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唱歌如何練聲(精選3篇)
學習唱歌如何練聲 篇1
唱歌的基本方法
一:姿勢
1.身體要直 2.重心要穩(wěn) 3.上胸要開 4.雙肩要松 5.面部自然 6.精神振奮
二:呼吸...(呼吸方法有多種...我們應曲風而異)
1.鎖骨呼吸法 2.胸式呼吸法 3.腹式呼吸法 4.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
(一般我國的美聲唱法多才用與第4種:胸腹失聯(lián)合呼吸法....通俗就較為隨意點了)
練習呼吸的方法:
(一)可分無聲呼吸練習:1.快吸快呼 2.快吸慢呼 3.慢吸慢呼
(二)發(fā)聲呼吸練習..頓音.連音或連頓結合的練習
再說下唱歌時應該如何起音;
第一,要防止用過多和過猛的氣息去沖擊聲帶.
第二.要防止聲帶過于松垮,不積極*攏閉合去擋氣
第三,要防止起音時喉頭擠,卡,壓,使喉頭失去彈性.
起音時,一定要做到發(fā)生自然,氣息柔和,打開喉嚨,穩(wěn)定喉頭,聲音流動,并將打哈欠,放下喉頭,空氣通過聲門而吹的三個動作,在同一時間完成.同時還要掌握好氣息,聲帶.共鳴的協(xié)調配合速度.
閉合哼鳴的練習方法:
1.正確站立的歌唱姿勢和積極興奮的歌唱狀態(tài)
2.用口鼻垂直吸氣,鼻孔興奮張開.哼唱時,要有流鼻涕的感覺,要均勻.柔和地從鼻腔向外嘆氣,一定要有嘆氣感.通暢感.橫膈膜有各顯的支持點.
3.哼唱時,嘴似閉非閉,上下齒不要咬死,舌頭平放,舌頭舔在下牙床上,喉頭下沉輕輕提氣.
4.哼唱時,聲音是從上口蓋以上發(fā)出的,眉心和鼻深處有輕微的振動感,而且每個音都是從同一位置上哼出來的.
學習唱歌如何練聲 篇2
第一、口部訓練
口腔靈活,說話才利索。有沒有感覺早晨起來說話沒有下午或者晚上那么順當?當然了,嘴巴肌肉休息了一晚上,當然沒那么靈活。所以做做口腔體操,幫助我們更好地使用嘴巴——
1、口的開合練習
張嘴象打哈欠,閉嘴如啃蘋果。開口的動作要柔和,兩嘴角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唇稍放松,舌頭自然放平。做這個練習,克服口腔開度的問題。
2、咀嚼練習
張口咀嚼與閉口咀嚼結合進行,舌頭自然放平。
3、雙唇練習(這個練習還有助于女孩子美唇啊,呵呵)
雙唇閉攏向前、后、左、右、上、下,以及左右轉圈雙唇達響
4、舌頭練習
舌尖頂下齒,舌面逐漸上翹
舌尖在口內左右頂口腔壁,在門牙上下轉圈
舌尖伸出口外向前伸,向左右、上下伸
舌在口腔內左右立起
舌尖的彈練,彈硬腭、彈口唇
舌尖與上齒齦接觸打響
舌根與軟腭接觸打響
第二、氣息控制訓練
沒有氣息,聲帶不能顫動發(fā)聲。但只是聲帶發(fā)出聲音是不夠的。想要嗓音富于彈性、耐久,需要的是源源不斷供給聲帶氣流。我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些氣息控制的方法,幫助大家控制氣流,進而控制聲音。
一、胸腹聯(lián)合呼吸法
吸氣后兩肋擴大,橫膈膜下降,小腹微收。
胸腹聯(lián)合呼吸法是朗讀時應該掌握的方法。這種呼吸活動范圍大、伸縮性強,可以使氣息均勻平衡。理想的狀態(tài)是做到“吸氣一大片、呼氣一條線;氣斷情不斷,聲斷意不斷”。 練習方法:
1、慢吸慢呼
總體的要求——站穩(wěn),雙目平視前方,頭正,肩放松,象在曠野呼吸花香一樣,慢慢吸足氣。要感覺到腰腹之間充氣膨脹,氣入丹田,但是要收小腹。保持幾秒后,輕緩呼出。 可以在呼氣的時候加入以下練習:呼氣時練iao lan(拼音小蘭),一聲聲漸漸遠去;或者數(shù)數(shù)1、2、3、4„„,嘴上用力,發(fā)音之間不要閉住聲門,不要跑氣換氣,數(shù)得越多越好。
2、快吸慢呼
快速短促地吸氣,并保持氣息;呼氣時緩緩呼出,配合聲音,平穩(wěn)均勻。
二、強控制練習
要求氣要吸得深并保持一定量,呼氣要均勻、通暢、靈活。
三、弱控制練習
1、吸氣深呼氣勻。緩慢持續(xù)地發(fā)出ai uai uang iang 四個音。
2、夸大聲調,延長發(fā)音,控制氣息。
花紅柳綠 H--ua H—ong L—iu L—v (發(fā)音時,聲母和韻母之間氣息拉長,要均勻、不斷氣)
3、通過夸大連續(xù),控制氣息,擴展音域。
氣息控制訓練可以把握“深、通、勻、活”四字方針,注意氣息和內容的結合。 單純的語音、氣息訓練效果并不好,需要大家在實際朗讀過程中不斷體會、運用。
學習唱歌如何練聲 篇3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就看齊意識來說,講規(guī)矩解決的是向誰看齊、向哪里看齊的問題,也就是看齊的基準問題;鶞蕟栴}很重要,關系到看齊的方向、看齊的標準。方向不明、尺度不準,就會出現(xiàn)無所適從、各行其是甚至相互掣肘的現(xiàn)象。毛澤東同志明確的基準有兩個,“向中央基準看齊,向大會基準看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將其豐富和具體化為四項:“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看齊,向黨中央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項決策部署看齊。”其中,向黨中央看齊是組織上的要求,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是思想上的要求,向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看齊是政治上的要求,向黨中央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項決策部署看齊是行動上的要求,歸結起來就是通過黨的組織紀律實現(xiàn)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這四項基準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是具有內在聯(lián)系的集合體,要統(tǒng)一貫徹,一體運作,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在強化看齊意識的過程中,要防止形式主義的問題,把“向黨中央看齊”當作時髦口號喊得震天響,而具體行動上卻依然我行我素,各自為政,“政令不出中南海,出來之后就轉彎”,致使中央重大決策“空轉”不落地。也要防止實用主義的態(tài)度,對中央的決策部署各取所需,合意的就執(zhí)行,不合意的就不執(zhí)行,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闖紅燈”“鉆空子”“打擦邊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要把握看齊的方向。“講看齊,對黨員干部來說,不是個人的小事,而是事關政治方向的大事;不是一般的品行要求,而是黨性要求。”
提出增強看齊意識以來,得到了各級領導干部的熱烈響應。這是一種好的現(xiàn)象。但在這一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種層層“截流”的情況,把看齊理解為也要與黨的某一級組織及其一把手看齊,甚至提出“向我看齊”。善意地理解,這是一種勇于擔當?shù)木,但從全局看,卻容易造成認識上的思維誤區(qū)和實踐上的變形走樣。全黨要去看齊的,只能是。雖然黨的各級黨組織都要喊看齊,但喊的看齊是“向黨中央看齊”,而不是向自己看齊。那么黨的領導干部在看齊的過程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呢?就是以身作則的表率作用。在我們黨的隊伍中,各級領導干部是各個行列的排頭兵,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效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領導干部要從自身做起,挺起腰板,做出標桿,自覺做向黨中央看齊的踐行者和引領者,聞令即行,聽禁即止,以自己的模范行動贏得廣大黨員的信任和效仿,“上為之,下效之”,從而形成以上率下、層層看齊的強大陣容。我們中華民族歷來有“見賢思齊”的傳統(tǒng)美德。如果我們的領導干部都能成為政治上的明白人、行動上的領路人、道德上的高尚人、人民群眾的貼心人,全黨全國上下也就能同心同德、萬眾一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復興的偉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