心是難得的,我也總不能理解老師對我的一片苦心……靜下心來想了一會兒,才發(fā)覺,原來是我自己不懂得理解了!
仔細體味吧!理解是尊敬的前提,用人性的善良去理解別人吧!理解親情,會讓我們學會感恩與回報;理解友情,會讓我們懂得珍惜和知足……用心去理解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