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無處不在
感動是這個世界的空氣,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其實,在生活中每一個人都被感動包圍著,只需要用心靈去感知。
感動是三春的雨,滋潤著人們的心田,它“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痹诖掖业牟铰拈g,在冷漠的人情間,感動如春雨讓我們的心靈受到滋潤,從而開出美麗的花朵。就像2019年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之一的華益慰,他是著名的醫(yī)學(xué)專家,一生兢兢業(yè)業(yè),被患者譽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過數(shù)千例手術(shù),卻從沒出過一次醫(yī)療事故和差錯。盡管他只是認(rèn)真地盡到了一個醫(yī)生的職責(zé),但是他拯救的是數(shù)千條鮮活的生命,如果每一個人都可以這樣恪盡職守,那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加和諧美好。華醫(yī)生的作為令人感動,但它并不是震天撼地,而是如三春的細雨般輕柔細微,使許多人的心靈受到滋潤,更可貴的是他的言行讓人懂得平凡的人,平凡的崗位,只要其中之人兢兢業(yè)業(yè),恪盡職守,持之以恒,“平凡”就會是“偉大”!
感動是炎夏的風(fēng),拂去人們心頭的陰霾,令人豁然開朗。當(dāng)今是信息時代的快節(jié)奏,也是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清醒地發(fā)現(xiàn),我們中有些人的心靈一角卻漸漸在塌陷……感動是炎夏的風(fēng),讓我們褪去繁華與浮躁,觸動心底最柔軟的心弦,還生命以本真。如今23歲的張仁杰為了全心全意地幫助那些弱勢群體——乞丐、流浪漢、病患兒,放棄了自己安逸的生活,每天騎著自行車,背著照相機,奔波于北京的大街小巷,幫助街道上的流浪者,也記錄他們的狀況。他在不到一年的時間,救助病殘、流浪、乞討者150多人,其中20余人被送往救助站,10多個老人得以回家,8個高度殘疾的孩子受助完成手術(shù)。而他自己住的卻是簡陋的破房子,周圍的環(huán)境是又臟又亂。有網(wǎng)友甚至戲稱他為“丐幫幫主”,是啊,在當(dāng)今社會不免有人感嘆“竟還有這樣‘傻’的人”,可當(dāng)我們迷惑于自己的生活時,想起那個無私的男孩,就像炎夏中的一縷清風(fēng)拂過,吹散了憂傷哀愁,滌蕩了污泥濁水。原來感動可以在迷惘時為我們指引道路,讓我們發(fā)現(xiàn)平時錯過的景,讓我們的心靈豁然開朗。
感動還是金秋的果子,愛在人與人之間傳遞,我們收獲著感動的果實。白朗寧夫人曾說,“拿走愛,世界將變成一座墳?zāi)埂,那么充滿愛,世界是不是就變成一座天堂了呢?愛讓我們感動,感動讓我們有創(chuàng)造愛的沖動。“什么時候心情不再蒼白,什么時候嘆息從這里走開,什么時候生命停泊在愛的港灣,讓生活充滿各種的色彩,是誰送來一片真心真愛”這是一首為艾滋病人譜寫的歌《飄動的紅絲帶》,上海市大力宣傳防治艾滋病,市內(nèi)里的出租車都被系上了紅絲帶,漸漸地也帶動了一些私家車,于是隨處可見馬路上紅絲帶隨風(fēng)飄揚的壯觀景象,感動在城市間傳播,也為宣傳艾滋病出了一份力。是我們心中的感動締造了一個又一個溫暖而美好的故事。它像金秋的果讓我們收獲良知復(fù)蘇的甜美果實。
感動也是嚴(yán)冬的花,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的松總顯得那么挺拔蒼翠,那些在逆境中依然頑強生存的事物總會贏得人們的感動,使人們對生活充滿信息,充滿希望。就如支援西藏開發(fā)的志愿者,在幾千米的海拔下,且不論什么高原反應(yīng),甚至連一盆干凈的洗臉?biāo)家姴恢,生活條件那么惡劣,而他們卻仍甘心教孩子讀書,修建鐵路……他們好像盛開在西藏的格;ㄒ话忝利悇尤,感動著我們的心靈,他們能如此生活,奉獻,難道我們不該如此嗎?于是,我們看到支藏支教的隊伍不斷擴大,我們看到心胸寬廣,樂于奉獻的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我們看到義務(wù)獻血者的行列不斷增長!
因為感動,冷漠化成溫暖;因為感動,絕望化成希望。我們的生活中總有陽光般的溫暖,因為我們社會中感動無處不在。而且它如“離離原上草”不斷蔓延,不斷伸展!我要成為原上草中的一株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