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研究生開學典禮致辭(精選5篇)
2023研究生開學典禮致辭 篇1
各位同學:
大家好!
收到邀請我發(fā)言這幾天,我反復想,該和大家談些什么。大家早已過了能被說教的年齡,我只想與大家分享我的幾個思考的片段,期望這幾個片斷,能引發(fā)大家一點思考。
第一個思考的片斷是,在座各位,在這么好的年齡選擇來清華讀研究生,就意味著你們不甘心平凡,要追求卓越。在這個的年齡,是可以做出非常偉大的事來。我由衷羨慕大家處于人生最好的年華。就讓我們看看像你們的這個年齡里,幾位年輕才俊和智者:
1961年的諾貝爾物理獎,授予了德國物理學家穆斯堡爾,他發(fā)現(xiàn)了原子核中伽馬射線的無反沖共振吸收效應,就是現(xiàn)在還在使用的穆斯堡爾譜基本原理。這一榮獲諾貝爾獎的工作,是他的博士論文,完成博士論文的那一年,他只有29歲。
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yī)學獲獎者美國生物學家沃森,在他25歲時,就與克里克一起完成了dna雙螺旋結(jié)構(gòu)的論文,這一重要發(fā)現(xiàn),奠定了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基礎。
在計算機領域設有著名的圖靈獎,以紀念這位人工智能之父。他關于“論可計算數(shù)及其在判定問題上的應用”的經(jīng)典論文發(fā)表時,年僅24歲。這篇論文是今日計算機的基礎。
1994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納什,22歲就完成了他的“非合作對策”博士論文,他的這一理論奠定了對策論的數(shù)學基礎,而且后來在經(jīng)濟學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這個片斷只是和大家共同思考,在這個年齡,不僅僅是學習的年齡,也是可以結(jié)出碩果的年齡,是可以有所創(chuàng)造的年齡。期望清華的自由學術土壤,能幫助你們產(chǎn)生創(chuàng)造的靈感。
我的第二個思考片斷是,作為一個研究生,怎樣的學習方法是得當?shù)。你們?jīng)過十二年應試教育,四年大學學習,可能有些同學還有了幾年的工作經(jīng)驗,大家應該已有了很好的學習方法。到了研究生階段,我認為主要學習的不再是知識,而是創(chuàng)造知識的方法,并去真正開始創(chuàng)造知識。這一過程的實現(xiàn),要通過自我思考,互相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向最先進的知識信息學習,而應該較少地依賴課堂學習,而較少的到網(wǎng)絡上復制知識。其中,了解最先進知識和信息的一個重要窗口,是在清華園幾乎每天都有的來自世界各地杰出學者們的講座,我認為聽講座并參與討論是很重要的一種學習途徑。關于創(chuàng)造知識的方法,不同的學科具體可能不同,但也有共性,如不同思維方式的碰撞,跨越學科的邊界,從舊理論中的再發(fā)現(xiàn)等。我殷切地希望同學們,通過思考和實踐,總結(jié)你們創(chuàng)造知識的方法。我相信:研究生階段形成的方法論,將有益于你們未來取得杰出的成就。
我想講的第三個思考片段,是人生和職業(yè)的理想和目標。我常問遇到的年輕學生,你想做什么?我得到的答案常常是:我打算出國,我要考研,我在找工作。這不算錯誤的回答。但我更期望同學們思考更具體的問題:如我在思考記憶的分子基礎是什么,我在思考如何實現(xiàn)非石油路線合成材料,我在思考人腦與計算機如何聯(lián)結(jié),我在思考什么樣的能源政策適合中國,我在思考20xx年開始的金融危機的深遠影響,甚至我在構(gòu)思一篇小說等等。還有的時候,我問碰到的研究生,最近的`工作怎么樣?他回答:“我最近在哪里哪里發(fā)了幾篇論文”等。其實,我更期望他告訴我,他解決了什么樣階段性科學問題,它的學術意義和應用價值是什么。所以我就想:如果說中學教育是為了高考,以求能夠進入理想的高等學府;四年的大學教育,一入校門就想的是一份工作,或考研或出國留學;那么研究生階段,我們是否該沉靜下來,不該仍如一個過客,成為再一次匆匆忙忙地趕往下一站的旅游者。研究生是開始創(chuàng)造知識的階段,希望你們能夠去深入思考人生大目標,去踏實地工作,去從事富有想象力的創(chuàng)造。我期望在你們畢業(yè)的時候,不僅是把最美好的年華留在了清華園,也留下你們創(chuàng)造知識的足跡。
我喜歡那個宏偉而又樸素的千古名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么,今天開學伊始,從自身的思考開始,這可以是我們行動的一個出發(fā)點。
謝謝大家。
2023研究生開學典禮致辭 篇2
尊敬的邱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上午好!
今天有幸作為教師代表在這里發(fā)言,非常高興。首先,對各位研究生新同學表示衷心的祝賀和熱烈的歡迎!
35年前,我從江蘇考到清華,成為清華園的新成員;30年前,我和你們一樣,成為清華的研究生。我想我和大家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向往清華、敬仰清華,過去是,現(xiàn)在仍然是。你們來了,清華園增添了生龍活虎的新成員,我們是一家人了!我想對你們說三句話。
一、要能吃點“苦”,苦中自有樂
我和學校的廣大老師一樣,從內(nèi)心都不希望各位同學吃苦。但是做研究,需要創(chuàng)新,國家的發(fā)展需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不只是解決問題,更需要找問題、提問題,這種問題還必須足夠前沿、足夠水準,難找啊,吃不香、睡不著,有時郁悶啊,還要想方設法找,或許你會還進入到“無人區(qū)”,你如何還能挺得住,這叫能吃“苦”!
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吃“苦”是一種財富。在吃“苦”過程中積累起來的能力、成果將是你一生的財富。
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這種精神,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奉獻;清華的校訓是自強不息,清華人當以修身自強,有寬廣的胸懷,堅忍不拔的毅力,堅定的信心、決心、恒心。在清華,你就是要練就這種能吃苦的本領,不荒廢自己的青春年華,在奮斗中享受成長的過程,在探索中享受研究的快樂。
二、培養(yǎng)愛思考的習慣,做有深度的創(chuàng)新
不是人人天生愛思考,但做研究要創(chuàng)新,就離不開思考。
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寫過一本書叫《思考,快與慢》,書中認為,我們的大腦有快與慢兩種思考方式?焖伎际侵庇X性的,通常是無意識的,判斷迅速;慢思考通常是有意識的、理性的,通過調(diào)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但是一般人都有偷懶的傾向,通常容易選擇快思考,乃至不思考,久而久之沒了思考的習慣。多年來我接觸過的研究生不少,能力強的也很多,但愛思考的學生不多。
做好的研究尤其離不開理性思考,否則難有大的創(chuàng)新,需要靜得下心、沉得住氣、鉆得進去;凡事多問一個為什么,把問題想深入,針對疑難問題就是要鉆牛角尖,這種思考的習慣需要下大決心去培養(yǎng)。
做好的學問,愛思考還要勤學好問。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習。好問至關重要,把問題描述清楚本身就是一種能力,通過提出問題,與他人互動思考,形成正反饋,互為啟發(fā)、互為促進,產(chǎn)生新思想,這種能力很重要,就在研究生階段培養(yǎng)。
三、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做研究
清華有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叫做“真刀真槍做畢業(yè)設計”。研究的問題是從實踐來,而不是從雜志縫里來,解決了實際中的問題,成果就落地了,就是腳踏實地。清華的這個傳統(tǒng)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清華學子,清華之所以蜚聲國內(nèi)外、之所以值得我們敬仰,與堅持與發(fā)揚光大這個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分不開的。
我們的研究要結(jié)合國家的需求做,國家需要你們,從點滴做起,理論結(jié)合實踐,一步一個腳印。你為解決實際問題研制的一個小系統(tǒng),一個軟件包,或是發(fā)現(xiàn)的一個新現(xiàn)象…,都將是你留下的腳。≡谇迦A未來的學習中,實實在在的留下你們的腳印,它定能助你騰飛,跨越前行!
同學們,你們趕上了好時候!
幾個月前,清華迎來了105周年校慶。此前,李兆基科技大樓啟用、李文正圖書館落成,藝術博物館也將在9月份開館。相較于我們求學時期,現(xiàn)在的清華有更加豐富的學術資源,從海量的圖書館文獻資源,到各種大型科學研究公共平臺;從一流的師資隊伍,到才華橫溢的同窗好友;從門類齊全的學科分布,到各領域的頂級講座?茖W研究土壤肥沃,學術環(huán)境優(yōu)越;學校也支持大家的個性成長,如全額支持學生的各類優(yōu)秀原創(chuàng)作品出版。在清華做科研、做學術是幸福的,也是幸運的。
再過五年,是建黨100周年,你們或畢業(yè)或即將畢業(yè),我國將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行列,正是需要你們大展身手的時候;再過30年,你們就是我現(xiàn)在這個年齡,即將迎來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我國將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你們那時已是國家的中堅和精英。你們值得為此做好準備!
同學們,“盛年不重來,歲月不待人”。希望你們珍惜在清華求學的機會,在這個更創(chuàng)新、更國際、更人文的清華園中,你們尋找心中的燈塔,不忘初心,為你們精彩的人生而來,為清華的榮譽而來,為國家的富強而來!
最后,祝愿各位研究生新同學在清華學習期間開開心心、收獲滿滿!也祝各位老師、各位領導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謝謝大家!
2023研究生開學典禮致辭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們、XX級的研究生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很高興能夠有機會參加你們的開學典禮。大家能夠坐在這里,相信你們在本科階段都是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但是,現(xiàn)在進入了研究生階段,需要認識到本科階段不同之處,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是一種研究性學習和創(chuàng)新性學習,我們需要培養(yǎng)自己敏銳的學科意識、自覺的理論意識、正確的方法論意識、學術研究的規(guī)范意識以及在上述意識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和挑戰(zhàn)意識。從本科開始我已經(jīng)在物理學院里學習、生活了五年了,在這些年的奮斗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今天有機會和一下我的學習經(jīng)驗。
一、在做學術之前首先要認識并遵守科學道德
科學道德是指科研活動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規(guī)范、行為準則和應具備的道德素質(zhì),既表現(xiàn)為科技工作者在從事科學技術活動時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體反映在指導科技工作者正確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或規(guī)范之中。作為研究生,我們不僅學習上要求進步,上更要有進步,從工作中的點滴做起,用清醒理智的頭腦去看待事情,用正確的價值觀念去塑造自己的人格。治學研究,做人在先。要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尊重他人的科研成果,做一個正直、誠實的學術人。
二、要明確目標,找準定位,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既要有遠大志向使自己不斷進取,又要有近期目標使自己充滿信心。為實現(xiàn)目標要學會制定計劃,在計劃實施的每一階段要反省。
三、要加強和導師以及同學之間的溝通
導師是學術道路上的領航人,他們的淵博知識和治學經(jīng)歷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chǎn),要主動和導師聯(lián)系,虛心向?qū)煂W習。同學是學術道路上的協(xié)作者,要發(fā)揚團隊,互相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科研氛圍,做到共同進步。
四、要培養(yǎng)科研素質(zhì),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
首先,基礎知識要扎實,我們要理解物質(zhì)本質(zhì)而不是數(shù)學表達式,我個人覺得相比于數(shù)學,物理其實是一門很形象的學科,對于每一個物理概念,都要能夠在大腦中形成直觀的物理圖像,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過程;我們還要具備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成為導師的操作工;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資源和絡資源,經(jīng)常閱讀本學科的期刊雜志,最好是國外的著名期刊,及時了解本學科的前沿動態(tài),要掌握學習知識和更新知識的能力;在閱讀文獻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文章,他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他怎么解決問題,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啟發(fā)等,在這些文章的基礎上要能夠做到從有所創(chuàng)新到原始創(chuàng)新的轉(zhuǎn)變;還要注意科學論文的規(guī)范與技巧,掌握基本的表達方式,為將來自己寫論文打基礎;同時,我們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的“小作坊”,平時多讀文獻,也可以和其他專業(yè)的同學聊聊他們的工作,拓展視野,因為很多表面上看起來不相干的現(xiàn)象在背后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在學習中,要保持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心態(tài)。要踏踏實實做學問,切忌浮躁,學習是一個逐級積累,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厚積才能薄發(fā),廣博方可致遠;此外,興趣很重要。在有些人看來,科研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但對另一些人來說,科學是很有趣的。
2023研究生開學典禮致辭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記得以前常聽人說,教師是蠟燭,是園丁,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當我懷著既激動又緊張的心情走進校園,看著一張張純真的笑臉,我頓時發(fā)覺,原來我已成為了這光榮的一員?吹浇處焸兠β档纳碛埃乙哺媲械母惺艿健敖處煛边@兩個字所代表的神圣、崇高和責任重大。
既然我踏上三尺講臺,就要肩負起教書育人的重大職責。新學期新希望,新的憧憬和新的征程。在這嶄新的起點上,作為老師,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嚴格要求自己:
第一,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育不僅要教,更在于育。成才必先成人,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把學生培養(yǎng)成人格健全的人是教育的最終目的。而這些,不僅要教師的引導,更需要教師的榜樣作用。為人師者,學高便可為師,身正方能為范。在今后,我們將不斷修煉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努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鋪路,為幸福人生奠基。
第二,終身學習,不斷探索。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當今世界,知識更新日益加快。因而我們必須持續(xù)不斷學習,刻苦鉆研業(yè)務,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才能擔負起教師的神圣職責。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年輕,朝氣,充滿活力和熱情,這是我的優(yōu)勢,我要在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的同時,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虛心的向有經(jīng)驗的教師請教,勤學多問,以誠心,細心和耐心的態(tài)度,用勤學、勤問、勤看的方法,來實現(xiàn)自我的提高和完善。以書為標,以學為本,不負學校的期望,不負家長的重托,我將與學生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第三,盡心盡責,服務學生。
經(jīng)常聽到有人問“什么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我認為愛的教育就是最好的,師者愛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便沒有教育,為人師者,應當愛滿天下。我們會把更多的愛心、責任心,投入到我們的工作中去,以平等的心態(tài)和欣賞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位學生,成為學生學習上、生活上的良師益友。
開學典禮新教師發(fā)言稿同時,站在新學期的起點,我希望同學們帶上理想和目標,帶上自信和堅強,帶上勤奮和努力,讓我們一起出發(fā),共同奮進。請記得:如果你是沸騰的鋼水,紀律就是模子;如果你是乘風的帆船,老師就是燈塔;如果你是沖天的雄鷹,學校就是你的舞臺。今天我們都站在了夢想的起跑線上,想要翱翔藍天便需要我們展開翅膀;想要智慧閃光,便需要我們把握時機、放射光芒!我相信:成功一定會屬于我們,因為我們志存高遠,因為我們腳踏實地,因為我們惜時如金,因為我們持之以恒。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期待明天的碩果。
相信,播種的季節(jié)不僅在春天,也在有希望的地方;收獲不僅僅在秋天,也在創(chuàng)造的道路上。謝謝大家!
2023研究生開學典禮致辭 篇5
親愛的20xx級研究生同學,老師們:
大家晚上好!很高興在清秋時節(jié),與同學們相聚在專屬于你們的開學典禮。祝賀大家成為光榮的浙大研究生。相信你們的到來,必將可以為浙大人添彩,讓求是園增色。
同學們,每一代青年都有特殊的時代際遇和歷史機緣。遙想百年前,那時的青年作為“救國一代”,持續(xù)在明大德中擔大任,在風雨如晦的中華大地苦苦探索救亡圖存之道,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大無畏氣概,造就了可愛之中國。奮進新時代,現(xiàn)在的青年作為“強國一代”,不斷在立大志中成大才,正展現(xiàn)著磅礴向上、澎湃向前的夢想力量,以“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的使命自覺,書寫著青春之中國,如我們浙大的研究生支教團在西部地區(qū)連續(xù)開展了20多年的教育扶貧,用青年擔當在國家脫貧攻堅行動中鐫刻了浙大人的印記。
作為新時代青年群像的代表,你們也將在風云際會中開辟大有可為的新天地,注定要在應對百年變局、托舉百年目標中演繹動人的青春故事。大家所處的世界,正在發(fā)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以常態(tài)化防控為標志的后疫情時代、以智能化為表征的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等大事變持續(xù)演進,增加了發(fā)展的不確定性不穩(wěn)定性,進一步推動了新一輪科技革命、產(chǎn)業(yè)革命與教育革命會聚發(fā)展。大家所在的中國,正在推進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y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新征程已經(jīng)開啟,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共同富裕、中國一流大學群體的新畫卷已然展開。可以說,未來將是百年變局與復興全局交織融合的未來,也是變化的世界與自信的中國交相輝映的未來。
同學們,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有自信則國家必然有自信。于國家而言,這種自信是矢志奮斗、真抓實干的青年精神,來自新時代青年堅定的信念、遠大的理想和過硬的本領。于學校而言,這種自信是志存高遠、追求卓越的青年風范,源于浙大人內(nèi)心的報國志向、創(chuàng)新風骨和擔當氣魄。從這個意義上講,學校聚焦既是學生又是學者的研究生培養(yǎng)定位,扎根中國大地辦卓越研究生教育,正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大家的志氣、骨氣和底氣,讓你們在與新時代同向同行中更有自信,爭做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的青年先鋒。
希望同學們增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氣,不負韶華,在奮進新征程中成為價值引領者。“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離不開青年群體前赴后繼的愛國報國,從1981年大學生喊出“團結(jié)起來、振興中華”的響亮口號,到20年當代青年發(fā)出“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時代強音,無不傳遞著青年學子為國讀書的雄心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