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談90后非主流
本人出生在90后的年代,是被人頌為頹廢的年代,沒有崇高的信仰,也沒有人生的追求,是意志消沉,精神萎靡,精神極度空虛的一代人。造就這些的有很多原因,我就說其中一個,那就是“非主流”。
非主流,顧名思意,那就是它不是主流文化,也非物質(zhì)文化,是當(dāng)今不成熟的青少年們浮躁情緒下的“另類美”的追求。非主流就是張揚個性、另類、非大眾化,不盲從當(dāng)今大眾的潮流,講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裝、衣著、言行。譬如,喜歡帶一個沒有鏡片的鏡框,喜歡發(fā)布一些通常是手機拍攝的自拍照片,以斜上方拍攝的臉部特寫為主,多為微笑,嘟嘴或面無表情。多讀點圣賢書或是多出外運動運動這樣不好嗎,非要學(xué)猩猩嘟著個嘴,要是沒事做,那就對著天扔石頭,去河邊洗煤,對著墻打呵欠啊,都比自拍一張突眼學(xué)猩猩眼睛睜不大還戴隱形眼鏡強吧,還不要說后期覺得自己丑還ps了的。這就是非主流拍照的特點。
qq的昵稱也被非主流侵蝕過,好比“給你我的愛~羅~我愛你”,“此人網(wǎng)名空白”,“放肆?xí)A、悲傷”等。這些全都是非主流的昵稱之一,是全然不顧的追新求異,不分天昏地暗的說“寂寞”,“悲傷”,“時光”,“愛情”等。事實上,都是子虛烏有,從最開始的只是昵稱,到發(fā)泄情感,直至只是一種隨波遠(yuǎn)逐的追求,我覺得這只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xiàn),就好比“寂寞”,他們有同學(xué)有親人有朋友,何來寂寞?人本身是群居動物,如果讓某人離開所有的親朋好友,或許一段時間后他會感到孤獨無助,再過一段時間就會心里是灰暗的,開始下起心灰意冷的小雪,從而感到寂寞;又或許是找不到志同道合,臭味相投的為謀之友。不知追求“非主流”的人們是否是在無人孤島獨自生活了數(shù)十年,開口閉口就是寂寞。再說到“悲傷”和“時光”,完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有這么多親朋好友疼愛他們,心痛他們,他們卻以為這是在害他,和親朋好友有深仇大恨一般,他們懷著這樣的心態(tài)面對友人親屬自然不快樂,不快樂就會悲傷,傷感,但也犯不著又說到“時光”啊,總是說什么的時光匆匆地流逝,想要抓住什么。我說這只是一種后悔不甘心的表現(xiàn),這就是所謂沒有失去不知珍惜,失去過后方才悔恨。90后的人最大不過二十,最小也才11歲,以后時光還長得很,夠得這些“非主流”們傾訴。“愛情”?!恐怕也是當(dāng)今早戀現(xiàn)象的罪魁禍?zhǔn)装伞?/p>
這些非主流們學(xué)習(xí)就不可能太好。家庭肯定也不怎么好,好的家庭背景人家,品位絕對不會如此低俗,既然他們學(xué)習(xí)不好,家庭也不太好,所以他們將來估計都沒有出息,有出息的人不會做這些無聊的事。他們以為聽幾首韓文歌就是懂音樂懂品位,就是高尚,他們身為中國人,不哈中,反而去哈日哈韓,我說的不是閉關(guān)鎖國,而是崇洋媚外,他們以這種方式來鄙夷中國的文化,迅速腐蝕中國文化。要知道,許多年前韓國不過只是我國的附屬國而已,我不想談現(xiàn)在,因為我想讓非主流們認(rèn)清歷史,我從不見得別人發(fā)達(dá)國家美國來哈韓哈日,所以,我姑且認(rèn)為,中國還只是發(fā)展中國家的原因之一,就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棟梁被外來文化和本地俗氣的帶動,淪為所謂的“腦殘”,這真是一大悲哀。
非主流的個人簽名一般都喜歡先打了無數(shù)的空格,才開始打自己的話,認(rèn)為這樣能有一種飄逸美,而且一般人是看不懂的,在漢語之后又自創(chuàng)一門語言——非主流語言。僅次于曾經(jīng)的電波系一族的“火星文”,幾千年來的古國文化就被非主流們給糟蹋了。我想說的就如同周星馳在《少林足球》里說的一句話,“地球是很危險滴!你還是回火星去吧!”
不得不說,中國獨有的方塊文字就這樣被玩弄在這些非主流的手中。中國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其中之一,為什么你們不能引以為傲呢?
有人會以為非主流固然有可取之處,例如他們的文筆功夫底子深厚,鼓勵人們從生活中的細(xì)小事物中獲得啟示,但非主流的文筆就好比言情書籍,大多是細(xì)膩矯情的心理描寫,是將對戀愛的想法刻畫得栩栩如生,是少女們對幸福愛情的渴望及向往,是一片癡人說夢的鬼話。我視非主流同言情一般,是文學(xué)中的敗筆,不管有多么的感情細(xì)膩,文筆優(yōu)美,其意義都是不可取的,是腐敗的象征。從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背面……反正就是不從正面說出來,造成自己一種空虛,寂寞的美。我以為他們會覺得很婉轉(zhuǎn)。
說到底,非主流就是頹廢文化。
話說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文化,60無法容忍70,70唾棄80,80反對90,90教育00,00不服90。
寬容面對,未來是下一代的。話說這么說,但我不想就讓中國一代比一代差,這樣就沒有未來可講,中國的未來就變成了白日做夢了,只能說,在沒有成功達(dá)到目的前,夢是需要的,但不要將來的夢,只要目前的夢。用魯迅先生的話來說,那就是“可惜中國太難改變了,即使搬動一張桌子,改裝一個火爐,幾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動,能改裝。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我想這鞭子總要來,好壞是別一問題,然而總要打到的。但是從那里來,怎么地來,我也是不能確切地知道。”
這些90后的非主流現(xiàn)象,難道是時代的產(chǎn)物么?我以為可舍,而不可留!
重慶市巴蜀中學(xué)初二:胡浩楠ji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