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漂杵成語故事及解釋
【注音】xuè liú piāo chǔ
【出處】會于牧野,罔有敵于我?guī),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p>
【解釋】杵:搗物的棒槌。血流成河,舂米的木棰都漂了起來。形容戰(zhàn)死的人很多。也泛指流血很多。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戰(zhàn)爭殘酷
【結(jié)構(gòu)】主謂式
【近義詞】血流成河、血雨腥風(fēng)
【相反詞】兵不血刃
【押韻詞】深山長谷、沉舟破釜、載歌且舞、寢苫枕土、披文握武、唇敝舌腐、漆女憂魯、密鑼緊鼓、諠客奪主、進(jìn)退迍邅。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尚書·武成》中記載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在朝歌附近的牧野進(jìn)行一場惡戰(zhàn),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漂杵。孟子認(rèn)為這樣描寫夸張過度,武王的軍隊(duì)是仁義之師,不會濫殺無辜,紂王殘暴,士兵會紛紛起義,不會有這樣激烈的戰(zhàn)斗。
【成語示例】若崩厥角齊稽首,血流漂杵脂如泉。
【成語例舉】家也可以狼藉一片血流漂杵,筑成一雙男女的死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