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童年》有感
寒假,我又重新翻開了幾年前我草草讀過的名著——《童年》。
這是敘說了高爾基童年時發(fā)生的事情的一本書。而高爾基也正是這本書的作者。以下是大概的內容。
高爾基小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接著,他隨著母親和外婆到了外公家,因做錯事而挨揍。他在外公家經常過得不好,被挨打挨罵,家人也不和氣,都很粗暴。吵吵鬧鬧的一家人經常鬧事,搞得最后四分五裂。幾年,他都在艱難困苦的歲月里度過。母親死后,外公帶不了他,他就只能到人世間謀生了。
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輕輕地蓋上了最后一頁。沉重的心情覆蓋了一切。我對他的童年既可憐又同情,慢慢地,思緒飄到了自己的童年。
想想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從小到大,爸爸媽媽照顧得無微不至。教我們說話,教我們走路,教我們漢字。再教會我們許許多多的東西,帶我們去公園玩,可以說跟我們是形影不離了。家里,小區(qū)里,總是那么的和諧。美麗的家,不像農村里的破爛,爸媽也有錢,來撫養(yǎng)我。不像高爾基那個年代,家庭充滿了暴力,最后什么財產都沒有,日子也過不下去了。有飯吃,我才發(fā)現自己是那么幸福,我現在才知道自己發(fā)現得太晚。
可是,我在沒有認真看這本書的時候,常常是不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有飯吃,不吃多,有得學習,不想學,有愛自己的父母,總是讓他們操心,總是懶惰,不愛幫忙搞衛(wèi)生……一切,我都沒有好好把握。直到現在,我才有所感觸。我們擁有一個完美,幸福,多姿多彩的童年。我們不愁吃,不愁喝,有得玩,有和諧一直存在這個我們生長的地方。
是啊,我們要好好珍惜身邊幸福、美好的一切,不要以后才來后悔,世上沒有后悔藥,只能靠你這一生,這一條路上努力地去把握每個機會,珍惜原有的東西。不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