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社團成立大會發(fā)言稿
毛澤東為什么如此下功夫讀《二十四史》呢?因為《二十四史》這部巨著記載著我國長達4000多年的社會歷史無所不包、無所不有,既有史學價值,又有文學價值,是歷代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鑒往知來、治國安邦、修身齊家、為人處世的鏡鑒寶庫。
讀史使人明智,就是要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把理解歷史當作把握人生的一把鑰匙。人的活動是有意識的、自覺的。讀史就是人類思考自己過去的活動,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并自覺把握人生的現在和將來。人類在經歷重大歷史事變之后,總要考察其發(fā)生的原因和結果,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思考避免重犯歷史錯誤的途徑和方法。唐太宗說過,“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边@“以古為鑒,可知興替”,就是以史為鑒認識世事興衰的因緣,也意味著認識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讀史使人明智,就是在歷史中找出評價的尺度,對過去的人和事作出客觀評價。歷史的評價是無情的,也是客觀的。真假、善惡、美丑,不但有現實的評說,更有歷史的評判。能評判的歷史當然是人類的真實歷史。真實的歷史,是包含著無數相互聯(lián)系的事件、人物、思想和人類活動的歷程。寫史的人,可能把歷史寫成動人的故事,或是搞成某種前提和意圖下的推論,或者任意編造。但是,歷史自有其客觀的不容否認和歪曲的事實。歷史之所以能夠評判,就在于它的發(fā)展遵循著自身的規(guī)律和普遍性原則,因而擁有評判一切的最高權力。這種權力,來自創(chuàng)造歷史的人民。人民不僅是歷史發(fā)展的動力,也是對歷史中的一切人和事作出最后評判的力量。
今天是我們社團的成立大會,我們制定章程和活動計劃并予以公布,同時根據同學們的意見和興趣討論出我們感興趣的歷史問題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