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
鄭板橋的《竹石》一詩中寫道“咬定青山不放松”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寓意人們要有志向,并為自己的志向不懈奮斗。
古希臘有一個神話故事:天神普羅米修斯看到人類在黑暗中受苦,把天火盜給人類,自已卻被縛在奧林匹斯山上,被神鷹狂喙,但他還是不愿改變志向?催^這個故事,我們都為普羅米修斯的偉大動容,他很好的詮釋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志為人類帶來光明,為之深受折磨也不改變志向,他的這種精神成就了他光輝而有意義的人生。
“青山”即一個人的志向。古今成大事者,都有遠大的志向:李時珍年少時決意棄官學(xué)醫(yī),并向父親表明心比鐵石堅,至死不怕難;范仲淹年少時便立志要治理天下,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周恩來12歲時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些偉人之所以成就大事,為人稱頌的,皆因有遠大志向。如果人胸?zé)o大志,終難成氣候,正如漢代劉禪,說出“此間樂,不思蜀也”這種沒志氣的話,最終成為“扶不起的阿斗”。戰(zhàn)國孟軻說過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試想普羅米修斯倘若沒有志向,現(xiàn)在怕只是一個不為人知的神仙,怎么可能流芳百世呢?
除了要有“青山”,還應(yīng)該“咬定不放松”,要想實現(xiàn)自己的志向,就要為之付出行動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事。李時珍在表明學(xué)醫(yī)志向后刻苦鉆研,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yī)宿儒,終著成醫(yī)學(xué)名著——《本草綱目》;范仲淹為實現(xiàn)自己志向,斷齏劃粥,刻苦讀書,最后成為了北宋著名政治家,完成了治理天下的夙愿;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大志后,為之發(fā)憤圖強,以其出色的才能,為祖國贏得了國際聲望。縱觀古今偉人,我們應(yīng)該知道除了有遠大志向外,還應(yīng)如普羅米修斯一般有百折不撓地為目標奮斗的精神,否則空有遠大志向,只是紙上談兵,毫無意義。
“咬定青山不放松”,既要有“青山”之志,更要有“咬定不放松”的鋼鐵意志,誠如朱熹所說:立志不堅,終不濟事。只要我們樹立遠大志向,為之不懈努力,勇往直前,定能攀上青山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