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變色龍》有感
前段時間學習了《變色龍》這篇小說,感觸良多。
小說《變色龍》是作家契訶夫早年的一篇諷刺小說,主要講了一只小狗咬了金銀匠的手指,巡官走來斷案。在斷案過程中,他根據(jù)狗是或不是將軍家的這一基點而不斷改變自己的面孔。作者通過這樣一個猾稽的故事,把諷刺的利刃對準沙皇專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動政權爪牙們的無恥和丑惡。
最難忘的是奧楚蔑洛夫。對上奴顏婢膝,趨炎附勢,對下專橫跋扈,作威作福,這是奧楚蔑洛夫的典型特點。奧楚蔑洛夫在短短的幾分鐘內,處理案件的態(tài)度經(jīng)歷了五次變化。變色龍是一種蜥蜴類的四腳爬蟲,能夠根據(jù)四周物體的顏色改變自己的顏色,以防其它動物的侵害。題目中的變色龍作比喻,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點明善變是奧楚蔑洛夫和變色龍的共同特點。
奧楚蔑洛夫在幾次反復中態(tài)度的鮮明對比,是文章的最大特色。無獨有偶,我國清代作家吳敬梓筆下的《范進中舉》一文中對比手法的運用,也達到強烈的諷刺效果。這主要體現(xiàn)在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后自身言行上的對比。范進中舉前,他鄙視范進,咄咄逼人的教訓范進。范進中舉后,他一反常態(tài),巴結,討好之態(tài)可掬,阿諛奉承之詞令人肉麻。總之,吳敬梓以他獨具匠心的諷刺對比手法,對范進及其周圍眾人進行了無情的諷刺和嘲笑,從而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莫泊桑,歐亨利,契訶夫并稱世界短篇小說三大巨匠。契訶夫堅持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的狀況。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對丑惡現(xiàn)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tǒng)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丑惡現(xiàn)象。他被認為19世紀末俄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是當之無愧的。
《變色龍》這篇文章里人狗相交輝映,珠光四溢的絕妙一筆,也是他將鋒芒指向人性的弱點——殘酷,虛偽的旨意所在,所以顯得特別的尖酸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