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征文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團體,只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實事求是,無私奉獻,就能夠成就事業(yè),創(chuàng)造輝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作文,歡迎大家查看!
【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作文1】
對于長征,我并不陌生,去年我就閱讀過紅軍長征的故事《飛奪瀘定橋》,被紅軍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動。今年暑假,我閱讀了《軍旗飄飄》這本書,重新閱讀了《工農(nóng)紅軍長征》的相關內(nèi)容,并且和媽媽一起上網(wǎng)搜集了很多介紹長征的資料,使我對紅軍長征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了解。
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在整整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zhàn)十四個省,歷經(jīng)曲折,戰(zhàn)勝了重重艱難,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骨干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zhàn)爭和發(fā)展中國革命事業(yè)創(chuàng)造了條件。
在我的心中,紅軍是一支被稱為天下無敵的隊伍,紅軍是一支能克服一切困難的隊伍,紅軍是一支不怕犧牲的隊伍,紅軍是一支創(chuàng)造舉世無雙的壯舉——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隊伍。在長征途中,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紅軍不騎將軍的馬,不吃將軍的糧食,最后英勇地犧牲了;雪山上,軍需部長為了把棉衣發(fā)給每一位士兵,自己卻凍僵了;沼澤地上,一個士兵快被沼澤吞沒時,旁邊的士兵為了救他自己卻永遠地埋在了沼澤地里……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都在向我們詮釋“不怕苦、不怕死”的長征精神,為了建立新中國,他們進行了艱苦卓絕地斗爭,英勇無畏地犧牲。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毛主席的這首《七律長征》,充分體現(xiàn)了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xiàn)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我們學習長征精神,就要學習紅軍頑強拼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舍己為人的奉獻精神、其樂無窮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
毛主席這樣評價長征:“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遍L征猶如一座豐碑,光輝地立在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史冊中,成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發(fā)奮圖強,堅忍不拔,積極向上,戰(zhàn)勝任何困難的精神力量。
長征,是中華民族永恒的精神財富,長征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作為一名小學生,我要用“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精神去征服學習、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條條大河,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好好讀書,決不能浪費光陰,虛度年華,迎來自己人生的“盡開顏”。
【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作文2】
從電影院走出來,《長征》中的一個個動人的鏡頭在我的面前浮現(xiàn)著,令我的思緒沸騰著。
影片講述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所發(fā)生的一系列事件,包括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過草地等。在整部電影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長征精神”。
記得電影中有一段毛主席于另外一些同志坐在一起欣賞蔡暢、徐特立等同志用法語演唱《馬賽曲》。中間蔡暢問毛主席有沒有什么辦法能驅散大家的疲勞和饑寒。毛主席回答道:“在物質奇缺的情況下,那就是用精神去填補它!”這一句話表明毛主席與紅軍絲毫沒有被困難所震懾住,每個人都充滿頑強樂觀的“長征精神”。
毛主席的這種頑強、樂觀精神從他的詩詞中,我們能略見一二,從1935年10月的欺《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钡1962年12月的《卜算子·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是,她在叢中笑!钡,都可以看出毛主席這種“長征精神”。
跳出中國,那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當自己在戰(zhàn)斗中受傷,在工作中患病,他不也頑強、樂觀地去面對的嗎?像奧斯特洛夫斯基這樣的人不勝枚舉:海倫·凱勒、張海迪、貝多芬……他們都是“長征精神”的踐行著。
就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我的同學小鑫就是一位。她在小的時候由于患病導致她的不能像我們正常人一樣直立,她不能做劇烈運動。但她并沒有放棄自己的學業(yè),而是靠知識來彌補一切。當然,她的成績也是出類拔萃的。同樣,她也擁有“長征精神”。
是的,“長征精神”激勵過一代又一代的人們走過了風風雨雨。如今,我們也需要繼承這種精神,把我們的國家建設的更加興旺發(fā)達。
【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作文3】
風兒在怒吼,雨兒在哭泣。連風雨都被紅軍長征的故事感動。長征,二萬五千里,紅軍戰(zhàn)士靠自己的雙腿完成多么巨大的艱難行程。這是人類史上的奇跡。讓我們再來重溫那段艱苦的歲月吧!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撤出中央根據(jù)地——江西瑞金,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三萬紅軍在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了巧妙地跳出了國*黨幾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翻雪山、過草地,行程11個省,克服重重困難險阻,歷時二年,于一九三六年十月,勝利到達陜北根據(jù)地,完成了歷史性地戰(zhàn)略大轉移。我為紅軍在歷經(jīng)挫折后找到了正確的領導人而慶幸,為紅軍的樂觀向上、英勇頑強而驕傲,為紅軍長征的勝利而自豪。我佩服毛主席的偉大,他的用兵如神,弄得國*黨軍暈頭轉向,四渡赤水出奇兵可說是中外戰(zhàn)爭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最讓我心潮澎湃和感動的是紅軍戰(zhàn)士面對生與死的抉擇所表現(xiàn)出的舍身忘死的大無畏革命精神。當我看到紅軍戰(zhàn)士飛奪瀘定橋的驚險場面時,我既緊張又激動,真為他們的生命安危而擔心。瀘定橋上沒有木板,只有13根大鐵鏈,橋對面還有頑敵死守,心想怎么能過去呢?想不到的事發(fā)生了,十八勇士冒著槍林彈雨,爬行在鐵鏈上,敵人的機槍掃射過來,一個戰(zhàn)士的一只手被打中,眼看就要墜入洶涌湍急的大渡河里了,這位戰(zhàn)士還是堅強地用另一只手抓住鐵鏈,可還是掉進大渡河里了。一個、二個、三個、四個戰(zhàn)士倒下去了,而這沒有嚇退后面的戰(zhàn)士,反而更激怒了英勇的戰(zhàn)士,他們更勇猛而小心地向前爬行著,十米、九米、八米……終于勝利地攻克了瀘定橋。他們?yōu)榧t軍搶渡大渡河,化險為夷,立下了汗馬功勞。十八勇士的名字也永遠記在了人們心中。毛主席在過瀘定橋時贊嘆說:“他們都是好戰(zhàn)士呵!”正是無數(shù)紅軍戰(zhàn)士用生命和鮮血才換來長征的勝利。攻打臘子口戰(zhàn)斗時,毛主席的警衛(wèi)員甘人,是個爬山的高手,當看到紅軍進攻受阻于半山腰的一個暗堡壘時,很多紅軍戰(zhàn)士倒在了敵人暗堡射出的子彈下,他二話沒說,身上捆上炸藥包,縱身跳下懸崖,炸開紅軍前進的通道,而自已卻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這是怎樣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呵!
長征,在我心中,是神圣的。是紅軍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