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誦讀經典演講稿(精選3篇)
中華誦讀經典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嘉賓,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來到仰慕已久的**大學出席 “中華誦20xx經典誦讀進校園**大學篇”晚會,我感到十分高興。有著120xx年傳統(tǒng)歷史的**大學景色優(yōu)美,是中國現(xiàn)代學制最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又是一所在國內外都享有廣泛學術影響的大學。在此,請允許我代表教育部和國家語委對在**大學成功舉辦這次晚會表示熱烈的祝賀!
“中華誦”活動進校園,是教育部黨組決定和倡導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優(yōu)秀詩詞歌賦濃縮了漢語韻律、詞章之美,寄寓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價值追求和審美理想,閃爍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光輝,展現(xiàn)出自強不息、團結奮進的高尚情懷。這些經典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標志,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成為啟迪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豐富我們情感世界的精神源泉。用雅言也就是普通話誦讀經典,體味、感悟人生哲理,陶冶情操,砥礪心志,受到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滋養(yǎng),是中國傳統(tǒng)的治學、修身途徑。今天,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需要我們更加重視和發(fā)揮傳統(tǒng)文化在提高人文素養(yǎng)、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文化軟實力方面的獨特作用。通過誦讀親近、熟悉經典,理解、熱愛經典,潛移默化中提升語言文字和人文素養(yǎng)及審美情趣,進而把握我們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不僅有利于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升公民語言文化素養(yǎng),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也是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直接而有效的途徑,應該大力提倡,積極推進。
20xx年,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在部分省市開展了“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兩年來,全國范圍的誦讀比賽、以四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為主題的誦讀晚會等活動,吸引了社會廣泛參與、電視及網絡等媒體的積極傳播,“中華誦”活動的影響力逐步擴大,受到了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的表揚,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在湖南長沙剛剛閉幕的第五屆海峽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中華誦”經典誦讀活動已被列為兩岸文化交流的議題之一。20xx年從**大學開始的這項誦讀活動,除了在全國繼續(xù)舉辦誦讀比賽和四個傳統(tǒng)節(jié)日誦讀晚會外,還要舉辦新中國成立60周年專題誦讀晚會,并推進誦讀活動進高校、舉辦中小學生“中華誦”夏令營,使經典誦讀成為豐富學校教育和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
高等學校擔負著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引領文化的社會職責,誦讀經典,弘揚主旋律,一是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立具有促進作用;二是誦讀的形式和內容與高等學校的文化氛圍和大學生心理需求高度契合,可以形成新的文化潮流,引領校園文化;三是通過誦讀活動,能夠提高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水平,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和道德情懷,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利。我們相信,“中華誦”進高校,可以促進廣大師生更廣泛地參與這項活動,從而提升活動的整體水平,進一步擴大其影響;積極參與這項活動,也會給校園帶來清新的空氣,使校園文化建設和大學生精神風貌發(fā)生積極的變化。教育部已將今年的“中華誦”進高校校園活動納入教育系統(tǒng)“我愛我的祖國”主題教育活動。
我希望在誦讀深入開展進程中,在繼承的基礎上勇于創(chuàng)新。我們今天誦讀的經典,應該包括從古至今中華的詩文精品,既要有經典的古詩古文,也要有與民族精神和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一脈相承、膾炙人口的現(xiàn)當代經典名篇。我們誦讀經典要注重展現(xiàn)、吸收經典中的精華,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xiàn)代文明相協(xié)調,保持民族性,體現(xiàn)時代性。我們更期待在學習、吸收經典精華的基礎上,提高大學生們的語言文字和文化功力,創(chuàng)造我們時代傳誦千古的美文華章。我們的晚會應通過誦讀經典名篇,展現(xiàn)當代大學生的勵志、奮進及以天下為己任的雄心和宏偉志向,歌頌祖國,頌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青年人中的積極影響。通過舞蹈、音樂、古辭新韻的歌唱等藝術形式使我們的晚會精彩紛呈。
在晚會即將開始之際,我還要特別指出,作為百年名校,**大學向來有開風氣之先的傳統(tǒng)。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承辦“中華誦”進高校第一場晚會,已經展示了新一代武大學生“敢為天下先”的風格。在此,我要代表主辦單位向辛勤籌備這臺晚會的**大學校領導及有關部門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希望今天的晚會真正拉開“中華誦”進校園的序幕,今后經典誦讀活動在校園里能夠異彩紛呈、經久不衰。最后,預祝晚會圓滿成功,向老師、同學們和藝術家們的精彩演出表示感謝,并祝大家度過一個愉快、豐富的暑假生活!
中華誦讀經典演講稿 篇2
通過幾個月的國學接觸,我漸漸地感受到國學的魅力。今年,我園組織了經典誦讀活動,經過一定的嘗試和摸索,沒有很多的經驗,但是對經典文學藝術的誦讀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希望能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首先我們教師自己要了解對孩子進行經典誦讀的意義
說實在的,以前對經典文學作品知道和理解得都不多,F(xiàn)在,幼兒園里開展了誦讀經典的活動以后,要求老師自己首先要多讀,我復印了幾份閑來時進行誦讀,起先,總感到難讀,讀了若干遍以后,卻越讀越順口,還是比較有韻味的,真佩服古人。讀了以后才覺得這些經典里面寫的真的是非常淵博和有內涵,它可以教會你做一個好人的道理,如何尊敬長輩,如何對待朋友,如何遵守一些道德常規(guī)……,其實,讀了這些經典以后,不光孩子會受到好處,我們老師也會受到很多的好處,如:有時心煩氣燥時對個別特調皮、行為習慣、能力差的孩子,家長又很放任的孩子真的隨他去的念頭時,我腦海中馬上會跳出《三字經》中的“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讓我的教學行為馬上做了調整。那么,老師的信念決定了對孩子的教,只有老師自己認可了,才會積極的實施對孩子的教。
二、經典誦讀的一些方法
一開始教學的時候,我也很迷茫,就是“小朋友!跟我念!”這個方法。但是,對6、7歲的孩子來說,誦讀古詩還可以,對《三字經》、《弟子規(guī)》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指讀難度更大,但指讀又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則會失去某一種意義,所以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在新授課時,我會把新的內容寫在大紙上,在黑板上集體進行指讀,從斷句讀到連句讀,等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以后,孩子就會在自己的紙上進行指讀了。那么在教學上的進度上我們老師是根據開學初劃出的最低進度上我們老師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調整,剛開始速度可以放慢一點,后來速度可以稍快。當班級孩子有一半以上對新的內容比較會熟練誦讀以后即可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不用等每個孩子掌握得一樣再進行。那么孩子的天性好動,喜歡游戲,玩耍,因此,誦讀也可以采取活潑多樣的形式。如采用集體讀,指名讀,接龍讀,男女對讀,競賽讀,等形式。
三、多加復習、得以鞏固
學了新內容,就必須抓住一切機會,讓孩子們不斷的復習鞏固。在教學中,孩子們往往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對新學的作品,前一天能念出來,后一天就給忘了,但只要老師稍加提醒,孩子們能記起來,所以,老師要不斷的去鞏固。,我們常常抓住空余的時間,讓幼兒多復習。比方活動前2分鐘,放學離園、吃雪糕前、餐前餐后、傍晚爸爸媽媽來接之前等等零散時間。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復習鞏固時機。每周五,都讓孩子們把這些資料帶回家,除了讓家長了解我們的教學進度、孩子的掌握程度外,還可以幫助孩子一起復習鞏固。這樣孩子們就記得更牢了。
四、誦讀活動初見成效
1、孩子的記憶寬度增加了。初始階段,幼兒背誦經典文學似乎有點困難,因為古典文學的語言格式幼兒幾乎不接觸,連讀都讀不通,何況讓幼兒背下來呢。但經過一段時間誦讀,幼兒似乎感受出了經典文學中所蘊涵的魅力,而且越讀越有味兒,也越來越容易記憶。通過經典文學的誦讀使幼兒在記憶的廣度和深度上都有了顯著的提高,背誦其他一些簡單的兒歌更是易如反掌。
2、孩子的識字量增加了。每次誦讀經典文學時,我們都要求幼兒進行指讀,跟著老師一個字一個字指牢念,久而久之,幼兒“似曾相識”的字寶寶越來越多,再經過反復多次的指讀,幼兒就跟許多字寶寶做了好朋友。
3、孩子的閱讀興趣提高了。一開始讓幼兒誦讀《三字經》后半部分之類的古典文學確實有點拗口,但經過多次反復的誦讀之后,幼兒很快就接受了古典文學的語言形式,而且越到后來閱讀的興趣就越濃,老師一發(fā)下書本自己就跟著閱讀起來。
總之,幾個月的經驗告訴我們:在幼兒時代,孩子們的學習很多時候、很大程度上,并不需要理解其本意,因此“不求甚解,只求熟讀”這一重要的幼兒誦讀教育原則至今仍然有用。當我們的孩子從小就學習了不少經典以后,我們做大人的需要的是一份等待,這是一份美麗的等待;這是需要戰(zhàn)略眼光的等待,需要我們付出時間與心血的等待。我們都知道:在動物生長中的反芻原理,那就是一些哺乳動物預先吃下去的一些食物,在其胃里慢慢蠕動、消化,最后成為它所需要的養(yǎng)料。將這一原理引申到人們的學習中,那就是知識的學習性消費是自然人的天賦本能,是自然人大腦對他人生產的知識產品的理解、消化、掌握、儲存的一種思維,稱之為大腦思維的反芻。
芬芳的白酒,往往都是人們等待需多年以后才能品味的,因為它必須在所有的原材料經過充分的發(fā)酵以后,才能釀成醇香的美酒。幼兒時候囫圇吞棗的東西,積淀在我們神秘的大腦里,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個無形的酒窖,囫圇吞棗的東西會在時間里悄悄發(fā)酵,最后芬芳四溢。我們今天與孩子們一起學習、誦讀的國學經典,就是我們?yōu)楹⒆觽冊谖磥磲劤纱枷忝谰扑鶞蕚涞淖顑?yōu)質的原材料,時間會丟掉很多信息,但經典在記憶和精神里發(fā)酵。忘記是正常的,具體話語忘了不要緊,重要的是把一種精神留下來了,語言感覺已經在心里留下。相信只要我們腳踏實地的進行,我們幼兒園的經典文學誦讀之路肯定會越走越寬。
中華誦讀經典演講稿 篇3
告訴你們,通過誦讀經典詩文,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風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敖浀洹彪m然看上去年紀一大吧,其實火力旺盛的很。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著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句話天天掛在我口中。那就是許多人行走,他們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師。這句讓我收益非淺的詩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賢孔子之口。這句之所以能讓我受益匪淺,是因為它包含著一個哲理:“能者為師,虛心請教!蹦阋娺^高山吧?它是那樣雄偉綿延!
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壯麗無邊!
山之高,是因為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因為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是否就應該善于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收他人的點滴長處呢?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哲理”啊!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就拿我們班來說吧!
在這個57人的集體里,就有我許多的良師益友:作文天才徐嘉遠;唱歌能手周知奕;小書法家沈楠杰;管理專家王親云。他們的才華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學習。這樣我不就可以在這萬頃綠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識的養(yǎng)分嗎?這正是《論語》孔子傳與我的做人學問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猶如一條長路,有許多的岔道,我們有時會走錯路,但有人會來提醒你,它就是國學就是經典詩文,因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經驗,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價值歷久彌新,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和發(fā)揚這一民族的瑰寶。而且對于我們少年兒童來說讀誦經典,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優(yōu)雅的人格。讀誦經典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們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有助于我們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更能促進各科學業(yè)的進步。
假如說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經典詩文就是那陽光、惠風和細雨。只要你愿意時時刻刻去吮吸去領悟去誦詠,那我們的理想之花一定會開得更艷持得更久。
那我們就繼續(xù)誦讀吧!
好好地擁有它,記住它。讓它來凈化我們的心靈,讓它來耕耘我們心中的土地,提升我們的品位,弘揚中華民族之精髓,更讓它引領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向成功邁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