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憤中的感激
愛國是一種犧牲,只有當(dāng)擁有愛國心的人在國家為難的時刻敢于站起來,甚至放棄自己的生命,革命年代、戰(zhàn)爭時代,多少仁人志士不惜為國家,拋頭,灑熱血,這種愛國熱情是最最崇高的、值得我們尊敬的。
——題記
今天中休,老師為教《南京大屠殺》而給我們看《南京大屠殺》。
中間的內(nèi)容。比起課文上的內(nèi)容,更能使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國人都義憤填膺,心生不平。
面對對日本鬼子的不滿,我不知道是好還是壞。面對每一次日本人慘無人道的殺害,我又覺惡心,又深敢不滿和對中國人的惋惜對日本鬼子的痛恨。就差那么一點點,世界上的一種叫做中國人的生物就瀕臨滅絕了。就差那么一點點就沒有了今天的我們。可是我們不能像日本人那樣胡作非為,強詞奪理。我們的國家是文明的大國,國民總體素質(zhì)也是高尚的。只是因為在當(dāng)時我國落后,所以就要挨打。
我們中國人雖然在挨打,但是我們中國人一點也不頹廢。而是在逆境中間出人才,并且以驚人的速度茁壯的成長了起來!并且還為中國的文化,國際地位等等,進一步的鞏固了起來。而其中的部分原因還要拜帝國主義所賜啊!
所以我對南京大屠殺簡直就是悲憤中的感激啊!
所以我們要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長大報效祖國。讓祖國不落后,不挨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尾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