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悲劇,還是喜劇
歷史是一位高明的導演,他把一部部劇本搬上人類生活的銀幕,把一個個主人公帶進人類的生活。你是否還記得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強敵淫威屈服不了,高官厚祿引誘不了的文天祥……不必到歷史研究所,也不必審讀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只要知道一些歷史名人的簡介,便會發(fā)現(xiàn)這些名人往往扮演犧牲品的角色。但,不屈的人類依然點燃了火把,試圖從這些犧牲品的背后尋找一絲安慰。
我們無法忘記兩千多年前,滾滾的汨羅江邊,一位披頭散發(fā)、形容枯槁的詩人昂首吟唱:“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這位心比天高的三閭大夫面對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窘境,心灰意冷,終至抱石沉江,給后人留下無限遺憾。他是楚國歷史悲劇中的主角。但他以死報國的決心,千古流傳之《離騷》不正是對這出悲劇的反面詮釋嗎?
我們無法忘記腰挎酒壺、身背長劍,行走于蜀中的豪放詩仙李白,也許在“奉旨進京”的那一刻,他看到了一個“蓬蒿人”的無比燦爛的前程;也許在“賜金放還”的那一刻,注定要同詩與酒結(jié)下不解之緣,注定要在山川水月中徜徉一生!百n金放還”斷送了李白的仕途,使他壯志不能酬,這對于他或許是悲劇,但從此他卻化作了中國文壇一顆永恒的巨星。
人的一生本來就是悲喜交織的,但當書本翻過新的一頁時,我們看到了另一種關(guān)于生命的注解。嵇康彈《廣陵散》的悲愴的琴聲似乎還在黑暗的空中回蕩;“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陶潛的聲音依舊伴著清泉在山間緩緩流淌。
無論是托看長長的尾巴劃過天際的流星,還是瞬間閃爍于天際的絢麗爆竹,都釋放出了它們的激情與生命。也許上天總是有意或無意地將某些美好的東西毀滅給我們看,而當這種美以生命作為代價時,就格外能打動人心——因為它不僅創(chuàng)造了一部喜劇,同時也是一部令人震撼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