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體告別儀式的發(fā)言稿
父親對集郵更是達到癡迷的程度。愛花,使父親動手編組了《花》的郵集。
部隊鍛煉的鋼鐵意志,爭強上進的好學精神,企業(yè)工作的嚴謹、精細的工作作風,同樣體現(xiàn)在父親的集郵生活上。平時,父親經(jīng)常架著老花鏡,看集郵報刊,到處摘錄資料、購買郵品。退休了,還買臺電腦學上網(wǎng),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查看集郵專業(yè)知識,上淘寶網(wǎng)找郵品。父親碰到集郵的人,總是拉著人家的手,沒完沒了的問個不停,有幾次還帶著郵集趕幾十里路,向集郵專家請教。為了編組郵集,父親可以不睡覺,也忘記吃飯。每當郵集要參加展覽,桌子上、床鋪上,到處擺滿了郵票,家里人陪著父親,抄抄寫寫、裁裁剪剪、粘粘貼貼,一個月內(nèi)不要指望有一絲的消停,至于送郵集參加展覽的前幾天,搞幾個通宵也是家常便飯。就在去世之前的一天,父親的神智已經(jīng)是時而清醒,時而迷糊,可他嘴里仍然斷斷續(xù)續(xù)念叨著:有一套集郵資料和2件郵品,匯款已經(jīng)寄出半個多月,怎么至今還沒收到?父親直到去世還心里想著集郵。
由于平時養(yǎng)成嚴謹?shù)淖黠L,又加上多年從事機械加工的工作,父親對郵集制作也是要求特別高,郵品的襯紙四周不能有絲毫差異,郵品擺放上下左右須對齊平整,苛刻到幾乎要用游標卡尺來衡量,當然,也用不到游標卡尺,父親的肉眼也不亞于游標卡尺。功夫不負有心人,憑著一股甘當小學生的勇氣,堅持不懈的努力,精雕細作的制作,父親在花甲之年才開始編組的專題郵集——《花》,多次獲得臺州市郵展一等獎,獲得浙江能源集團首屆職工集郵展覽金獎,XX年還獲得了“中華全國新人新作集郵展覽”二等獎。
對于自己,父親是一個十分苛刻的,我記得小時候,父親穿了十多年的,從部隊帶回來的,已經(jīng)不知補了多少次的襪子,還舍不得扔。平時剩菜剩飯爭著吃,往往將剩飯菜倒在一起燒,還“錚錚有詞”地說:我就喜歡吃這種“爛糊飯”。父親,有誰知道,您是出生于黃巖一個富裕的大家庭,您從小是嬌生慣養(yǎng),是爺爺奶奶寶貝的“括肚兒”。但您從小秉承“成由勤儉敗由奢”的家教,在您的心里,早就打下了勤儉持家的烙印。父親,您放心,我們子女也繼承了勤儉節(jié)約的家風。
與此相反,父親對別人十分慷慨,且不說親朋好友有困難,您盡力幫助,就是對非親非故的有難處您也是熱心相助。家里來了親戚朋友,平時難得吃的好菜,父親會張羅一大桌,還嫌母親燒得不夠多;在飯桌上,父親老是拚命給客人夾菜,那個熱情勁兒,往往使人招架不住,客人快要躲到桌底下去了,父親仍然不放過;客人走時,父親都會拿出珍藏的“寶貝”,定要客人帶走。父親,您的同事,您的熟人,哪一個不說“王師傅是個熱心人”。父親,我們一定會記住:做人,對己要嚴,對人要寬;要行善心、做好事。
父親鋼鐵般的意志,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在與病魔作斗爭過程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父親患病后,總是樂呵呵的,澆水養(yǎng)花、整理郵票照干不誤,他對自己的身體很自信:部隊生活鍛煉了他的意志和身心,以前繁重的機械加工工作也壓不垮他,小小一個病魔還怕啥?就在10月20日,德化陶瓷郵票發(fā)行時,父親還撐著病體,到郵局給幾十位全國各地的郵友寄發(fā)首日封和明信片。因此,外人根本看不出他是一個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