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心靈的棲居
現(xiàn)代人仿佛生活在一座碉堡中,里面充斥著名利、金錢、地位等種種誘惑,它們麻痹著我們的心靈。浮躁、嫉妒等情緒縈繞于我們的心頭,人們感到不安。于是,人們就想該怎么辦呢?答案是:尋找一片心靈的棲居。
為何說要尋找一片心靈的棲居?它就像冰天雪地中燦然開放的梅花,讓你在嚴冬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就像黃沙彌漫中的芳草綠洲,讓你在絕望中尋找到生的希望;它又如同茫茫大海中明耀的燈塔,讓你在黑暗中找到航海的方向。所以,尋找一片心靈的棲居,這很重要。
尋找心靈的棲居,才能保持一顆淡然、寧靜的心。溪水河畔,竹竿輕輕搖晃。水中的魚攪動了平靜的河水,卷起陣陣漣漪,卻攪不亂岸邊莊子寧靜的心。耳邊傳來楚國大夫“愿以境內矣”的傳令,然而莊子卻緊握釣竿,淡然垂釣。莊子就這樣拒絕了高官厚利的誘惑,尋找到了心靈的棲居,從而達到了世人難以企及的超脫境界,內心的淡然和寧靜怎能不令人景仰?
尋找心靈的棲居,才能保持樂觀、自適的人生態(tài)度。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仕途的挫折和親人的分別使他感到迷茫和孤獨,雖然深感“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但是他并未完全否定人生,以一種樂觀的心態(tài)坦然面對,他“回頭自笑波地,閉眼聊觀夢幻身”,達到了“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超脫,蘇子尋找到了心靈的棲居,使自己的心得到詩意的安居。
然而,中國古代有許多士大夫,他們在政治或其他方面失意后,往往采取逃避現(xiàn)實的態(tài)度,他們有的與清風相伴,與田園為友,他們以為這樣就能夠尋找到心靈的棲居么?其實不然。陶淵明就是一個例子,在稍微看清官場的黑暗后,他就發(fā)出“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呼喊,于是就遠離世俗,心中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潛這一路走得看似瀟灑,但在我看來,自然之美的確有凈化心靈的作用,但它絕對無法撫平人們內心深處的憂傷。無法以淡然之心面對現(xiàn)實,陶潛也絕對無法尋找到心靈的棲居,也就得不到幸福和自由。
生活中,我們要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緒,看淡一切,因為得中必有失,失中必有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尋找到心靈的棲居,才能得到自由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