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誠信
什么是誠信?誠,即真誠,誠實;信,即守承諾、講信用。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踐約,無欺。通俗的表述,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與他人和社會發(fā)生關系。處理這種關系必須遵從一定的規(guī)則,有章必循,有諾必踐;否則,個人就會失去立身之本,社會就會失去運行之規(guī)。
誠信不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準則;不僅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就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業(yè)而言,誠信是寶貴的資產(chǎn);就社會而言,誠信是正常的生產(chǎn)生活秩序;就國家而言,誠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誠信是道德范疇和制度范疇的統(tǒng)一。
孔子云:“言必行,行必果,然小人哉!”
有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jīng)擁有了“健康”、“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七個脊囊。渡船出發(fā)時風平浪靜,,說不清過了多久,風起浪涌。小船上下顛倒,險象迭生。艄公說:“船小,負載重,客須丟一個脊囊方可安渡難關!笨茨贻p人哪個都不舍得丟。艄公又說:“有棄有取,有失有得。”年輕人思索了一會,把“誠信”拋進了水里。
誠信是全體公民都應該遵循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誠信可以是對社會、對他人的期望,但首先應該是對自己的要求。自己的誠信不能以他人的誠信為前提。對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來說,正確的做法應當是身體力行,影響周圍,而不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樹立誠信意識要從每個人做起,只有自己做到了誠信,才能要求別人也這樣做。社會由個體組成,每個人都以誠信要求自己,社會就會成為一個誠信社會。自己的誠信與他人的誠信成正比,自己越誠信,就越會贏得他人的誠信回報。人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誠信無欺的環(huán)境中,誠信環(huán)境的形成取決于每個人對誠信所持的態(tài)度。誠信建設是每個人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這就需要大家積極參與,添磚加瓦,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具體的事情做起。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水平,人人有責,人人有利,個個出力,個個受惠。如果你騙我一下,我騙你一下,騙來騙去,只能落個“兩敗俱傷”的下場。如果等全社會所有人都講誠信后自己再講誠信,那是等不到的,那就是變相的為自己不講誠信尋找借口,無異于推卸自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