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前演講稿(精選3篇)
中秋節(jié)前演講稿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在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jié),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蒼穹時,腦海中定會浮現(xiàn)起那優(yōu)美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是啊,人生有諸多事情難以兩全,多少在外求學和工作的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此時不能回到親人身邊。正所謂,“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中秋節(jié)一直被人們喻為有人情味,最富有詩情畫意的節(jié)日,而這一天天上的明月又分外明亮,分外的圓,所以又叫團圓節(jié)。中秋賞月,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美麗的神話故事,當然最為人們熟悉的是《嫦娥奔月》了。在多民族的我國,有二十多個民族也在歡慶中秋節(jié),雖然慶祝方式各異,但其寓意,也都是在祁求國泰民安,豐衣足食,團團圓圓,平平安安。所以這天都以月餅作為禮物,親友間互相贈送,以取團圓之意,家家賞月歡宴,呈現(xiàn)太平盛世,祥和,文明的景象,團圓節(jié)哦,也讓我們更加深切盼望海峽兩岸同胞們早日團圓,祖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早日實現(xiàn)。
,無數(shù)人前仆后繼,嘔心瀝血,為了祖國的富強又有多少人燃盡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即使在那封建主義的絞殺下,即使在那帝國主義的炮火中,中國人依然用自己的脊梁挺起了中華古老的長城。五十年前的十月一日,我們的祖國振翅一飛,再度沖上云霄,向全世界發(fā)出了最為雄健豪壯的聲音:“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巨人的吶喊,震蕩環(huán)宇,讓群山響應,大;夭!
隨著中秋節(jié)的即將來臨,我們偉大的祖國建國六十周年國慶節(jié),也接踵而來,更增添了節(jié)日喜慶的氣氛,在我們歡慶這雙節(jié)之時,我們也應該在學業(yè)上來個雙贏,為國家的建設,民族的振興。造就成祖國有用之材,我們共同去努力吧!
中秋節(jié)前演講稿 篇2
各位朋友、各位嘉賓、同志們:
大家晚上好!
農歷八月十五,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中國傳統(tǒng)文化自成一體,在農歷十五日的節(jié)日除了中秋,還有元宵和現(xiàn)代人大多忽略的中元節(jié)!何以會如此呢,都選擇在月圓之夜。我想這應該跟中國的歷法息息相關,而歷法又以開地宇宙日月星辰相關,所以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特別是中秋節(jié)就有了一個很特殊的過節(jié)方式---賞月。天人合一,就此出來。
這是一個只有中國人才會有的過節(jié)方式:天人合一。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追根塑源:先是河出圖洛出書,伏羲制八卦,周文王推演八卦為為六十四卜。始有周易。以后的文化發(fā)展,都少不了周易的影子。周易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一個整體概念。所此影響,發(fā)展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哲學,有了神龍見首不見尾,而對這種周易這種哲學的具體運用上,推生了獨一無二的中醫(yī),在起居生活上,又有了強調以天地人相互和諧的風水而表現(xiàn)在過節(jié)上,就有了中秋節(jié)。
俗話說:年怕中秋月怕十五,意思是說一到農歷十五月圓之夜。表示這個月就快要過完了;而一到中秋節(jié),則提醒人們這個年要到頭了,流浪在外的人該準備回家了,先來一年當中的右中間八月十五做個小小思念,它是一年當中的一個插曲,一個思念的插曲。
提到中秋節(jié),關于思念的詩從古至今相必太多了,以蘇東坡的一首水調歌頭又最為后人吟誦。人們可以在這樣的節(jié)日歌以詠志或賭物思情,這都跟中國人的文化情情有跟。中國文化當中的整體觀念,把人當成宇宙天地萬物的一部分,比如佛家所強調的:同體大慈,同緣大悲。于是會把人物化也會把物人化。所以七月初七不單是看星星,更是看兩個人一年一度的相聚。而冰涼的月宮,也是單單浩月一輪,她里面有我們美麗可愛的嬋蛾姐姐,而姐姐也并不孤單,她有玉免為伴;谶@些,節(jié)日當中的一種人文情懷油然而生,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和諧,以至于中國文人被她的吸引,千年不衰。每每在該動筆的日子,就會自然而發(fā):天待月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嬋蛾該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中國文化的這種連貫性,會讓流戀其中的文化人或非文化人不那么感到孤單。每年中秋節(jié),自己在思念親朋,寄月托情時,思緒會不自覺的穿越時空,回想當年今夜蘇東坡會是用怎樣的一種心情,怎樣的一種情懷,在思念他的弟弟。而今的我們,盡管物是人非,心情總會一樣吧,于是在不知不覺當中,一種穿越時空的神交,與古人如癡如醉的進行著,是那樣的恬意與舒服。古人似乎就這樣一直活在我們的身旁。
這就是中秋節(jié)的魅力,她函蓋萬千,她承前啟后,是一年當中的一個小插曲。淡淡的思念,牽動著人們的神精,一直積蓄到年關,一種徹頭徹尾的思念全面爆發(fā),于是,只能是回家。
月,世世代代,一如既往的掛在夜空中,如此耀眼,如此迷人。
中秋節(jié)前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10月的晨曦中悄然蘇醒,秋意已經布滿了床邊。涼爽的秋風、金黃的落葉,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jié)。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jié)。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jié)”。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jié)是個古老的'節(jié)日,祭月賞月是節(jié)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間也有中秋祭月的習慣。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懊髟聨讜r有,把酒問青天。”等都是流傳至今的佳話。各地至今尚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x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皓月當空時,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吃月餅是節(jié)日的另一個習俗,月餅象征著團圓。其中,最為人熟悉的當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了。
同學們。各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每個民族長期積累的文化傳承,傳統(tǒng)節(jié)日蘊涵著民族的精神。蘊涵民族的價值取向,蘊涵著民族的文化根基。作為當代青年學生,我們不僅要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傳統(tǒng)節(jié)日背后所蘊藏的價值!皶r尚的東西是眩目的,但民族的東西才能長久!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此時此刻,我們也更加期盼祖國統(tǒng)一,民族昌盛,國泰民安。
最后,預祝各位老師和同學們中秋快樂,合家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