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經典中——在逆境中歷練人生
巴爾扎特曾經說過“苦難是人生的老師!碑斘铱吹竭@句名言時,我的心中充滿了不解。苦難怎么會是老師呢?它應該是人生中的絆腳石呀!可當我讀完《魯濱孫漂流記》后,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層的理解。
《魯濱孫漂流記》是由英國著名作家笛福寫的。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叫魯濱孫的英國人,在一次航海中遇上大風,船翻了,只身一人漂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他在孤島上建房定居、畜養(yǎng)種植,生活了二十八年,終于回到了英國。
魯濱孫之身漂流到荒島,獨自一人生活,這是多么不幸!可面對命運對他的種種不公,他沒有絕望和妥協(xié),而是勇于向前,知難而上,在逆境中生存。他用他那頑強的毅力和勤勞的雙手,開拓出自己的一番天地,生活了整整二十八年!是二十八年啊!在這二十八年里,他不僅要忍受孤獨寂寞的折磨,還要擔驚受怕,怕野人的攻擊。如果我在荒島,別說是二十八年了,我一天也呆不下去?婶敒I孫他擁有樂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在殘酷的逆境下,他與逆境抗爭,終于回到了自己的故土。要是他天天怨天尤人,且沒有生存經驗的話,那肯定會死在荒島的。
這讓我想到了我們曾經學過的一篇課文——《桃花心木》。的確,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我知道,在人的成長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人的一生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肯定會遇到坎坷,曲折,磨難。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只有在艱苦環(huán)境里經受磨練,克服依賴心,發(fā)揮潛能,才能生存和發(fā)展,才能成為堅強,有作為的人。
爸爸媽媽為了培養(yǎng)我這種獨立生活的能力和毅力,特地給我報了夏令營,讓我在3天的旅行中自己解決生活中的一切瑣事。我原本以為只是去玩玩罷了,但麻煩很快就接踵而來。當時的我已經12歲了,還不會自己梳頭,以往都是媽媽給我梳的,起床的時候,我急得哭了出來,最后還是老師來“救場”。這讓我更加懂得我獨立生活能力還要加強,是我以前太嬌氣,做著溫室中的花朵。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更讓我明白了人應該在逆境中歷練人生,這樣的人生才是精彩的,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