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辱不驚
“寵辱不驚”,一個質(zhì)量和純度都很高的人生品質(zhì),很多人窮其一生都無法企及的高度。平平靜靜的四個字,包含了多少海底波濤的寧靜,多少峰頂云高的淡泊。
17世紀(jì),日本有一個叫百忍的僧人名聲極佳。寺院附近有個女孩未婚而生產(chǎn),女孩的父親追問她新生兒的父親是誰,女孩無奈,說是百忍。人們震驚了,狠狠地斥責(zé)了百忍,并把孩子送到了寺院,百忍輕輕一笑收下了孩子。許多年后,女孩良心發(fā)現(xiàn)告訴父親那個小孩的父親是另一位青年。大家這才知道錯怪了百忍,去寺院向百忍道歉并接回孩子,百忍還是粲然一笑?承受奇恥大辱,大師卻視若纖塵,這種透骨的修行豈止是寵辱不驚?
“二戰(zhàn)”后,以色列建國,人民推舉愛因斯坦做國家總統(tǒng)。總統(tǒng),在這熙熙皆為利來攘攘皆為利去的滾滾紅塵中,有多少人夢寐以求卻求而不得?愛因斯坦卻拒絕了,那是智者平靜如水的拒絕。今天,當(dāng)我們想到他在科學(xué)上的巨大建樹時,首先想到的是這位科學(xué)巨人面對鑲滿寶石的王冠輕輕搖動的一只手。
生活在任何一個微小的星球上,人,只是來去無由的塵埃,區(qū)別是有的塵埃大些有的塵埃小些罷了。所謂的寵辱更多的時候是心靈對外界錯誤的感應(yīng)。其實正確的感應(yīng)的強烈程度也取決于你的承受能力……可以輕輕放下,也可以重重地托起!
見過一些得勢之人,那種得意忘形之態(tài)令人吃驚。生命的頂峰永遠(yuǎn)在高處,與陽光相比我們永遠(yuǎn)微不足道。還有一些人,可能生活不夠順利便抱怨,何必?就如爬山,跌倒了,可腿還在,何不重新起步?無論何時,心中想得應(yīng)該是奮斗的目的,自身價值的實現(xiàn),而非目的和價值的炫耀。
貧富不過百年,風(fēng)騷安能永久?學(xué)會如何平心靜氣地面對榮辱,實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