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jié)關于百善孝為先演講稿(精選5篇)
重陽節(jié)關于百善孝為先演講稿 篇1
今天是重陽節(jié),也是“九九敬老節(jié)”。敬老、尊老、愛老、護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老人應得到全社會的關愛,安享晚年。著名作家、心理專家畢淑敏近日暢談現(xiàn)代社會老年人如何提升幸福感。畢淑敏表示,老年人要通過多種途徑,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感。
現(xiàn)代社會,有一種老年人被稱為“老漂族”,他們在年邁時離開故土,來到兒女所生活的大都市,幫助他們照顧孫輩。“老漂族”固然能享受到“含飴弄孫”之樂,但很多情況下,也要直面體力衰弱、力不從心、與新一代育兒理念有沖突等現(xiàn)實。
畢淑敏表示:“嚴格來說,養(yǎng)孩子這件事,親生父母是第一位的,老人幫忙照看時,年輕人一定要懂得感恩。父母做這些,是出于對子女的愛,別認為是理所應當?shù)摹?rdquo;
一項針對失獨父母的《90項癥狀自評量表》調查顯示,60%以上失獨父母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其中,處于抑郁狀態(tài)的、飲食及睡眠不好的均超過60%;有強迫癥狀的超過50%;有精神分裂癥狀的、人際關系緊張的、偏執(zhí)的、敵對的,均超過40%。
畢淑敏表示:“面對失獨,我想還是要去接納。你已經步入老年,不可能再生育一個孩子,除了極少數(shù)人群借助高端的技術,絕大多數(shù)人,都要接受唯一的孩子已經遠去這個嚴峻的事實。退一萬步說,有一些人的孩子,雖然生命還在,但是和父母并沒有坦誠的交流,一定能讓父母幸福嗎?”
前不久,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介紹,我國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經中央批準后,人社部將向社會公開延遲退休改革方案,通過小步慢走,每年推遲幾個月,逐步推遲到合理的退休年齡。
這種觀點一經傳出,引起全社會的熱議。尤其是作為社會中堅力量的“70后”、“80后”,更是議論紛紛,表示受延遲退休的影響最大,退休后的老年生活也將大打折扣。
對此,畢淑敏表示,幸福感和退休早晚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延遲退休并不一定不幸福,而提前退休也不一定幸福。
春節(jié)、端午節(jié)、勞動節(jié)、中秋節(jié)、國慶節(jié)……,從大學開始,我們對父母的問候、和父母的相聚,便開始需要等待一個“節(jié)日”。生活的交集越來越少,我們和父母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小時候,父母就是我們的整個世界,我們的十萬個為甚么,我們的無理取鬧,他們都裝得下。
然而,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們開始有了自己的小世界、小秘密,不再像個孩子一樣鉆到父母的懷里撒嬌要奶喝了……
甚至有一天,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和父母難以溝通,開始對他們不厭其煩,包括他們偷偷塞進書包的牛奶……
直到我們?yōu)槿烁改噶,才漸漸懂得,“孩子的世界好大好大,可父母的世界很小很小”,他們裝滿了我們的一點一滴。他們每天關注著我們所在城市的天氣,囑咐我們天涼加衣,他們反復翻閱我們的微信朋友圈,拼湊著我們的生活冷暖,不論我們走得多遠,他們都守候在原地……
九九重陽也讓愛重聚,雖沒有假期,但別忘了帶著你的歉意和關愛,依舊和他們撒撒嬌、說說新鮮事兒,給父母兒時的親近!
重陽節(jié)關于百善孝為先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百善孝為先》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jié)了。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而九在數(shù)字中又是最大數(shù),所以九九就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獲的黃金季節(jié),重陽佳節(jié),寓意深遠。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jié)定為“老人節(jié)”,此后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又成為了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日子。尊老敬老,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九歲的小黃香,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在母親去世后,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席用扇子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席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
曾為新中國的創(chuàng)建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陳毅元帥,在任外交部長期間,工作非常繁忙,然而他卻利用出訪回來的間隙去看望年邁的母親,并給癱瘓的母親洗尿褲。
“百善孝為先”。因為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為養(yǎng)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所以作為子女、小輩應該感恩、回報,跪乳羔羊、烏鴉反哺,動物尚且如此,何況人?用古人的話說這叫知恩圖報。
“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總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老人。所以今天孝敬父母長輩,是在為我們自己的明天做準備、打基礎,是在生生不息的世代交替接力賽中傳交好我們的這一棒。 為此我向老師們和同學們發(fā)出倡議: 一、向養(yǎng)育自己的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shù)乳L輩鞠一個躬,說一句祝福語。 二、在家中為自己的長輩捶捶背,把好吃的留給他們吃,為長輩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三、給遠在他鄉(xiāng)的老人打一次問候電話,把有趣的事告訴他們,實現(xiàn)老人一個愿望。四、在公共場所要禮讓老人,對長輩有禮貌。五、努力學習、健康做人,以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父母和親人。
當然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jié)一天的事情,在每一個普通的日子里,我們都要記得為身邊的父母、老人送上一份關心、道上一聲問候。
老師們、同學們,從現(xiàn)在起,讓我們一起加入到尊老、敬老的行動中來吧!愿所有老人都能過上和我們一樣幸福的生活。
重陽節(jié)關于百善孝為先演講稿 篇3
今天是重陽節(jié),九九重陽節(jié)!
重陽節(jié)又稱登高節(jié)。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
重陽節(jié)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jié)日。我國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jié)。
重陽節(jié),為 農歷九月九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shù),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jié)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jié)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重陽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重陽節(jié)與除、清、盂三節(jié)也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里祭祖的四大節(jié)日。
羊跪乳,鴉反哺。我們是否捫心自問過對父母的牽掛又有多少?我們是否留意過父母的生日?是否給父母送過一個禮物?民間有則諺語:兒生日,娘苦日。當我們在為自己生日慶賀時,是否想到用死亡般的痛苦,讓我們降生的母親呢?是否真誠地給孕育我們生命的母親獻上一聲祝福呢?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講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也就是講,父母的身體健康,兒女應時刻掛念在心。
1993年兒子出生的那一刻,我在產房看了妻子生育兒子的全過程,我深切領會“兒生日,娘苦日”這句話的含義和分量。每每這個時刻我會想象我母親生我的那一刻,我會從妻子痛苦的臉龐和艱辛的生育聯(lián)想到母親生我時死亡般的痛苦······
百善孝為先。孝,其為人之本也,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一個完整的人。我們應該懷著感恩的心,感謝父母給予的點點滴滴。在此,祝天下所有的父母快樂!安康!!
在我的博客中多次提到:父母給子女的禮物的時候,父母笑了;子女給父母禮物的時候,父母哭了。母愛是如此的偉大!父愛是如此的無私!對于人世間真摯的情感,作為兒女,我們要珍惜!更要牢記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百善孝為先!
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言傳身教給子女作榜樣!
值得可喜的是:上海有百歲老人1156位,達到國際“長壽地區(qū)”標準,113歲李素清老太蟬聯(lián)“第一壽星”。
此時此刻,重陽節(jié)之際,祝老年朋友健康長壽!笑口常開!幸福美滿!甜甜蜜蜜!快快樂樂!
重陽節(jié)關于百善孝為先演講稿 篇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同學們,當我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父母肩上的擔子又重許多,盡管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他們總是任勞任怨,毫無怨言的將我們撫養(yǎng)長大。小的時候,我總把這當作天經地義,總認為父母生育了我,就應該養(yǎng)育我,讓我過上理想的生活。其實我錯了,因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F(xiàn)在我長大了,我知道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體諒父母,應該擔起照顧。孝敬父母的責任。
同學們,相必我們都讀過這樣一封信,信中只有三個字:爸、錢、兒。這封信雖然只有三個字,但很沉重。當父母讀到此信時,他們的心里會是怎樣的感受呢?這位寫信的兒子他知道嗎?也許在他的心里就只有錢。然而,同學們,我們又是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的呢?我們知道感恩父母嗎?
有的同學在節(jié)假日陪女友或是男友上街游逛,而不回家陪伴父母,把父母拋在腦后。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他們是多么擔心自己的孩子,日夜思念著他們的兒女!我們報答不了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但我們可以感謝他們?yōu)槲覀冏龅囊磺,因為是他們讓我們站在這五彩的世界里體味人生的冷暖,父母之愛,深如大海。
羊跪乳,鴉反哺。同學們,我們是否捫心自問過對父母的牽掛又有多少?我們是否留意過父母的生日?是否給父母送過一個禮物?民間有則諺語:兒生日,娘苦日。當你在為自己生日慶賀時,你是否想到用死亡般的痛苦,讓你降生的母親呢?是否真誠地給孕育你生命的母親獻上一聲祝福呢?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講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也就是講,父母的身體健康,兒女應時刻掛念在心。據(jù)報道,今年北京某中學抽樣調查顯示:有近50%的學生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更談不上對父母生日祝福。在我們同學中,又有多少人能記住自己父母的生日呢?同學們,或許一聲祝福對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對父母來說,這聲祝福比什么都美好,都難忘,都足以使他們熱淚盈眶!
百善孝為先。孝,其為人之本也,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一個完整的人。同學們,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吧!別再一味地索求他們的付出。感恩吧,感謝父母給予的點點滴滴。在此,祝天下所有的父母快樂!安康!!
重陽節(jié)關于百善孝為先演講稿 篇5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高一(*)班的王,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百善孝為先”。
同學們,你知道,“百善孝為先”出自于哪里嗎?對,它是清代王永彬的《圍爐夜話》一書中的名言。但“孝”,可以追溯了有文字的時代,它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從“孝”這個漢字來看,是“老人”的“老”字,底下是個“子”字,兒女雙手托著老人,就是“孝”!墩f文解字》中說,“善事父母者”為“孝”。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撫養(yǎng)我們,教育我們,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又何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呢?
也許你會說,我很孝順父母,我將來會掙錢養(yǎng)他們?墒牵闶欠裰,我們的父母當下最需要的是什么?真正的孝又是怎樣的呢?
《論語 為政篇》中有這樣的一則: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什么意思呢?孔子說,現(xiàn)在的所謂孝,是說能贍養(yǎng)父母就行了;可是,狗和馬都被養(yǎng)著,如果對父母不恭敬,那么贍養(yǎng)父母和飼養(yǎng)狗、馬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孝敬,孝敬,就這么來的。何為“敬”?《說文解字》中說:“敬,肅也。”肅然起敬的“肅”,所以,尊敬、恭敬、敬重,已不僅僅是一種由內心原發(fā)的情感,同時又是經過頭腦思考的觀念和思想。孟子也說,“恭敬之心,禮也。”“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可以說,“敬”是“愛”的理性化提升。包括了對自己的約束,嚴肅和謹慎。
一位母親陪著5歲的女兒去游泳,女兒在前面走,她拿著大包小包跟在后面,女兒問:“水果帶了嗎?”“牛奶帶了嗎?”當女兒得知媽媽帶的水果是梨時,哭了起來,非要媽媽回去換她愛吃的水果。媽媽說她覺得自己不像孩子的媽媽而像孩子的奴隸。
同學們,父母需要的,不是或許你還隱藏在心底的“愛”,而是一份“敬”。
說一句“謝謝”吧,這是對父母最好的孝敬。有個盲女在媽媽生日那天送給媽媽一份禮物:一點一點扎在生日賀卡上的盲文。媽媽看不懂,請人翻譯,那段盲文讓她聽得淚流滿面:“親愛的媽媽,謝謝您把我養(yǎng)大!雖然我看不見您,但我永遠愛您感謝您——媽媽!”
同學們,當我們接過父母的零用錢的時候,請說一聲“謝謝”;當我們準備享用父母為我們準備的晚餐時請說一聲“謝謝”;當我們看到路口焦急等待自己的父母時,請說一聲“謝謝”;當我們發(fā)現(xiàn)為自己掖被子的父母時也請說一聲“謝謝”;當我們看到父母提醒我們天涼加衣服的時候說一聲“謝謝”……
同學們,請記住——今天用“謝謝”去孝敬你的父母,明天你就能擔負起天下的道義,因為——孝行天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