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destination
其實所謂“緣份”,經常是一種巧合、偶遇,甚至誤打誤撞。你不遇到這個人,你也會遇到別的人。但人們執(zhí)意將其加上感情色彩,甚至迷信色彩。由此竟引出了無數的宗教門派。其主要理論無非是“前生后世”之說,“天堂地獄”之說,和“精神不滅”之說。
可是前生誰知道?知道又怎樣?后世誰予知?知道又怎樣?今天在眼前的尚不能把握,還談什么虛無飄渺的后世?放棄今天,其實無異于放棄明天,因為二者是連續(xù)的。為了來世高人一等,寧愿今世當牛做馬,是很荒唐的。
誰見過秦始皇轉世?誰聽說過漢武帝托生?唐僧今在哪里(空余大雁塔)?孫悟空又在何方(花果山確有其名)?三皇五帝至于今,包括孔子、老子、莊子等諸子,我們還能在哪里找到他們的身影?
天堂有幾個?是否也分東西方?上帝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哪個教更正確?哪個教更偉大?各教都主張行善、不殺生,為什么彼此、甚至內部仍爭斗不休、甚至打打殺殺?西方極樂世界是各教共享嗎?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上帝是大家一個,還是各教不一?都希望上帝保佑,上帝是否太忙,太累?
上帝是否崇尚科學?如不,怎么會允許電腦、電訊泛濫?如果是上帝造人,現在人們的所作所為(核武器、化學武器等)是否讓上帝感到失控?
人有起源,上帝是否也有起源?上帝有無婚姻?是世襲,還是千古一帝?
許多問題也只能是問問,誰能作答?
緣份也要爭取,友情也要維護。恩賜也要珍惜,未來全靠創(chuàng)造。沒有救世主。觀世音能救古代人,幫不了現代人。世界發(fā)展太快了。
人們總要共事,總要交往。說緣,也只是事后的解釋,事前誰能予料?中國古代,乃至八十年代前,基本上一婚到底,能說就都是一世的緣?不過是中國的婚姻制度使然。而西方很少一婚到底的,你能說就都是緣本膚淺?其實是生活邏輯的自然體現。緣份可以加進感情色彩,但不必添加迷信份額。
“緣份”這個詞是蠻可愛的,要珍惜和維護。當代世界,任何事情都應該是雙贏或多贏,而不應是唯我獨享。事業(yè)要成功,就一定要搞浩浩蕩蕩,不能搞孤家寡人。我們不如就把人們這種溝通、這種共識、這種合作、這種情感叫作“緣”。
宋遠利
200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