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五單元:蓮文化探秘
佛教的重要信條之一,是廣愛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謂慈悲,是指希望和幫助他人解脫苦難,獲得快樂。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樂,慈行是幫助他人得到快樂;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幫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對于有生命者,不計善惡,不分人畜,都應(yīng)施予慈悲。對種種惡行,都要容忍和寬宥,用慈悲心去幫助他們,感化他們,使之向善,成為善良之輩,結(jié)出善果。但嚴戒同流合污,要身處污濁的塵世而不為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潔凈清芬。用來表達這種思想觀念的最好不過的是蓮花。
蓮生在污泥之中,猶如人生在濁塵的世界,這自然要與污濁相處在一起,受許多邪惡污穢事物的侵擾,佛教稱這些邪惡力量為“魔”。佛教要求人們不要受世間邪惡污穢(即魔)的侵擾和影響。蓮花“出污泥而不染”,開出潔美的鮮花,確是最好的象征,因此佛經(jīng)常常將蓮性比佛性!洞笾嵌日·釋初品中戶羅波羅蜜下》說:“比如蓮花,出自污泥,色雖鮮好,出處不凈。”《從四十二章經(jīng)》說:“我為沙門,處于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污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葉金色妙寶蓮花上出生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都是坐在蓮花之上,或手執(zhí)蓮花,表示佛是出自塵世而潔凈不染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