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誠信,還是要“謊言”?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自古以來,誠信是人們所向往,所追求的。古人無時無刻不在追求誠信,而現(xiàn)在,我們又何嘗不是,但誠信似乎又多了一種理解——善意的謊言。
記得小學(xué)那些年,學(xué)過一篇文章,題目和作者已經(jīng)忘卻,但是他一直在我心中,不會被歲月的長河所沖淡,抹去。
他,家境不怎么富裕,家中只有一個女兒,靠讀書維持生計。
不論在那時的小書攤,還是現(xiàn)在的大書店,都有一種人,借著買書的幌子,不花錢免費(fèi)讀。這樣一來,“買書人”得以滿足,但像他一樣的賣書人,或許連飯都吃不上。
那一天,他似乎發(fā)現(xiàn)一個孩子在他的書攤上讀書,但是他并沒有打擾孩子?吹胶⒆幼x書時的情景,他呆住了。不一會兒,“啪”的一聲打破了這種氛圍。那位孩子的父親打了孩子一巴掌說:“別人都像你這樣,還怎么做生意。”然后父親拿起一本書,翻了幾番,就帶著孩子離開了,顯然,在那本書中,多了幾張角票,是那位父親給的。
過了幾天,還是那個孩子,他對孩子說:“我家有一匹馬,我腿腳不便,沒有草料,如果你愿意,到后山,割一些草回來,我就讓你免費(fèi)讀。”
孩子滿臉的喜悅,以后,孩子每天都會去后山割一些草帶個他,然后讓他的女兒帶進(jìn)家里。之后,孩子便可以津津有味的讀書。
可是有一天,他的女兒不在家,孩子獨(dú)自將草料帶進(jìn)他的家中,在推開門的那一瞬間,孩子的眼角流下了幾滴淚水,眼前是一堆枯黃的草料。
原來,他不忍心看到孩子無法讀書,就有了這樣的一個善意的謊言。
如果是你,在這種時刻,你是選擇誠信,還是選擇“謊言”。
同時也有這樣的一則故事:有一天,一位流浪漢到了一座廟中,看到人人都在參拜。突然,神仙對他說:“你是否愿意到我這個位置!绷骼藵h當(dāng)然愿意,但只有一個條件,不許動,也不許說話。就這樣,流浪漢成為神仙,神仙成為流浪漢。
不一會兒,有個乞丐拿了富人的錢袋,同時又有一個漁夫到來,富商認(rèn)為是漁夫拿的,與其爭吵,神仙看不下去,便說了真話,不一會兒,發(fā)現(xiàn)自己又變成了流浪漢,神仙說:“如果你不說真話,他們兩個會繼續(xù)爭吵,漁夫錯個出海的時刻,就不會丟掉生命。
也許,在某些時刻,我們不一定要說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