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黎明——《這里的黎明靜悄悄》觀后感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我在看了小說之后才看的電影。
四年級的時候,偶然媽媽從圖書館借來的書中,就有這么一本小說集。而這個故事,被壓在最后一篇。泛黃的書紙已經(jīng)被壓得很難翻開,我知道這本書、這個故事,都遠比我來得悠長。
可以說我那個時候根本就不懂得什么革命,亦不懂得別的什么,甚至連感情也只是一片混沌?墒牵疫是哭了。有的時候,面對文字,我真的會變得異常地脆弱。甚至,脆弱到一陣微微的風,就可以將我的心撕成碎片。
也正因如此,我想我看電影才不至于被感動得失控。
可是我錯了。
黑白的一百多分鐘,竟然讓我感到難以平靜的躁動。
當我站在鏡子前面看那個雙眼腫像核桃般的女生,感到的是一陣莫名的憔悴。
我記得我看完之后,能做到的,只是不停地拍打著桌面,嗚咽著一句“你們真傻”。
是的,他們真傻。我在內(nèi)心這么說著,真傻,真傻。
我看麗莎傻,干嘛那么著急過沼澤;我看索尼婭傻,為了一個眼袋丟了性命;我看嘉爾卡傻,膽子那么小還那么執(zhí)著;我看熱尼婭傻,這么漂亮的女孩子居然可以那么瘋狂;我看麗達傻,一個人沖上前線,最后居然還放棄了自己……
最后費加的瘋狂,也很傻。
我看這一切,就像在看一群傻子。甚至我不知道,到底是他們傻,還是我自己看傻了。
當然他們并不是真的傻,沖動的愛國,理性地讓我覺得傻了。
看小說的時候,我就徹徹底底地被震撼了,尤其是嘉爾卡、熱尼婭,和麗達。
我國自古就有“八苦諦”之說,由“生”“老”“病”“死”四苦構(gòu)成了剩下的四苦——
嘉爾卡,膽小怕事,從小就是那么脆弱,那么幻想,渴望期盼著能有人幫助、被人愛?墒亲霾坏。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在人們自顧不暇的年代,沒有人,會關(guān)心這么一個孤兒,這么一個天生就不被上帝寵愛的孩子,如果是我,就只能扼腕嘆息了?墒撬龥]有,她選擇隱瞞年齡走上前線,雖然她是那么膽怯,但是就這一步起,她就已經(jīng)證明了她的勇氣。最后她不幸在驚慌失措中被敵人從后背開了一槍犧牲,那么怯弱,那么悲涼,卻也真實到殘酷——但是,電影里她確實和敵人對射堅持到最后一刻才倒下的,我想,這也只能是編劇們能進行的最后的補救了。
這種苦,叫“求不得”,求不得愛,求不得被愛。
熱尼婭,敢作敢為,有膽有謀,可以說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了。五位女兵中,她就像那么一朵奇葩,綻開在俄羅斯這片冰雪覆蓋的大路上。文中說,她想美人魚,美得像傳說,她的笑容,更是那么迷人,那么燦爛,笑到最后,凄美謝幕。我無法想象一個擁有著灰色記憶的女子是如何露出如此微笑的,純粹,不留一絲的悲傷。她的愛,她的恨,都像是沒有保留般沖出,洋溢在這張青春的臉上。而她的舉動,也無不是那么瘋狂鮮明——她愛上了上校,不惜拋開自己的尊嚴;她憎恨敵人,甚至在子彈射盡后還拿起石頭進行最后的攻擊。分明她可以生存,但為了麗達和準尉,她依然選擇了死亡的那一條路。當然,這樣一個女子,她的死也是如此的壯麗:不管是小說中還是電影里,她都是仰起頭高昂地面對天空,讓神祗都看見她美麗的面孔,讓我想到了傳說中暗紅的夜玫瑰,深情而狂放。
但我相信她也有苦,這種苦,叫“怨憎會”,對敵人刻骨銘心的仇恨,燃起了她的戰(zhàn)斗的覺悟與動力。
麗達,沉默寡言,聰明伶俐,機智勇敢。身為班長,可以說是不二選擇。我知道她也曾經(jīng)是一個溫柔嫻淑的好妻子,一個呵護孩子的好母親,但是,在痛失丈夫的打擊下,她也最終選擇了拿起武器,做出自己最后的一搏。堅韌與深沉,如同懸崖絕壁上的荊棘草,任憑風吹雨打,從來不會退縮。不能明白她瘦小的身軀如何接下這一個又一個的重擔,去忍受戰(zhàn)場上的血雨腥風。但是,她也用她的行動,告訴了我們一個女人也能擁有的堅強與偉大。她的過去也許在那個時代只能說得上是平凡,但她的行動卻永遠是獨一無二。我仿佛就可以看見,她挺拔的身姿,回望著孩子,毅然向著軍營走去。而最后,那一聲槍響,也是她作為一個好戰(zhàn)士的最充分的依據(jù)。
她已經(jīng)將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壓制到了最深處,那種苦,叫“愛別離”,將自己的軀體生生與被愛者分開,靈魂的最深處受到的最深的撕裂,從而發(fā)出絕望的哀鳴。
最后的準尉,承受著最后的“五蘊盛”的壓迫,在喪失了那么多心愛的戰(zhàn)士之后,愧疚與憤恨終于爆發(fā),失去理智地做出了驚人的舉動……
故事就這樣結(jié)束了,一個黎明,列孔湖幽靜的湖面,淙淙山澗,鳥鳴陣陣,還有——
一座黑色的墓碑,獻給那些為了祖國的英雄們。
我很清楚地意識到,她們的犧牲,換來的是更多人的生存。為了革命,為了未來,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
可我還是顫悸了一下,就是那么內(nèi)心溫暖的一動。的確,不得不承認,女性的心理和身體都比男性要軟弱很多。敏感易碎的心,又是在怎樣的煎熬中被烈火烘烤,被冰雪風化?
戰(zhàn)爭,自古以來人類從未缺少過的東西。戰(zhàn)爭使得人類統(tǒng)一與進步,戰(zhàn)爭也使得人類分裂而落后。而這種慘絕人寰的屠殺,又會讓多少人失去多少東西?
親人,身體,甚至靈魂。
那是人類的心,人類最無助的心。沒有人可以任意凌辱他人的心。
所以,會有壓迫,也就會有反抗,于是就會有戰(zhàn)爭,最后又是不知多少人的心支離破碎。一元復始,更替不斷,相比于這些女戰(zhàn)士的堅強,也許我更希望能看見一個沒有硝煙的未來。每一個人,都可以快樂;每一個人,都可以歡笑。不必要被傷害,不必要被欺侮。
但是已經(jīng)晚了,二戰(zhàn)已經(jīng)成為了很多年前的事情,我只能,以一個后來人,默默地祈禱。祝福那些為祖國犧牲的戰(zhàn)士,感動那些百折不撓的女子,憑吊那場空前絕后的慘烈大戰(zhàn)。
不是矯情,這部小說給我的印象實在是過于深刻了。我直到現(xiàn)在,還深深的記得小說的最后一句——“現(xiàn)在,我才發(fā)現(xiàn),這里的黎明靜極了!
這里的黎明,靜極了;世界的黎明,靜極了……
看見了嗎?東邊平原上的太陽升起來了。聽見了嗎?樹梢是布谷鳥的歡鬧。聞到了嗎?四野有花的芬芳。感受到了嗎?佇立著的黑色的永遠的豐碑守護著安靜舒適的新的一天。
早安,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