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由勤儉敗由奢演講稿(精選3篇)
成由勤儉敗由奢演講稿 篇1
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如甘霖,能讓貧瘠的土地盛開出美麗的花朵;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似雨露,能讓肥沃的田野收獲智慧的果實……
在《勞動最美》這本書里,讓我感動的故事其實有很多很多,但最讓我感動的首先是主席的故事。
眾所周知,主席是中國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因此我們往往以為他的生活過的很奢侈。但誰知道這樣一個大偉人,生活中竟然過得那樣的節(jié)儉。他有一件補了無數次的睡衣,一直舍不得丟棄。而且他不吃肉,不吃水果,往往幾個烤芋頭就是一頓飯。主席這樣率先垂范,和全國人民同甘共苦,這絕對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
除了主席之外,讓我特別感動的還有李嘉誠。作為香港首富的他曾經為了感謝保安幫他撿起過硬幣,竟然給了保安整整一百元錢。多數人看來,這該是多么的不劃算啊!面對有的人的質疑,他的解釋是“若不去撿硬幣,這枚硬幣就會在這個世界上消失。而我給保安一百元,他可以去消費。錢可以消費,絕不能浪費”——這簡直讓我太震驚了!
看完主席和李嘉誠,不得不再想想我們自己。吃不完的飯菜我們常常就倒掉了;不喜歡的衣物,我們常常就讓它提前“退休”了。這多浪費啊!還有一些還可再利用的塑料瓶,我們常常就直接扔了,其實只要我們動動腦筋,它還有很多妙用呢:做放東西的盒子、做裝飾物……等等。仔細反思,我們真不該如此浪費啊!
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國家,如果要好好生存,如果想快速發(fā)展,都是離不開勤儉節(jié)約的,中國也曾有“富不過三代”之說呢。如果形成了浪費的惡習,就會給自己、給家庭、給國家造成完全不必要的損失,甚至失敗。試想,古今中外,這樣的事例還少嗎?
勤儉節(jié)約,讓心靈更自由,讓智慧更沉淀。所以,請讓我們都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一起動手,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用我們的雙手打造出更好、最好的明天!
成由勤儉敗由奢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成由勤儉敗由奢》。
有一個民間傳說:一位老人去世時,只留下一塊寫有“勤儉”二字的匾。兄弟倆把匾從中間鋸開,哥哥要了“勤”,弟弟要了“儉”。哥哥每日辛勤耕作,但不知節(jié)儉,結果是兩手空空;弟弟省吃儉用,卻不知勤勞耕作,結果是坐吃山空。后來經過仔細琢磨,他們把匾合在一起,勤儉持家,終于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財富,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勤儉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中華大地上流傳,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我們民族才能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勤儉是建立在“勤”與“儉”的結合上的,只有勤勞才能創(chuàng)造勞動成果,只有節(jié)約才能珍惜勞動成果,勞動成果才會越積越多,社會才能發(fā)展進步,反之,則是社會衰敗、文明倒退,正如李商隱所說: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如今,我們都是家里的寶貝,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拼命賺錢,而我們有的同學大肆揮霍,不知道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還有一些同學太過于注重自己的服飾、打扮和享受,穿衣服要最新款式、要品牌。無限制地攀比,助長了一系列歪風邪氣。痛定思痛,我們想到了統(tǒng)一穿校服,正好是遏制攀比之風的好辦法。
外國人都說:中國的孩子最善長的就是花錢。當聽到這些,我不知道你們是怎樣的感受,我感覺到的是悲哀,是無奈。我無力去反駁,就連西方發(fā)達國家,也學到了勤儉,他們的學生少有攀比之風,他們的學校師生是統(tǒng)一穿校服的。
日本許多中小學統(tǒng)一校服、校鞋以及書包,避免了許多問題;
美國有研究發(fā)現,推廣校服之后,校園犯罪率明顯下降;
法國教育部部長德·羅賓發(fā)出呼吁,希望廣大法國學校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校服;
近年來,德國發(fā)生數起青少年“打劫”同學事件,正是因為犯罪青少年眼紅同學的名牌衣飾和鞋子。
同學們,人家發(fā)達了,尚且通過校服,促成勤儉美德,我們五千的傳統(tǒng)能夠丟嗎?
當然,有很多同學也為我們做出了好的榜樣,他們從不隨意浪費食品,隨時記得關燈關水,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穿上整齊且充滿朝氣的校服,為我們的校園增添了一份淡雅與樸素和一份青春的活力,為我們建設渝東教育高地添磚加瓦。
親愛的同學們,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們還落后,家底還很簿,這就要求我們繼續(xù)保持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能因為肚子飽了,有幾個錢用了,就輕易丟掉勤儉的美德,我們要用心感受它,努力實踐它,在勞動的同時更學會珍惜,在日常生活中,從穿上一身校服,節(jié)約一頁紙張,節(jié)約一滴水做起,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讓我以《朱子家訓》中的一句話來結束我今天的演講: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務維艱!?
成由勤儉敗由奢演講稿 篇3
黃宗羲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币獙崿F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只有每一個中國人把“責任”扛起來,才能撐起“一玉口”中國。一個堅強的中華!“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節(jié)儉敗由奢”這是先人用經驗和教訓提醒我們。我們難道不應該從我做起嗎?
為中華之崛起而珍惜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農民伯伯頂著最毒辣的太陽辛勤耕耘來的。一粒大米從播種、收獲再到生產流水線,大米穿著華麗的衣服登上了城市的舞臺。一天,大米來到了餐廳里,一個經理正在應酬客戶,經理對服務員說:“把你們店最貴的菜上上來好好招待客戶,有公司出錢,不用愁”。這樣,一部分的大米伴著鮑魚、魚翅下了肚。同時,一個父親帶著孩子也坐在餐廳里,父親只點了幾盤菜,而孩子卻嘟噥著嘴說道:“我不喜歡吃這菜,不要!”說完,嘟著嘴把臉側了過去。父親只好又叫來服務員:“隨孩子點什么,你上吧!有單位報銷,不用愁”。這樣,一部分大米又伴隨著雞腿、薯條落入了孩子圓滾滾的肚子里。另一大部分大米最終的命運是被服務員端進了垃圾桶。據統(tǒng)計,中國每年浪費21億噸糧食,可用于貧困地區(qū)三年的口糧!有多少人可以溫飽!上地理課時我們了解到非洲同齡孩子餓得骨瘦如柴,上語文課時我們了解到像老王一樣虛得打一棍子就會散架的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每天受人欺負,上歷史課時我們了解到有多少被地主剝削而自己卻餓死街頭的人。這些血淋淋的教訓難道還不夠敲醒人類嗎?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山,一座又一座,望不到盡頭,貧瘠而蒼涼。我們班的晴子就出生在這里。每天清晨,天剛蒙蒙亮,一個背著黃而舊的帆布包的晴子準時出現!昂⒆!這有兩個饅頭,帶去當午飯吧!好好念書,家里就靠你了!”望著娘那充滿期待的眼神。晴子暗暗發(fā)誓,一定要出人頭地,跳出農門。晴子含著淚拿起饅頭,穿上那底快要磨破了的布鞋走向學校。貧窮迫使她拼命地節(jié)儉,三年來沒穿過一件新衣服,衣服補了又破,破了又補。終于,奧數成績出來了,晴子獲得了一等獎。作文競賽的榮譽證書發(fā)下來了,印著“紅通通”的一等獎……。老師把晴子當做了學習榜樣。教育我們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今天,我們站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仰望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不知道大家是否由哀傷感到自豪,因為我們的國家日漸強大?墒牵e手投足之間,浪費卻又是我們的慣常之舉。面對食堂里一碗又一碗倒去的白米飯,我們可有過一絲憐惜;面對寢室里流過的自來水,我們可有過一絲自責。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用冷靜的眼光,著眼于我們的一生,深刻的明白一個道理:“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敝挥形覀兠總人進步大了,國家才進步了,只有我們每個人強大了,國家才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