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四年級紅色經(jīng)典演講稿(精選3篇)
小學(xué)四年級紅色經(jīng)典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xué)們:
大家好!我是四(8)班的。
偉大的紅軍長征勝利75年了,無數(shù)的長征故事一直感動著我們的心。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不能忘記長征,不能忘記千千萬萬紅軍流血犧牲——沒有他們的奮斗與奉獻,能有我們的今天嗎?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5周年的時候,我給同學(xué)們講一位長征路上紅小丫的故事。長征路上的紅小丫參加紅軍后改名王新蘭。她是紅軍長征中年齡最小的女紅軍,因此,我把她尊稱為長征路上的紅小丫。她加入紅軍的時候才9歲,10歲開始到12歲跑著參加了長征,因為她人小,別人走一步,她得跑兩三步,才能跟上隊伍。
20xx年3月30日晚上,不滿11歲的王新蘭,由宣傳隊的大哥哥們攙扶著,在爆豆似的槍炮聲中登上木船渡過了嘉陵江,開始了萬里長征。王新蘭跟著隊伍一直往西走,整天整夜地走,沒完沒了地走。往哪走?那時她不知道,只知道必須跟著隊伍走,千萬不能掉隊,掉隊就是死亡。王新蘭在宣傳隊,他們帶著樂器,什么快板、笛子,洋鼓,邊走邊宣傳鼓動。山路崎嶇難走,十幾個小戰(zhàn)士用繩子把胳膊連到一起,一個人倒下了,其余的人就一起拉。他們一邊艱難的行走,一邊宣傳鼓動。打起仗來,宣傳隊員們就去搶救傷員,抬擔(dān)架。王新蘭人小,抬不動擔(dān)架,就攙著輕傷員走。
王新蘭不僅會打快板、唱歌,還會講笑話,她走到哪兒,哪兒就有笑聲?墒,半個月以后,就聽不到她的笑聲了,她染上了重傷寒。
一天早晨,身體越來越虛弱的王新蘭,拄著一根木棍,搖搖晃晃地往前走,咬著牙堅持著。宣傳隊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問她要不要歇一會兒,她搖搖頭。走了10多里地以后,她眼前一黑,一頭栽到了地上。大家用樹枝扎了一個擔(dān)架,抬著她走。躺在擔(dān)架上的滋味很不好受,抬擔(dān)架的同志也都骨瘦如柴,走路艱難。幾天以后,王新蘭連飯也吃不下,昏昏沉沉,頭發(fā)眉毛都脫落了,牙關(guān)緊閉,不省人事了。炊事員老謝給她送飯來,摸摸她的額頭,翻開眼皮看了看,沉重地說:“這娃兒恐怕不行了。”彭道華大姐抱著一線希望,把飯嚼爛,掰開她的嘴,一口一口喂她。有的同志看到這種情形,建議給當(dāng)?shù)氐睦相l(xiāng)30元錢,把她留下。紅四軍政治部主任洪學(xué)智知道以后,親自來到宣傳隊,說:“不能把她留下,這孩子能唱會跳,再艱難也要把她帶上。”
王新蘭躺在擔(dān)架上,心如刀割,一再要求把她留下。同志們都說:“那可不行,等你好了,還要看你跳舞,聽你唱歌呢!”
奇跡發(fā)生了。同志們抬著王新蘭走了個把月,她開始能吃東西了,臉色也好多了,能坐起來了。死神與王新蘭擦身而過,她的病好了。
部隊來到了雪山腳下。軍長許世友親自來到宣傳隊給大家講了過雪山的注意事項。臨走時,軍長開玩笑地對王新蘭說:“你這么小,山那么高,爬得過去嗎?”
王新蘭滿有信心的說:“爬的過去!”
徐軍長又說:“山上冷得很啊!可不要凍哭了,一哭眼淚就成了冰棒棒,在臉上扒不掉。”
王新蘭說:“哪個會哭啊!”
這天夜里三點,隊長就把王新蘭幾個姑娘叫了起來,說該上山了。大部隊五點鐘出發(fā),宣傳隊早點上山去準備宣傳,還要搭個棚子。
每人發(fā)了一塊布,讓把腳裹上,每人還喝了一碗辣椒水。隊長說山上冷,讓大家把所有能穿能戴的都套上。
來到山腳下,涼氣襲人。爬上雪山,一會兒晴,一會兒陰,有時下雨,有時下雪。大家把所有的東西都穿上披上,都不頂用。雪山皚皚,凍煞人啊!宣傳隊員們在寒風(fēng)飛雪中剛把宣傳棚搭好,大部隊就開始到來了。
王新蘭打起了小竹板,向一隊隊紅軍一遍遍說著她背的滾瓜爛熟的順口溜:
同志們,加勁走,趕快穿過大風(fēng)口。
莫歇勁,莫逗留,“三不準”要求記心頭。
累了不準地上坐,坑洼里的積水不能喝。
不準打鬧大步跑,互相幫助都走好。
紅軍戰(zhàn)士英雄漢,定能征服大雪山……
十一師政委陳錫聯(lián)帶著隊伍走上來了,他愛憐地摸著王新蘭凍得通紅的小臉蛋,說:“部隊快走完了,這里風(fēng)大,不能多呆。”宣傳隊領(lǐng)導(dǎo)決定讓年齡小的隊員先上山,大一點的再堅持一會兒。
王新蘭還想堅持,但是不得不服從命令。到了雪山頂,她往下一看,只見紅軍隊伍,前不見頭,后不見尾,像一條長龍,把茫茫雪山劃成了兩半,十分壯觀。王新蘭又打起了小快板,等隊伍差不多都過完了,才坐“冰飛機”滑下了山。
紅軍長征堪稱世界奇跡,10歲的王新蘭跑著長征是人生的奇跡。我們要紀念長征,也要學(xué)習(xí)長征路上的紅小丫王新蘭,向千萬紅軍先輩致敬!
小學(xué)四年級紅色經(jīng)典演講稿 篇2
幾天的沙塵暴不見好轉(zhuǎn),今天天氣依然灰蒙,我隴西乘車沿八盤山而上,盤盤山巒,層層梯田 深溝大山,黃土飛漫,枯樹雜葉在風(fēng)中搖戈,真正的一片荒涼、唯有零落的村莊在大山深處吐露著一絲生機。幾天的沙塵暴不見好轉(zhuǎn),今天天氣依然灰蒙,我隴西乘車沿八盤山而上,盤盤山巒,層層梯田 深溝大山,黃土飛漫,枯樹雜葉在風(fēng)中搖戈,真正的一片荒涼、唯有零落的村莊在大山深處吐露著一絲生機。1935年9月27日,紅一方面軍長征到達榜羅,在原榜羅小學(xué)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作出了將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放在陜北的英明決策并于次日凌晨在小學(xué)南側(cè)的打麥場召開了紅一方面軍連以上軍政干部千人大會,被稱為“進軍陜北前的總動員”。如今,當(dāng)年的會場——打麥場已修建為榜羅鎮(zhèn)紅色廣場,巨型浮雕再現(xiàn)著紅軍長征的場景。哪一棵核桃樹靜靜的依托歷史的重任。雖然是陽春三月但是看不見春葉飛絮,只能想象當(dāng)年一棵革命的圣火就是在這里點燃,傳播著哪一個年月的輝煌,朋友告訴我當(dāng)年,紅軍就是在這棵核桃樹下召開了連以上干部大會。
現(xiàn)在我只是一個游人,慢慢的尋覓著歷史的歲月。
小學(xué)四年級紅色經(jīng)典演講稿 篇3
紅色的十月
作者:老竹
山野披上了紅色的風(fēng)衣,
大地穿上了紅色的嫁裳,
江河舞動著紅色的緞帶,
鴿子沐浴著紅色的霞光。
九百六十萬紅歌唱響,
九百六十萬紅旗飄揚;
豐收的季節(jié)紅心激蕩,
紅色的十月和諧安詳。
回首往昔崢嶸歲月惆悵,
山河破碎怎不百轉(zhuǎn)柔腸!
多少先烈浴血蹈火赴湯,
幾十年轉(zhuǎn)戰(zhàn)將鬼魅滌蕩;
在紅色的十月莊嚴宣告,
一個紅色中國屹立東方。
這是有五千年文明的國度,
這是勤勞智慧的泱泱之邦。
當(dāng)內(nèi)憂外患寫進了歷史,
振興的號角又業(yè)已吹響——
君不聞深圳速度驚寰宇,
君不見日新月異建設(shè)忙,
君不聞鶯歌笑語遍身州,
君不見國強民富乾坤朗。
好一派舉國上下紅火火,
教故人永遠不再感嘆滄桑。
啊!巍然屹立的長白、昆侖!
啊!萬古奔流的黃河、長江!
你是紅色十月的衛(wèi)士,
你是紅色十月的證章。
讓我為紅色十月唱首贊歌,
飛過藍天,飛過海洋;
飛進未來彼岸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