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精神的支點(diǎn)
支點(diǎn),是每個事物組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它存在與真實(shí)或虛無縹緲的世界里,卻那樣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人”字由一撇一捺構(gòu)成,左邊的一撇是人的軀體,右邊的一捺則是支撐整個人格大廈的支點(diǎn)—信仰。沒有精神的支點(diǎn),一切都會轟然倒塌。
小溪途徑九曲十八彎,依然引吭高歌,因?yàn)樗袇R入大海的信仰,大雁飛行千里,不畏艱辛,因?yàn)樗袚肀嘏男叛。臘梅傲雪挺立,因?yàn)樗猩l(fā)幽香的信仰。青松挺拔于絕壁之上,依然蒼翠雄健,因?yàn)樗醒鐾炜盏男叛。這些信仰,即是他們生命的支點(diǎn)讓他們的靈魂在精神上得以升華。
我們的生活是多么疲乏,單調(diào)與無味。我們的心時時刻刻被各種痛苦所淹沒著。我們不再睜大好奇的雙眼有興趣的打量著周圍的世界。剩下的,常是一條指向自私生活的道路。我們曾懷著怎樣的希望踏上人生的旅途,卻不想被擠到到了這樣的末路上。但是,我說,我們可以做出選擇,讓我們留住信仰,這個足以撐起整個精神的支點(diǎn),重審腳下的路。
茫茫人海,何以導(dǎo)航?沒有精神的支點(diǎn),一切都會轟然倒塌,薄一波這樣說道:“如果把人生比作杠桿,信念則好像是它的支點(diǎn)。具備了這個恰當(dāng)?shù)闹c(diǎn),才可能成為一個堅(jiān)強(qiáng)有力的人!
音樂天才貝多芬26歲便創(chuàng)作了三首奏鳴曲,可是在輝煌到來時的同時不幸隨之降臨。由于治療不善,他雙耳失聰,失去了作為一個作曲家要比別人更為苛刻的聽覺,可他放棄了嗎?不,為了音樂,他用一支小木桿,一端插在鋼琴里,一端咬在牙齒中間,在作曲時用來“聽音樂”。他對于音樂的追求,對于音樂的熱衷,對于音樂的執(zhí)著無疑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他好像明白:音樂能帶給人無限的快樂!
人的生命因?yàn)橛羞@個支點(diǎn)得以輝煌!然而沒有了這個支點(diǎn),人生就像失去了舵手的船只。
留美博士因?yàn)闆]有信仰,雖然學(xué)富五車,卻干起了制毒販毒的勾當(dāng)。少數(shù)干部雖然身居要職,因?yàn)闆]有信仰,墮落成侵害人民利益的害群之馬。
信仰這個精神支點(diǎn),它促進(jìn)的是個人的成長,他挑起的是對社會所負(fù)有責(zé)任感的重?fù)?d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