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師的成語故事
一字之師:指能糾正一個錯別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處的老師。小編收集了一字之師的成語故事,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一字之師
[釋義] 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指改正別人詩文中的一個字或糾正一個誤讀、誤寫的字。
[語出] 明·張岱《與周伯戩之書》:“張乖崖以蕭楚才為一字之師。”
[用法] 一般作賓語。
[結(jié)構(gòu)] 偏正式。
【成語故事】:
唐朝末年,詩人鄭谷回到故鄉(xiāng)江西宜春。他以文會友,經(jīng)常和一些文人往來。
當(dāng)?shù)赜袀叫齊已的和尚,對詩文很有興趣。他早就仰慕鄭谷的才名,就帶著自己寫的詩稿,前來拜會。齊已把詩稿一首一首地請鄭谷看。鄭谷讀到《早梅》這首詩時,不由得沉思起來。鄭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鄭谷面對齊已說:“梅開數(shù)枝,就不算早了!编嵐扔殖烈髁艘粫,說:“不如把‘?dāng)?shù)’字改為‘一’字貼要!饼R已聽了,驚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鄭谷拜了一拜。文人們知道了,就把鄭谷稱為齊已的“一字之師”。
成語“一字之師”是指能糾正一個錯別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處的老師。
【造句】:
1、齊己和尚一聽,恭恭敬敬地向鄭谷拜了一拜,說:“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師啊。”因?yàn)猷嵐戎惶岢鲆粋字的修改意見,但卻堪稱老師,所以叫一字之師。
2、海云瘺,正是王一亭先生書屋之名,這首詩就是年逾古稀的王先生寫來的,詩中表示了他對這位一字之師的真摯酬謝。其勤奮好學(xué),勇于改過的謙謙君子之心,躍然紙上。一字之師造句。
3、上世紀(jì)40年代,歷史劇<屈原>中的漁翁的扮演者張逸生,建議郭沫若將“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改為“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郭沫若仔細(xì)品味后,不僅欣然應(yīng)允,而且寫文章稱張逸生為“一字之師”。
4、老師說:“為人一事之師不易,為人一字之師更難!
5、楊萬里很欣賞他這種好學(xué)精神,稱贊他道:“好,這一次,你是我的一字之師啊。”
6、學(xué)生感激不盡,您可真是我的一字之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