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氣象日演講稿(精選7篇)
2025年世界氣象日演講稿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氣象是指大氣的狀態(tài)和現象,如冷、熱、干、濕、風、云、雨雪等。不同時期大氣對人的生理活動的影響是不同的。世界氣象日又稱國際氣象日是世界氣象組織成立的紀念日,時間在每年的3月23日。
國際氣象組織是1873年9月在維也納建立的,旨在促進國際氣象合作,包括開展協調觀測和氣象儀器的標準化。目前,世界氣象組織擁有188個國家和地區(qū)會員,其職責也擴大到水和環(huán)境問題。
鑒于世界氣象組織每年圍繞一個相關的主題慶祝世界氣象日已成為世界氣象組織的傳統,因此世界氣象組織執(zhí)行理事會決定20__年的主題為天氣、氣候和我們呼吸的空氣。此時,該主題尤為恰當,國際社會正力爭實現聯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尤其是在人類健康、糧食、水安全和減輕貧困以及在提高防御和減輕自然災害的效果方面,而其中90%的自然災害與天氣、氣候和水害直接相關,因而屬于世界氣象組織的職責范圍。此外,科學家和醫(yī)療專業(yè)人員越來越意識到天氣、氣候、我們呼吸的空氣的成分及其對人類健康影響之間的重要關系。
許多世紀以來,為了與氣候和環(huán)境條件保持和諧,人類設法通過調整居所、糧食生產、能源供應和生活方式充分合理地適應天氣和氣候的影響。然而,過去幾十年以來,人口增長、能源使用增加和工業(yè)發(fā)展促使各種氣體和顆粒物排放,能夠并確實影響了人類的健康。因此,空氣質量不斷下降已使哮喘、心臟病、肺癌的患病情況加劇。此外,由于植物、農作物和生態(tài)系統深受空氣污染之害,因而對全球經濟、糧食、水安全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造成了影響。
早在20世紀50年代,世界氣象組織就率先協調大氣成分的觀測和分析。目前,通過利用地面實地觀測站、遙感站、氣球探空儀、飛機和衛(wèi)星組成的全球網絡,可定時采集有關溫室氣體、氣溶膠和臭氧信息以及傳統的氣象和水文參數。這已有助于人們認識不斷變化的大氣化學成分,并為我們當今認知天氣和氣候對空氣質量的影響以及大氣成分與天氣和氣候的相互影響奠定了科學基礎。
因此,人的健康問題是與天氣也就是大氣變化密切相關的。風、雨、雪、陽光和溫度會對大氣污染物的輸送和駐留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城市產生的熱會俘獲污染物,而雨和雪則會將污染物從大氣沖入陸地和海洋。科學家能夠利用氣象模式評估和預測空氣污染的分布。因此,及時的、貼切的、準確的空氣質量預測有助于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而且也是對較為傳統的天氣預報的補充。
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每年平均有200萬未成年人死于空氣污染。即使臭氧、顆粒物及相關污染物的濃度相對較低,也會對呼吸和心臟健康狀況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特別是在發(fā)展中國家,因此,空氣質量預報具有重要的早期警報能力,有助于減輕與大氣污染物有關的危害。隨著大都市的發(fā)展和擴大,城市污染對全球越來越多的人口產生著影響。全球有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大城市。沙塵含量對空氣質量也是至關重要的。沙塵可降低能見度,危害作物,影響當地的氣候。
認識到了人們的健康與環(huán)境密切相關,我們必須善待環(huán)境,不能縱容各種破壞環(huán)境的事情發(fā)生。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只有人和自然和平相處,人類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2025年世界氣象日演講稿 篇2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
眾所周知,地球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的星球,而天氣、氣候災害占到自然災害的70%以上。據有關資料顯示,全球發(fā)生的重大氣象災害比半個世紀前多了5倍,每年平均2.11億人受其危害,是受戰(zhàn)爭沖突影響人數的七倍。與氣象條件有關的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沉降、森林和草原火災、農林草原病蟲害等生態(tài)環(huán)境災害,更是帶給人們一次又一次的痛苦。在嚴重的天氣、氣候災害面前,人類社會顯得極其脆弱;狂風刮倒房屋;暴雨引起的洪澇淹沒農田;長期干旱導致莊稼干枯、生畜渴死;高溫酷熱和低溫嚴寒造成病人增加、死亡率增高;雷電致人死傷和引起火災。就說剛剛過去的冬天,發(fā)生在我國南方的雪災是百年不遇的。盡管全球氣候還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但氣候使地球環(huán)境和人類社會變得更加脆弱,并嚴重影響世界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顯而易見的。
同學們,干凈的空氣、清潔的淡水和肥沃而沒有受到污染的土壤,對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至關重要。為了健康,為了生命,為了子孫后代,保護每一塊綠地,愛護每一棵樹木,節(jié)約點滴資源,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請不要忘記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為了我們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讓我們大家行動起來,盡自己的一點的微薄之力吧!
建議大家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節(jié)約紙張,雙面使用紙,回收廢紙;
2、拒絕使用一次性用品;
3、一水多用,隨手關緊小龍頭,少用洗滌劑,不往河里倒垃圾和廢水;
4、使用節(jié)能型燈具,隨手關燈,節(jié)約用電;
5、保護好花草樹木,珍惜每一粒糧食,吃飯時不剩碗底;
6、不穿動物皮毛制作的服裝,少用罐裝食品、飲品,不亂扔廢舊干電池。
需要我們做的還有很多,只要我牢固樹立環(huán)保意識,嚴格要求自己,讓青山常在,碧水常流,我們才能在綠色世界里健康成長。好了,今天國旗下的講話就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2025年世界氣象日演講稿 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們都非常熟悉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jié),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3月12日,是植樹節(jié),那么明天也就是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大家知道嗎?
在1951年3月23日,世界氣象組織第一屆大會上,原國際氣象組織就改組為世界氣象組織,成為政府間的國際氣象合作機構,并與聯合國建立了關系。1960年6月世界氣象組織執(zhí)行理事會決定把每年的3月23日定為世界性的紀念日。每年的世界氣象日都確定一個主題,要求各成員國每年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主要是為了使各國廣大群眾更好地了解世界氣象組織的活動情況以及氣象部門在經濟等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貢獻,推動氣象學在航空、航海、水利、農業(yè)和人類其他活動方面的應用。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世界氣象組織致力于人類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近10年來,由于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酸雨等氣候問題引發(fā)的自然災害現象在遞增。雖然全球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平均每年高達694億美元,而暴雨洪澇、臺風和旱災三項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就占其中的絕大部分。在我國氣象災害占整個自然災害的70%以上。面對這些恐懼的現象和驚人的數據,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雖然我們現在還只是學生,不可能為全人類的環(huán)境作出特別大的貢獻,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環(huán)境做起,從保護學校的環(huán)境做起,例如:遵守有關禁止亂扔各種廢棄物的規(guī)定,把廢棄物扔到指定的地點或容器中;珍惜每一粒糧食,吃飯時不亂扔飯菜,不剩飯剩菜;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飲料杯、飯盒、塑料袋,用紙盒等代替,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垃圾,減輕垃圾處理工作的壓力,愛護花草樹木,保持校園清潔等。
2025年世界氣象日演講稿 篇4
老師們、同學們:
氣象是指大氣的狀態(tài)和現象,如冷、熱、干、濕、風、云、雨雪等。不同時期大氣對人的生理活動的影響是不同的!笆澜鐨庀笕铡庇址Q“國際氣象日”是世界氣象組織成立的紀念日,時間在每年的3月23日。
國際氣象組織是1873年9月在維也納建立的,旨在促進國際氣象合作,包括開展協調觀測和氣象儀器的標準化。目前,世界氣象組織擁有188個國家和地區(qū)會員,其職責也擴大到水和環(huán)境問題。
鑒于世界氣象組織每年圍繞一個相關的主題慶祝世界氣象日已成為世界氣象組織的傳統,因此世界氣象組織執(zhí)行理事會決定20xx年的主題為“天氣、氣候和我們呼吸的空氣”。此時,該主題尤為恰當,國際社會正力爭實現聯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尤其是在人類健康、糧食、水安全和減輕貧困以及在提高防御和減輕自然災害的效果方面,而其中90%的自然災害與天氣、氣候和水害直接相關,因而屬于世界氣象組織的職責范圍。此外,科學家和醫(yī)療專業(yè)人員越來越意識到天氣、氣候、我們呼吸的空氣的成分及其對人類健康影響之間的重要關系。
許多世紀以來,為了與氣候和環(huán)境條件保持和諧,人類設法通過調整居所、糧食生產、能源供應和生活方式充分合理地適應天氣和氣候的影響。然而,過去幾十年以來,人口增長、能源使用增加和工業(yè)發(fā)展促使各種氣體和顆粒物排放,能夠并確實影響了人類的健康。因此,空氣質量不斷下降已使哮喘、心臟病、肺癌的患病情況加劇。此外,由于植物、農作物和生態(tài)系統深受空氣污染之害,因而對全球經濟、糧食、水安全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造成了影響。
早在20世紀50年代,世界氣象組織就率先協調大氣成分的觀測和分析。目前,通過利用地面實地觀測站、遙感站、氣球探空儀、飛機和[內容來于斐—斐_課—件_園FFKJ。Net]衛(wèi)星組成的全球網絡,可定時采集有關溫室氣體、氣溶膠和臭氧信息以及傳統的氣象和水文參數。這已有助于人們認識不斷變化的大氣化學成分,并為我們當今認知天氣和氣候對空氣質量的影響以及大氣成分與天氣和氣候的相互影響奠定了科學基礎。
因此,人的健康問題是與天氣也就是大氣變化密切相關的。風、雨、雪、陽光和溫度會對大氣污染物的輸送和駐留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城市產生的熱會俘獲污染物,而雨和雪則會將污染物從大氣沖入陸地和海洋。科學家能夠利用氣象模式評估和預測空氣污染的分布。因此,及時的、貼切的、準確的空氣質量預測有助于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而且也是對較為傳統的天氣預報的補充。
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每年平均有200萬未成年人死于空氣污染。即使臭氧、顆粒物及相關污染物的濃度相對較低,也會對呼吸和心臟健康狀況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特別是在發(fā)展中國家,因此,空氣質量預報具有重要的早期警報能力,有助于減輕與大氣污染物有關的危害。隨著大都市的發(fā)展和擴大,城市污染對全球越來越多的人口產生著影響。全球有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大城市。沙塵含量對空氣質量也是至關重要的。沙塵可降低能見度,危害作物,影響當地的氣候。
認識到了人們的健康與環(huán)境密切相關,我們必須善待環(huán)境,不能縱容各種破壞環(huán)境的事情發(fā)生。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只有人和自然和平相處,人類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2025年世界氣象日演講稿 篇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們都非常熟悉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jié),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3月12日,是植樹節(jié),那么明天也就是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大家知道嗎?
在1951年3月23日,世界氣象組織第一屆大會上,原國際氣象組織就改組為世界氣象組織,成為政府間的國際氣象合作機構,并與聯合國建立了關系。1960年6月世界氣象組織執(zhí)行理事會決定把每年的3月23日定為世界性的紀念日。每年的世界氣象日都確定一個主題,要求各成員國每年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主要是為了使各國廣大群眾更好地了解世界氣象組織的活動情況以及氣象部門在經濟和國防建設等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貢獻,推動氣象學在航空、航海、水利、農業(yè)和人類其他活動方面的應用。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世界氣象組織——致力于人類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近10年來,由于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酸雨等氣候問題引發(fā)的自然災害現象在遞增。雖然全球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平均每年高達694億美元,而暴雨洪澇、臺風和旱災三項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就占其中的絕大部分。在我國氣象災害占整個自然災害的70%以上。面對這些恐懼的現象和驚人的數據,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雖然我們現在還只是學生,不可能為全人類的環(huán)境作出特別大的貢獻,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環(huán)境做起,從保護學校的環(huán)境做起,例如:遵守有關禁止亂扔各種廢棄物的規(guī)定,把廢棄物扔到指定的地點或容器中;珍惜每一粒糧食,吃飯時不亂扔飯菜,不剩飯剩菜;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飲料杯、飯盒、塑料袋,用紙盒等代替,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垃圾,減輕垃圾處理工作的壓力,愛護花草樹木,保持校園清潔等。
以上這些雖是小事,但是,只要大家動手,一起努力,從節(jié)約資源和減少污染著手,調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就能為保護地球做出一份貢獻。
2025年世界氣象日演講稿 篇6
隆重紀念世界氣象日,加強氣象知識宣傳,關注氣候變化,對于防御氣象災害、促進經濟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亳州市地處南北兩大氣候帶之間,屬暖溫帶半濕潤型季風氣候,不僅受到來自北方的干旱、寒潮、霜凍、沙塵災害侵襲,而且常有暴雨洪澇、冰雹、干熱風、龍卷風等災害發(fā)生。近年來,全球性氣候變暖也使我市極端氣候事件頻發(fā)。20__年、20__年、20__年、20__年我市夏季多次出現暴雨洪澇,20__年初出現雨雪冰凍災害,20__年7月22-23日譙城區(qū)趙橋鄉(xiāng)出現400多毫米特大暴雨,去冬今春我市又遭遇50年不遇特大旱災,都對我市國民經濟特別是農業(yè)生產造成嚴重影響。
亳州是一個農業(yè)大市,農業(yè)是氣象災害的高發(fā)領域,防災減災任務艱巨。加強農業(yè)氣象災害監(jiān)測、預報、預警和評估,實現重大氣象災害的災前及時預警、災中跟蹤服務、災后影響評估,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氣象災害防御的重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安排專項經費用于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è)系統和突發(fā)氣象災害預警平臺建設,初步建成間距20公里的高密度自動雨量站網,實現了對全市雨情災情的實時監(jiān)測;建成并投入使用了新一代市(縣)預報業(yè)務系統、MICAPS2.0衛(wèi)星資料處理顯示系統、PUP雷達接收顯示系統、風云C星和D星雙星接收和處理系統、短時臨近預報系統、省市縣三級V2會商系統、災情調查評估系統等,氣象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在今年特大干旱面前,氣象部門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測報業(yè)務人員堅持每10分鐘一次加密觀測,農業(yè)氣象觀測人員對土壤墑情每日加密觀測,預報業(yè)務人員密切監(jiān)視天氣發(fā)展,切實做好中短期天氣預報,為黨委、政府及其防汛抗旱部門科學決策提供了及時準確的氣象服務;利用一切可能的有利條件,多次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大規(guī)模人工增雨作業(yè),取得了良好的增雨效果,為抗旱保苗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世界氣象日到來之際,希望全市各級政府都要高度重視氣象工作,認真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安徽省氣象管理條例》、《安徽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加強對氣象工作的領導,加大對氣象事業(yè)的投入。氣象部門要深入調查研究各行業(yè)對天氣預報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主動、準確、及時地為公眾和政府提供優(yōu)質氣象信息。要進一步增加天氣預報在電視上播放次數,進一步加大空中水資源開發(fā)力度,進一步加強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科研工作,充分發(fā)揮氣象綜合觀測的作用,提高預報預警能力和服務水平,造福于亳州人民。
2025年世界氣象日演講稿 篇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生機勃勃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和生生不息的人類社會離不開適宜的天氣和氣候,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健康離不開清潔的大氣。因此,天氣、氣候和我們呼吸的空氣,時時影響著我們,所以世界氣象組織把每年的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
天氣、氣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論世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fā)展到什么程度,人類都不能夠脫離地球大氣。當今時代,人類社會面臨各種復雜而艱巨的發(fā)展難題,其中,空氣質量下降、全球變暖和最近的霧霾天氣,也是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重視和解決的緊迫問題。
大氣對于人類生產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意義已經為整個社會所熟知?諝赓|量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在煙霧籠罩、沙塵彌漫、氣味惡劣的環(huán)境中生活,則談不上身體健康。造成空氣質量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工礦企業(yè)粉塵排放、汽車尾氣排放、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燒、垃圾及其他廢棄物燃燒或發(fā)酵等等,都是導致大氣污染的源頭?茖W研究發(fā)現,空氣污染與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癌癥和神經系統失調、空氣傳播疾病有直接的聯系。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全球每年有200萬人因為空氣污染而過早死亡。
1952年12月,由于大氣停滯少動,濕度過大,英國倫敦出現了持續(xù)四天之久的大霧天氣,大氣百米以下低空形成了高危污染層,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為平時的.7倍,顆粒污染物濃度為平時的9倍,整座城市彌漫著濃烈的“臭雞蛋”味,幾天內就奪走了4700多人的生命,以后兩個月中又有8000多人相繼死亡。
這是歷史上由霧霾天氣引起的大氣污染給人類造成的最嚴重的災難。此外,有些活動性極強的大氣污染物,可隨氣流漂移數百公里,使遠離城市的農作物受到損害,形成區(qū)域性污染,擴大污染影響范圍。
近10年來,由于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酸雨,霧霾問題引發(fā)的自然災害現象在遞增。雖然全球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平均每年高達694億美元,而暴雨洪澇、臺風和旱災三項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就占其中的絕大部分。在我國氣象災害占整個自然災害的70%以上。面對這些恐懼的現象和驚人的數據,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雖然我們現在還只是學生,不可能為全人類的環(huán)境作出特別大的貢獻,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環(huán)境做起,從愛護花草樹木、保護學校的環(huán)境做起,從節(jié)約資源和減少污染著手,調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就能為保護地球做出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