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引起的思考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從古至今,有多少人給我們上了人生最寶貴的一課-----誠信。古時有“曾子殺豬”、“晉公子守信退避三舍”......這一個個故事告訴我們?nèi)藷o信不立。
“誠信”這個詞令我想起了暑假時發(fā)生的一件事:那天,嬸嬸答應(yīng)弟弟,下午帶他去新華書店,嬸嬸點點頭,滿口答應(yīng)了。可到了下午,弟弟纏著嬸嬸帶他去新華書店,嬸嬸要睡覺了,不耐煩地把弟弟罵了一頓。弟弟噘著嘴,滿臉不高興去找奶奶“訴苦”,奶奶身體不好,也沒辦法。看到這里,我想起曾子為了年幼無知的兒子殺了豬,他為的是讓兒子養(yǎng)成守信的美德。嬸嬸不就欺騙了弟弟嗎?我為了能讓大家休息好,我?guī)襄X拉著弟弟的小手去了新華書店。路上我一直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難道人不該講信用嗎?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遵守諾言,格守信用。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源。國無誠不興,家無誠不榮。做官憑印,做人憑信。失信之果必招失敗,誠信是人最大的財富。
黃金失去可再得,名譽失去難挽回。一個人如果失去了人生最寶貴的東西誠信,那他的一生是最虛偽的;如果一個人遵守諾言,格守信用,那他的一生是快樂充足的。
列寧說過:發(fā)光的東西不一定是金子。誠信就是比金子更耀眼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