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黃山天下奇
很早就已聞黃山具有北方山峰的雄壯巍峨,南方峻嶺的俊逸飄灑;也聽說黃山有玲瓏剔透的怪石,虬枝斜出的黃山松和浩瀚無邊的云海。當代大詩人郭沫若在賦詩贊頌黃山景色時更留下了“深信黃山天下奇”的佳句。
今年十月,我來到了黃山,雖說進入秋季,但此時的黃山還是穿著夏裝。拾級而上,灰藍色的輕煙不時伴隨花香撲面而來。憑欄遠眺,十里迤邐的群峰由于角度、位置和視線的不同而出現(xiàn)景觀上的差異,但見峰巒爭雄,奇松蒼翠,就像幾千丈長的彩色帷幔懸掛在前方,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
黃山是立體的畫、無聲的詩。當走進黃山的峰海,無數(shù)的巧石會爭先恐后奔眼前。在半山寺,抬頭可見一只頭朝天門的振翅欲啼的“公雞”,這就是巧石“金雞叫天門”;登上“天山已屏”,遙望蓮花峰,她就像用壯美線條勾勒出來的一朵含苞欲放的新蓮;在雞公峰前,一塊巧石長得像鵝一樣,昂起頭,翼下還有許多圓石簇擁著,形成了“天鵝孵蛋“的奇景。還有九龍峰上的“貓頭鷹”,白沙嶺上的“喜鵲登梅”,獅子峰頂?shù)摹昂镒佑^!保a魚背上的“仙桃石”……這些巧石千姿百態(tài),逼真逗趣,似人似物,似禽似獸,惟妙惟肖,如同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給人帶來豐富的想像和無盡的樂趣。
如果用“巧”來形容黃山的石,那么黃山的松可說是“奇”了。黃山松不像一般的松樹那樣生長在泥土里,而是依山勢和風向扎根在高山的峭壁夾縫中。它們不怕嚴寒,四季常青,形態(tài)有立有臥,有俯有仰。如舉世聞名的千年古松——迎客松,就挺立在玉屏樓東、文殊洞上。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迎接遠方的來客。離開玉屏樓,路旁又有一株古松遠伸一枝,作送客狀,它就是送客松。往前50米處的望客松則體態(tài)優(yōu)美,如向游人點頭,依依惜別。還有始信峰上的黑虎松,天都峰的探海松……。黃山的松樹不僅獨立生長,也有成林的樹木。如獅子峰上的松樹就成林成片形成松海,當山風吹過,就像排浪拍岸的潮汐,蔚為壯觀。
黃山的奇松引人入勝,黃山的云海更為神奇,它妙在非海,而確又似海。站在峰巔,只見煙云時而為風平浪靜的汪洋,時而為浪濤洶涌的大海,時而似奔騰的急流,時而又輕柔如絹。剛才還是傾盆大雨,迷天霧,而剎那間,它們就會全部散去,陽光一照,白云浩浩,瀾翻絮涌,萬道山峪沉于銀濤中,真有“忽聞海中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的佳境,難怪郭沫若形容它是“森羅萬象,忽隱忽現(xiàn),或濃或淡,勝似夢境之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