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長輩獻孝心(精選3篇)
我向長輩獻孝心 篇1
也許,我們過早地懂得了“享受”二字的含義,卻淡忘甚至忽視了“回報”的分量,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幾乎都認為,只要成績好,就是對父母的最大安慰。此話不假,可是,父母何嘗不詳在忙碌一天后,接過孩子遞過來的一杯熱茶;或者在自己生日那天,在枕邊發(fā)現(xiàn)一張孩子留的溫馨字條;再或者為孩子削個蘋果后,聽到一聲真誠的“謝謝”……
有時,認真想想,我覺得自己太自私了。在學校,得到同學細小的幫助,我回感激半天;在路上,一個陌生人沖我微微一笑,我會受寵若驚,報以同樣友善的微笑?墒,這一切若是放在父母身上,我們也許會視若無睹……“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而父母就具有這樣的胸懷,即使你犯了更大的錯誤,他們依然愛你。
猛然間,我想起了畢淑敏的那篇《孝心無價》:“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直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作業(yè)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但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把孝心獻給父母,從今天開始!
我向長輩獻孝心 篇2
尊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小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道德素養(yǎng)。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愛長輩首先從愛父母開始。陶朱小學在10月份以“愛父母”為主題,通過為父母建一份愛心檔案、替父母當一天家、獻父母—項孝心等豐富多彩的快樂主題活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父母為自己付出的心血,激發(fā)學生對父母的愛,學會在平時生活中關(guān)心父母,體貼父母,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父母對自己的關(guān)懷和教育。
為展示陶小雛鷹的風采,將“愛父母”快樂主題活動推向高潮,近日我校組織了“我向長輩獻孝心”的快樂大舞臺展示活動,本次活動還特邀了部分家長參與。
陶小的快樂雛鷹們,通過前段時間的認真排練、精心準備,一個個精彩的節(jié)目呈現(xiàn)在了全校師生和家長面前。展示節(jié)目有歌舞、小品、啞劇、現(xiàn)場書畫、詩朗誦,也有時裝展、手工制作展等,更有家長和子女同臺獻藝。學生們自編自演的《讓愛住我家》、《快樂豐小娃》、《時裝展:快樂新秀》,《我家的故事》等16個節(jié)目,贏得了來校家長的好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悠揚的歌聲飄遍整個校園,熱烈的掌聲回蕩在校園上空,歡快的笑聲泌入每個人的心田。
11月份,我校又將走向“愛學校”這個主題教育月。相信,陶小的雛鷹們會用更加精彩的表現(xiàn)來感謝母校,回報快樂陶小的培育之恩。
我向長輩獻孝心 篇3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的頒獎典禮。視頻主要講述了黃鳳、吳林香、徐慶炎、高雨欣、陸玉婷、畫龍的許多感人故事。其中,有在悶熱的夏夜賣燒烤的女孩,有孜孜不倦地把母親送到醫(yī)院的男孩……然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把生病的父親推上千里求醫(yī)的堅強女孩——黃鳳。我最喜歡的是龍花的故事。龍華
是一個很努力的女孩,媽媽生病不能工作,家里也不是很富裕。她還有一個弟弟,從小喜歡吃冰淇淋但是沒有錢,所以他們通過辛苦換了一些零花錢給媽媽治病。
10年前,一次意外跌落導致她父親截癱。當時,6歲的安徽女孩黃鳳獨自支撐著一個家,照顧癱瘓的父親和年邁的祖母長達十年。為了給父親治病,20xx年5月,黃鳳用一輛鐵車把父親推到千里之外的上海為父親治病。從那以后,她年復一年地重復同樣的動作,每天晚上起床翻來覆去,中午很早就為父親做飯。
多孝順的姑娘!面對不幸,她能堅強面對,永遠把父親放在第一位。為了父親,她愿意付出一切,去千里之外就醫(yī),甚至獻出生命!我們應(yīng)該向她學習。她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真的值得我們學習。
這個視頻告訴我們,在家要聽話,不要孩子氣,從小愛勞動,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給父母減輕負擔,孝敬父母、爺爺奶奶、爺爺奶奶。
看著這些感人的故事,突然覺得自己有多幸福。有媽媽做的好吃的飯菜,有媽媽洗的干凈的衣服,同時可以無憂無慮的學習。我們的條件比他們好很多倍。
然而,我們經(jīng)常忽視父母和親戚的關(guān)心和愛。我們一次又一次傷了父母的心,忘記了時間的殘酷,忘記了生命的短暫。現(xiàn)在改正還不晚。父母為我們奉獻了他們的歲月,我們要回報他們。用我們真誠的心,讓我們開始吧!快點給我們的父母一份孝心和希望!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