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一本好書——讀《名人傳》有感
我稱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是靠心靈偉大的人。
——題記
這年暑假,我進一步認識了三個在世界人類藝術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的巨匠,他們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及列夫?托爾斯泰。雖然之前都有所耳聞,但今日卻是更細致的了解。這一切都要歸功于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的《名人傳》(原名《巨人三傳》)。
這本傳記著重記載了這三位偉人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chuàng)造能表現(xiàn)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獻出了畢生精力。這不是一般意義上所說的紀錄主人公生平的作品,而是用飽含激情的語言敘述著三位偉大的天才,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負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
貝多芬全名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是一位集古典主義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樂作曲家,也是一位鋼琴演奏家。貝多芬出生在德國波恩,祖籍佛蘭德,自幼跟從父親學習音樂,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華,八歲便開始登臺演出。他一共創(chuàng)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5首鋼琴奏鳴曲(其中后32首帶有編號)、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2部彌撒等等,而因此貝多芬被尊稱為“樂圣”。
《英雄交響曲》可謂是貝多芬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此曲一名為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是第一部打破維也納交響樂模式,完全體現(xiàn)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貫穿著嚴肅和歡樂的情緒,始終保持著深沉、真摯的感情,呈現(xiàn)出強烈的浪漫主義氣氛。貝多芬本人曾聲稱他最喜歡的交響樂就是這部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
而貝多芬的另一部驚世之作《命運交響曲》,也頗具名氣,此曲聲望之高,演出次數(shù)之多,可謂"交響曲之冠"。貝多芬在交響曲第一樂章的開頭,寫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語:“命運在敲門”,從而被引用為本交響曲具有吸引力的標題。作品的這一主題貫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種無可言喻的感動與震撼。樂曲體現(xiàn)了作者一生與命運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這是一首英雄意志戰(zhàn)勝宿命論、光明戰(zhàn)勝黑暗的壯麗凱歌。
縱使貝多芬生平高傲,但也不能掩蓋他自身的璀璨。誰也不能否認這位音樂帝王所給人們心靈帶來的巨大震撼。正如羅曼?羅蘭在書中寫道:我既緬懷他,同時也頌揚其偉大的伙伴、正直與真誠的大師,紀念那位教會我們如何生與死的人。
身體上的殘疾使貝多芬的情緒愈加的暴躁,心中的苦痛與煎熬,那壓抑的情緒使他不能自控。他瘋狂著,瘋狂的想要從音樂中獲得一絲救贖,指尖在琴鍵上不斷跳動,他竭力索求那一絲的快感;蛟S,只有音樂,只有音樂才能讓他忘掉一切苦痛。音樂的世界里,一切都是赤裸的,純凈澄澈,生與死不再變得可怕。就如同貝多芬自己在信中說道:音樂是一種比任何智慧、任何哲學都更高的啟示。
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chuàng)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樂!贝_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是什么支持著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著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shù)個痛苦險峰,達到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要說貝多芬的人生還擁有一絲陽光的話,那么書中所說的第二位大師,則是一位在悲慘中度過一生的人類靈魂大師。他就是——米開朗琪羅。
米開朗琪羅是在精神上承受著壓力和折磨。他到處遭遇嫉妒和陷害,被迫給教皇服務,沒有自由可言。幸運的是他有著崇高的理想追求,他比同時代的藝術家更加不滿足于宗教藝術,更追求表現(xiàn)尊嚴與意志,他是驕傲自信而且固執(zhí)的,對藝術的狂熱追求使他擺脫外界帶來的苦難,在藝術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他的光芒刺痛了那個黑暗時代里的人的雙眼,讓人們看到了真善美,看到了真理和正義。
米開朗琪羅全名米開朗琪羅?迪?洛多維科,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師、畫家和詩人。他與列奧納多?達?芬奇和拉斐爾并稱“文藝復興三杰”。米開朗琪羅脾氣暴躁,不合群,和達?芬奇與拉斐爾都合不來,但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
他生活在意大利社會動蕩的年代,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對所生活的時代產(chǎn)生了懷疑。痛苦失望之余,他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傾注著自己的思想,同時也在尋找著自己的理想,并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體格雄偉、堅強勇猛的英雄形象。《大衛(wèi)》就是這種思想最杰出的代表。它是米開朗琪羅的代表作之一,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不僅如此,《大衛(wèi)》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它對人體的贊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中世紀的桎梏中解脫出來。
米開朗琪羅的一生都投入到藝術中去,帶著那種近乎狂蕩不羈的色彩。他是一尊折翼的勝利之神,他有力量,他征服了。但他不要勝利,那不是他所期盼的。真是英雄天才在與不是英雄的意志之間,專橫激情與不愿這樣的意志之間的尖銳矛盾!
羅曼?羅蘭曾在書中說,“我在這里所要介紹的命運的悲劇,就是提供一種與生俱來的痛苦形象的悲劇,它源自生靈的深處,它不斷的啃嚙生靈,并且不把生靈毀滅掉之前絕不離開他。這是這個偉大的人類的最強大的代表之一,自一千九百年來,它就一直在以它的痛苦的呼喚及信仰的呼喚響遍四方,那就是那個基督徒!
誰若不信天才,誰若不知天才是何物,那就來看看米開朗琪羅吧。從未有人像他那樣被天才所困擾的。這才其似乎與他本人的氣質并不相同:那是一個征服者侵占了他,并讓他受到奴役。盡管他意志堅決,但也無濟于事,而且,甚至幾乎可以說,連他的精神與心靈對之也無能為力。這是一種瘋狂的激發(fā),是一種存在于一個過度柔弱的軀體和心靈中而無法控制它的可怕生命。
他那般偉大的心靈儼如高高的山峰,盡管風吹襲他,云遮住他,但是那里空氣清新,滌盡心靈的污穢,當云開霧散時,俯臨人類。
這就是那座高大的山巒,他矗立在文藝復興的意大利上方,遠遠望去,可見其巍峨的身影消失在天空之中。
如果說貝多芬是英雄主義的號召,米開朗琪羅是力的頌歌,那么托爾斯泰則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闋送葬曲。貝多芬偉大的痛苦是因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運,米開朗琪羅偉大的痛苦是他一生被奴役,而托爾斯泰偉大的痛苦則是在他自身主觀意志的選擇。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高爾基曾言:“不認識列夫?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羅斯。”
列夫?托爾斯泰的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爾斯泰為真理而進行的斗爭不是為了拯救自己,而是為了拯救全人類。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一部力作,羅曼?羅蘭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斗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
托爾斯泰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為何大家都在這里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托爾斯泰發(fā)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回應。
在《名人傳》引言中有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古老的歐洲在沉重,污濁的氛圍中已經(jīng)變得麻木遲鈍。鄙俗的物質主義鎮(zhèn)壓著思想,阻礙了政府與個人的行動。人們在卑劣和謹小慎微的自私自利中憋悶至死,人們已經(jīng)呼吸困難。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很顯然,在羅曼?羅蘭看來,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偉大是痛苦和孤獨,是自我同無形物的抗爭。在同一時他正是緊緊抓住了英雄偉人痛苦的心靈,把戰(zhàn)勝苦難作為衡量英雄的一把閃亮標尺。而他的《名人傳》就是揭示人類歷史上三位苦難英雄的心靈傳記。
綜上所述,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里留給我們的永恒的精神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