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草
小時候,除了幫家里煮過飯,摟過柴,放過牛,還割過草。在農村幾乎家家都喂有牛,放牛、割草是常事。我們那時讀書課很少,也沒多少作業(yè);不象現(xiàn)在的孩子,什么也不用做了,一有時間就是學習、學習……但那些時光在回憶中卻是那么美好。
學校放假了,農村的孩子可不能光玩,總得要去幫著家里做一些事情。有時就會背上背簍,拿上彎彎的鐮刀,去田間、地頭,去山上割草。有時一個人去,只有家里的大花狗陪我一同上山;有時邀小伙伴們一起去,我們來到山上,會先找塊大石頭坐下,要玩上好一陣子,或是打牌,或玩各種游戲,(比如:抓子,彈胡豆,搖螺絲等等)或是聊天。有時玩過頭了,看天色不早了,才去匆忙割一些草,趕緊回家,大人批評,就說今天沒遇到好的草。
只要是今天草割少了,必定是玩過頭了,怕大人罵,草也不敢扎緊,松松的就回去了,后來被大人知道在外面偷懶,回來還要按一下背篼,有人還想出一些其他方法,來應付大人的檢查,比如:拿一些稻草、玉米桿,或一些樹枝墊在下面,反正什么花樣都有。只要能把大人騙過去就行。有時找不到好的草,有些膽大的,就去別人山上,田地去偷一些好草,如果被發(fā)現(xiàn)、被罵,就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要割到更多的草,必須要有一把好的刀。新買的刀,并不好用,要用過一段時間,磨得薄薄的、亮亮的刀,才好用。誰有一把好刀,也會特別讓人羨慕,有時刀太快,一不小心,還會割到手,鮮血直流……山上的刺扎穿了鞋底,扎到手也是常事,有時還會被一種草縷成血口子,我們就抹一些石頭粉末或泥土止血,完了忍著痛又繼續(xù)割草,手受了傷,也不能割快,但還得繼續(xù)堅持。
我們先把草割滿一把,用草捆起來,丟到一起,最后一起裝在背篼里,用上面的繩子來回捆好,太松了有可能背到半路就會跨下來,又得重新弄一次。最高興就是回家受到媽媽的表揚,今天真能干,又割了很多草。遇上好的草,長得茂盛的,有時也會割上沉甸甸一大背草,一邊走,一邊還要歇好幾回,才能背回家。有時腳下路滑,還會連人帶背篼滾出好遠,有時心里也會感到特別地委屈。
如果有時我割回來的草不夠牛吃,媽媽就會去地頭再割點,房屋周圍、菜園子周圍的草一般是留著,平時是不割的,平時就去遠的山上割,地里留著忙不過來時,才去割一點。
牛兒長得好不好,做莊稼有沒有力氣,草是關鍵。牛兒除了幫人種莊稼,還要用來碾米、磨面。所以牛兒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比什么都重要。即使有時人餓著也要多割一些草,也要讓牛兒吃飽,有時忙沒時間割,就要提前多割一些放著,反正牛兒不能餓著。
春天剛發(fā)芽嫩綠色的草,夏天深綠色的草,秋天快要枯萎的草,冬天特別干枯的草,什么樣的草都割過。牽出去的牛兒長得膘肥體壯的也讓人夸贊,也標志著這家人特別勤快、能干。不管是下雨天,晴天反正都要去割草,得讓牛兒吃飽。
如果誰讀書不用工,大家就會說,讓你在農村干上一輩子農活,割一輩子草,有時可能對農村孩子有一些激勵作用,要能象城里人一樣生活好,要想不割草,就得好好讀書,考上學,找到好工作。使我們對城里的生活有著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可能現(xiàn)在很多人都實現(xiàn)了夢想,已經走出了大山,不再需要割草,但是割草的往事卻令人難忘,成了最美好的回憶。
我割草走過的山,走過的路,走過的堰塘壩,在腦海里始終是特別地清晰,并沒有被時光所淡忘,有時還會在夢里出現(xiàn)。那淡淡的青草味,依然散發(fā)著清香,讓我有了特別的童年,多了一份回憶。樹林里,那清脆的鳥叫聲,蟬鳴聲;美麗的映山紅,清冽的山泉;花草叢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蜜蜂,無不印在我的腦!@些往事已成了回憶中最珍貴的畫面,成了我童年一段難忘的幸福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